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事關伊以沖突一事迎來后續。
當然,這個后續自然不是伊朗和以色列再度交火,而是以色列在伊以停火后,迅速派出戰機空襲黎巴嫩。
具體的原因就是內塔尼亞胡面臨三起官司的指控,如果以色列停止對外發動戰爭,內塔尼亞胡就沒有借口逃避審判。
同時在伊以停火幾個小時后,特朗普也公開表示,伊以已經接受并達成停火方案。
以色列宣稱“由于伊朗發射導彈襲擊以色列,破壞停火協議,隨后以色列對德黑蘭市中心的目標,再度發起猛烈打擊”。
而伊朗對此表示,自己壓根就沒有發射導彈,完全就是以色列“污蔑”自己。
此舉可是讓特朗普感到很生氣,公開爆了一句粗口。
那么雙方明明已經停火了,為何再度互相展開攻擊?
是不是可以認為,以色列和伊朗不會停火?
或者說伊朗和以色列是否會在短期之內再度大打出手?
君明可以先給大家說個結論,那就是伊朗和以色列之所以會在停火之后再度開火,均因為各自內部有不小的矛盾。
首先來說一下伊朗的內斗。
【以色列空襲黎巴嫩,不會放過伊朗?】
世人皆知,伊朗屬于政教合一的國家,內部又分為保守派和改革派。
這一點其實和美國一樣。
民主黨屬于改革派,共和黨則屬于保守派。
這種簡單的劃分其實并不簡單,內部往往存在極大的矛盾。
伊朗的保守派,是以教士集團和革命衛隊為主。
教士集團自然就是以霍梅尼家族為核心,在霍梅尼去世之后,蘇萊曼尼登上伊朗的政治舞臺。
然后就演變為霍梅尼家族掌管神學院體系,哈梅內伊掌管伊朗伊斯蘭議會和憲法監護委員會。
從權力的角度來看,當然是哈梅內伊的權力更大。
此人在伊朗內部屬于真正的說一不二。
因為伊朗政教合一的體制下,伊斯蘭議會負責審核所有國家政策。
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擁有很大的個人主觀意愿,只要議會認為這個政策違反了伊斯蘭教義,就會將其否決。
這也就代表著,教士集團個個富得流油。
畢竟,按照伊朗的體制來看,“有權自然就有錢”。
比如說哈梅內伊擁有四個兒子。
除了莫杰塔巴掌管伊朗情報機構之外,其余的三個兒子,莫斯塔法、馬蘇德與梅薩姆,均通過伊斯蘭議會旗下的“伊瑪目霍梅尼執行命令”組織,打理總價值950億美元的宗教基金。
這么一大筆錢究竟從何而來?
自然是革命衛隊上繳的。
畢竟,伊朗革命衛隊表面上是一支軍隊,實際上與一家大型公司沒有區別,或者可以理解為就是“伊朗版軍工復合體”。
當然,最初霍梅尼組建革命衛隊是為了牽制國防軍。
只不過為了保證革命衛隊對于教士集團絕對忠誠,也不能依賴伊朗政府撥款,就允許其“經費自籌”。
這是多么荒謬的理由?為了擔心不夠忠誠,不允許接受政府的撥款。
屬實有點超乎外界的想象。
隨后革命衛隊就出現在伊朗各個領域,尤其是利潤最高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管道和大型基礎設施等賺錢的領域,均有革命衛隊的影子。
同時,還涉及民用建筑、工礦業、能源業和農業、設計與咨詢業等領域。
可以觸及到伊朗每一個經濟末梢。
這些生意項目,每次伊斯蘭議會審批通過一個,革命衛隊就會給議會一筆“獎金”。
甚至定期還有分紅。
也就是說,教士集團與革命衛隊手握伊朗的經濟命脈。
而且抵抗之弧不僅僅是伊朗反美和反以的關鍵武裝力量,同時也是革命衛隊的“搖錢樹”。
由于伊朗被西方制裁長達45年的時間,有了抵抗之弧,伊朗革命衛隊就可以通過走私渠道不斷撈錢。
【伊朗革命衛隊,更像是一家公司】
譬如德黑蘭西北部的卡拉季的帕亞機場,這就是革命衛隊控制的軍用機場。
沒有海關,每天約有兩千噸的商品由帕亞機場進入伊朗。
曾經在2005年,伊朗總統候選人邁赫迪·卡瑞比就公開表示,德黑蘭機場至少有25個安全出口,屬于革命衛隊的專用出口。
這些出口用來干什么?自然是用來走私。
從出口出去的是原油,回來的時候,就是日常消費品。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為何馬來西亞一年只能開采2000萬噸原油,對中國的出口數量卻超過5000萬噸?
