1934年深秋的廬山牯嶺,蔣介石面對滿座將領躊躇滿志:“剿共大業已握勝券,畢其功于一役!”他手中那份標注著“絕密”的“鐵桶計劃”,意圖將中央蘇區徹底絞殺。
而在同一片陰云下,一位被蔣視為“剿共干才”的國民黨保安司令,正將這份致命計劃的全部細節,親手交給一位地下黨員。
幾天后,瑞金城外出現了一個滿嘴鮮血、衣衫襤褸的“乞丐”,他懷揣的字典里,藏著改寫中國命運的密碼。
一、身在曹營心在漢:革命者的特殊潛伏
莫雄,這位名字里帶著豪氣的廣東英德人,其人生軌跡充滿了傳奇色彩。少年時便追隨孫中山,黃花崗起義的槍聲、討伐袁世凱的硝煙、北伐征途的烽火,都刻錄著他的革命履歷。31歲官至少將旅長,本可在軍界平步青云。蔣介石背叛革命后,莫雄這樣具有真正革命理想的老同盟會員,很快被剝奪了軍權,賦閑上海。
命運在此時轉折。經老朋友宋子文推薦,莫雄出任上海稅警總團團長。彼時全國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下,中共地下組織遭受嚴重破壞。莫雄對蔣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而他在北伐時期結識的共產黨朋友項與年、盧志英等人,適時地向他傳遞著革命思想。俄國十月革命的壯舉、列寧的學說、共產黨的救國綱領,深深打動了這位失意的將軍。他意識到,共產黨的奮斗目標與孫中山先生“新三民主義”的理想殊途同歸。
懷著對革命的真誠向往,莫雄向中共提出了入黨申請。組織經過慎重考慮,由李克農出面轉達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莫雄同志(雖未入黨,但視其為同志)在國民黨內資歷深、人脈廣,暫不入黨更能發揮獨特作用。莫雄欣然領命,從此開始了在敵營核心地帶長達數十年的特殊潛伏,將“為黨工作”的誓言銘刻于心。
二、廬山牯嶺驚雷:巧取“鐵桶計劃”
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圍剿”失敗后,惱羞成怒,決意發動規模空前的第五次“圍剿”。其親信、南昌行營秘書長楊永泰,想起了軍事才能出眾且與己有舊的莫雄,極力向蔣介石推薦。1933年底,蔣介石任命莫雄為贛北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期望他能成為“剿共”的一把利刃。
接到委任狀,莫雄立刻秘密聯系了中央特科的項與年,請求黨中央派人協助。中央迅速響應,將項與年、劉啞佛等精干力量安插進莫雄的司令部,甚至成功將同志打入蔣介石的特務高級訓練班。為了幫助莫雄在蔣介石面前“建功立業”,紅軍配合地與他“打”了幾場“勝仗”。這些精心設計的“捷報”讓蔣介石龍顏大悅,多次通令嘉獎莫雄,并破格允許他列席各種最高級別的“剿共”軍事會議。莫雄成功躋身于蔣介石的“剿共”決策圈。
1934年9月,決定紅軍生死存亡的時刻來臨。蔣介石在廬山牯嶺召開絕密軍事會議,正式拋出精心策劃的“鐵桶計劃”。該計劃調集50萬大軍,以瑞金為核心目標,構筑一個半徑150公里的巨大包圍圈。軍隊每日僅推進5公里,隨即就地修筑碉堡工事,層層設防,形成30道嚴密的鐵絲網和火力封鎖線,旨在徹底斷絕蘇區交通、信息和物資供給,將紅軍主力壓縮至狹小地域后一舉殲滅。蔣介石在會議結束時躊躇滿志,宣稱“剿共大業已握勝券”。
作為參會者之一的莫雄,拿到全套“鐵桶計劃”文件時,內心震驚不已。這些文件包括詳細的作戰部署、部隊調動路線圖、碉堡構造藍圖,件件蓋著“絕密”印章。他深知紅軍危在旦夕。會議一結束,他立即將這份重逾千斤的絕密文件交給項與年和劉亞佛,神色凝重地說:“你們馬上將文件交給中央!天大的事由我來承擔!”