因為其中有一部分是來自伊朗。
這部分收益,自然不能計入伊朗的GDP之中,而是進了革命衛隊的腰包之中。
而且這一生意只有革命衛隊可以做,沒有人敢把自己的筷子伸到革命衛隊的碗里搶。
因此,革命衛隊憑借走私渠道,從西方采購的抗癌神藥,假設價格為10元,倒手就可以賣出100元的價格。
而伊朗國內的原油價格為20美元一桶,伊朗革命衛隊轉手就可以賣出50美元。
初步估算,革命衛隊每年可以走私總價值1200億美元的商品,占據伊朗GDP20%左右。
只不過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本身就存在違規操作,自然屬于不健康的發展模式。
畢竟,在我們所了解的情況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掌握在一個巨大買辦公司的手中。
所以,那些伊朗平民自然是無比痛恨革命衛隊。
這一點恰好被伊朗改革派直接抓住,不斷對保守派發起反擊。
要知道,改革派內部還有四個派系,分別是經濟派、激進派和親美派、國王派。
經濟派的主要人物就是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
也是此人在霍梅尼去世之后,力挺哈梅內伊登頂。
在哈梅內伊上臺之后,也對拉夫桑賈尼大開綠燈。
比如說讓拉夫桑賈尼的家族掌控伊朗最大的宗教基金會之一,“伊瑪目禮薩基金會”,同時還涉足石油與建筑、金融等多個領域。
相比教士集團,拉夫桑賈尼家族則傾向于務實政策,還支持經濟開放。
此舉也讓此人與革命衛隊產生了不小的矛盾。甚至在2021年,革命衛隊以“違法宣傳”為理由,逮捕了拉夫桑賈尼的女兒法埃澤。
至于激進派的代表,則是內賈德家族。
很多人對于內賈德并不了解,并不知道此人明明是鐵匠的兒子,為何能當上總統?
原因很簡單,因為內賈德屬于圣裔。
在伊朗,圣裔是穆斯林對先知穆罕默德的兒女及其后代的統稱。
這些人也許日子過得并不好,但是政治地位極高。
只要進入政壇,基本上屬于坐上火箭一路向上升。
而內賈德很清楚伊朗的現狀是什么,嚴懲那些貪腐的伊朗高層,甚至還多次公開要求限制哈梅內伊的權力,以及收回革命衛隊的特權。
隨后在三次大選中,直接被免去競選的資格。
這與如今的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佩澤希齊揚屬于親美派。
從此人競選獲得哈塔米與魯哈尼兩任前總統的支持,就足以說明一切。
由于佩澤希齊揚代表的是伊朗中產階級和精英們的利益。
這些人迫切希望自己人可以擔任總統,通過改善與西方的關系并積極推動改革,以此換取社會分配的蛋糕。
這樣一來,如今的伊朗政府,口風幾乎均保持一致,那就是拒絕和美國正面硬碰硬。
至于伊朗的國王派,大多為巴列維王朝的殘余勢力。
這些人幻想著推翻伊朗的神權體制,恢復當初的君主立憲制。
看到這,想必大家會和君明有同樣的感受,伊朗真的是太亂了。
教士集團與革命衛隊手拉手,占據大部分利益蛋糕。
導致那些眼睜睜看著蛋糕被端走的伊朗普通人,自然很不滿意。
但是教士集團雖然和革命衛隊在經濟層面有合作,但是在政治方面也存在博弈。
那就是教士集團想要確保革命衛隊百分百忠誠于自己,同時又擔心革命衛隊讓伊朗內戰徹底爆發。
【伊朗走私石油,讓革命衛隊獲利頗豐】
因此,教士集團會在適當的時候,對革命衛隊進行打壓。
以免其過于膨脹。
而經濟派只是和革命衛隊有矛盾,與教士集團沒有任何矛盾。
至于激進派對美國和對伊朗教士集團的態度,一直都比較強硬。
希望可以削弱教士集團的權力,讓伊朗回歸正常。
親美派整日沉浸在幻想與西方談判,解除伊朗制裁的美夢之中。
巴列維王朝的殘余勢力,則寄希望于推翻政權。
試問一下,這樣的國家能不亂嗎?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以色列的摩薩德可以輕松滲透伊朗,可以輕松獲得大量絕密情報。
甚至會有大量核專家被暗殺。
就是因為核計劃屬于激進派力推的主要項目,其余派系壓根就不上心。
甚至可以認為,強硬派如今失去扶持,對其他派系都有好處。
至少他們已經看到自己所謂的目標,可以進一步實現那一天。
意味著伊朗內部有人并不愿意停火,只要不停火,伊朗的體制可以正常運轉,教士集團與革命衛隊的合作還可以照常進行。
如果停火,下一步就會開啟談判,這對于教士集團與革命衛隊十分不利。