三、血染字典闖封鎖:項與年的生死傳遞
情報到手,如何安全送達瑞金成為巨大挑戰。項與年,這位經驗豐富的地下黨員,深知責任重大。他連夜用特種藥水將文件的核心內容編譯成密碼,密密麻麻地抄寫在一本四角號碼字典的空白處和字里行間。攜帶這樣一本看似普通的字典,比攜帶整份文件安全得多。
項與年化裝成教書先生啟程。他晝伏夜行,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數日,終于抵達靠近瑞金的興國縣。此時,國民黨軍按照“鐵桶計劃”的前期部署,已在蘇區外圍構筑了嚴密的封鎖線,崗哨林立,碉堡密布,對過往行人,尤其是青壯年男子盤查極其嚴苛,動輒以“赤匪”嫌疑抓捕甚至殺害。
面對銅墻鐵壁般的封鎖,項與年做出了一個悲壯的決定:毀容化裝,扮成乞丐闖關!他用泥巴涂抹全身,撕爛衣衫,甚至撿起路邊的穢物涂抹在衣服上制造惡臭。他文質彬彬的氣質和整齊的牙齒仍是破綻。為了更像一個飽經風霜、窮困潦倒的老乞丐,項與年心一橫,撿起一塊石頭,對著自己的門牙狠狠砸下!劇烈的疼痛幾乎讓他昏厥,鮮血染紅了下巴,四顆門牙應聲而落。瞬間,他滿嘴鮮血,臉頰腫脹變形。
當這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口鼻腫脹流血、散發著惡臭的“老乞丐”出現在敵人哨卡時,哨兵們紛紛厭惡地掩鼻后退,唯恐避之不及,哪里還顧得上仔細盤查,連連揮手呵斥他“快滾”。項與年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勇氣和犧牲,忍受著傷痛和屈辱,終于穿過了重重死亡封鎖線,抵達瑞金。
四、十萬火急定長征:改寫歷史的決斷
當項與年將這本浸染著血汗和智慧的字典交到周恩來手中時,中央領導層震驚了。周恩來看完破譯的情報,立即意識到形勢的極端嚴峻性。蔣介石的“鐵桶”正在快速合攏,蘇區危如累卵。博古(秦邦憲)、李德(奧托·布勞恩)、周恩來組成的“三人團”迅速召開緊急會議。
這份來自敵人心臟的絕密情報,成為促使中央下定最后決心的關鍵砝碼。它清晰地揭示了敵人包圍圈的規模、推進速度和最終目標,證明了在內線打破“圍剿”已無可能,繼續固守只有死路一條。1934年10月10日,就在廬山會議結束僅僅數日之后,在蔣介石的“鐵桶”尚未完全扎緊之時,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及直屬部隊毅然撤離紅都瑞金和于都,踏上了戰略轉移的漫漫征程——舉世聞名的長征開始了。
10月17日,中央紅軍主力共8.6萬人渡過于都河,開始了偉大的遠征。僅僅半個月后,11月初,國民黨軍按計劃進抵瑞金城下,卻發現紅軍主力早已跳出了他們精心構筑的包圍圈,消失得無影無蹤。蔣介石苦心經營的“鐵桶”瞬間淪為“破桶”,他聞訊后暴跳如雷,卻已回天乏術。莫雄的情報和項與年的舍命傳遞,為紅軍贏得了極其寶貴的突圍時間窗口,使中國革命的火種得以保存。
五、功勛永載史冊:莫雄的晚晴
莫雄并未因送出情報而暴露。1935年3月,他被蔣介石調任貴州畢節行政督察專員,任務是圍堵長征中的紅軍和清剿留下的傷病員。在畢節,莫雄再次利用職務之便,巧妙周旋。他投好色的中央軍第63師師長陳光中所好,使其沉迷酒色,將軍務全權委托給自己。隨后,莫雄立即通過地下渠道通知滯留在當地的數千紅軍傷病員迅速轉移,并向上謊報“已將殘匪肅清”,使這些革命戰士逃出生天。
抗日戰爭時期,莫雄擔任廣東南雄縣長兼游擊司令,繼續暗中支持中共,其司令部成為廣東黨組織的重要秘密據點,其麾下武裝也實際由中共掌握。
歷史不會忘記功臣。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主席一直記掛著這位特殊戰線上的老朋友。廣州解放不久,毛澤東便特意詢問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還記得廣東有一個莫雄嗎?他是我們黨的老朋友,是他使十萬紅軍脫離險境。你一定要找到他,安排他的工作。” 葉劍英找到莫雄并轉達了毛主席的關懷,莫雄聞之激動萬分。1956年國慶,李克農親自安排莫雄赴京觀禮。此后,莫雄被安排在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工作,安度晚年,直至1980年以89歲高齡辭世。這位“小小保安司令”在歷史關鍵時刻的赤膽忠心與非凡貢獻,永遠銘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
【參考資料】:《莫雄回憶錄》(廣東人民出版社)《項與年的革命生涯》(中共黨史出版社)《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蘇區史》(江西人民出版社)《葉劍英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廣東黨史資料》輯刊相關回憶錄《文史精華:長征前夕的絕密情報戰》《民國高級將領列傳》莫雄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