因此,在伊朗內部壓根就不統一的情況下,自然不會出現一個統一的聲音。
否則此前伊朗高層表示已經停火,但是伊朗外長卻表示自己不清楚。
足以說明,伊朗內部究竟有多亂了。
再比如說,伊朗外長當初可是帶著哈梅內伊的親筆信出訪俄羅斯,結果愣是沒有將親筆信遞交給普京。
此舉也讓俄羅斯一直沒有收到伊朗的求援信號,誤認為伊朗想要憑借自身的實力與西方硬碰硬。
這也是為何特朗普在對伊朗發起轟炸前,一口咬定要讓伊朗政權更迭。
結果在24日之后表示,不希望看到伊朗政權更迭。
就是因為特朗普很清楚,如果推翻伊朗的教士集團,整個伊朗將會陷入更加混亂的局勢之中。
不如按照目前的方式繼續發展下去。
其次,以色列的內部矛盾之多,絲毫不弱于伊朗。
根據了解,伊朗內部有四大陣營。
分別為左翼陣營,也就是“擁有未來黨”。
中間派系,“民族團結黨”。
極右翼聯盟和中右翼勢力。
這個中右翼勢力就是內塔尼亞胡為首的利庫德集團。
由于利庫德集團只有32個議會席位,和極右翼聯盟聯手之后,才湊出62個席位。
而以色列之所以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無比強硬,就是極右翼在其中搗的鬼。
要知道,內塔尼亞胡在2009年就被曝出濫用職權外加腐敗。
在以色列內部可謂是聲名狼藉。
即便如此,此人依舊能當選,就是因為將內部矛盾通過外部解決。
頻繁對哈馬斯下手,點燃了猶太人的民族情緒。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此次以色列拒絕在加沙問題上妥協和退讓。
同時在2023年,內塔尼亞胡就開始推動司法改革,計劃取消最高法院否決政府決策的權力,要將最高法官的任免權盡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內塔尼亞胡,也是官司纏身】
結果此舉引起以色列內部嚴重不滿,多地出現大規模游行抗議活動。
為了挽回支持率,內塔尼亞胡下令空襲加沙。
原本以為游行抗議很快就會平息,結果猶太人依舊不滿意,緊接著還出現了阿克薩洪水行動。
對此,坊間有說法是,哈馬斯襲擊了音樂節,但是在此次襲擊中死亡的260人,是否被哈馬斯暗殺,還真不好說。
畢竟,在這件事上,有一種說法是以色列派出阿帕奇直升機,對音樂節上的哈馬斯展開清除之際,選擇了無差別轟炸。
最后嫁禍給哈馬斯。
因為從傷口上來看,大多為大口徑子彈和導彈的爆炸傷,這些可是發動襲擊的哈馬斯所不具備的攻擊手段。
再加上阿克薩洪水行動爆發之后,內塔尼亞胡就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度過政治危機。
結果內塔尼亞胡又一次賭對了。
整個以色列對哈馬斯同仇敵愾,要求以色列清除哈馬斯,將加沙夷為平地。
可是讓這些猶太人沒有想到的是,哈馬斯展示出來的實力,絲毫不弱于以色列陸軍部隊,甚至比以色列還要強大。
眼看以色列對加沙展開一年多的攻擊之后,一事無成,再度將矛頭對準了內塔尼亞胡。
以色列法院也對內塔尼亞胡提起控訴,理由是受賄、欺詐和違背公眾信任,如果受賄罪名坐實,內塔尼亞胡要面臨最高十年的監禁。
而欺詐和違背公眾信任罪名坐實,最高將面臨三年的監禁。
為此,內塔尼亞胡只能選擇發動戰爭,可是此次內塔尼亞胡一定要找一個可以打一場持久戰的對手,于是就將目光放在伊朗身上。
世人皆知,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矛盾,屬于無法調解的存在。
結果以色列除了在空襲中取得一定戰果,在后續伊朗的反擊中,險些被擊潰心理防線。
而伊朗此次襲擊的目標與此前不同,這次直接瞄準以色列的經濟命脈所在,展開了狂轟濫炸。
大量外資紛紛出逃。
還讓以色列的普通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這個時候,以色列內部的矛盾就暴露出來,就連極右翼都反對內塔尼亞胡對伊朗動手。
最終內塔尼亞胡眼看無法摧毀伊朗核設施,就連美國B-2親自下場都無濟于事。
同時也無法顛覆伊朗政權,反而讓伊朗內部走向團結。
于是,內塔尼亞胡只能選擇叫停沖突。
那么伊以此次能否停火?
從現階段來看,此次停火之后,短期內不會再度動手。
第一,伊以都不想繼續打下去。
以色列防空攔截彈庫存見底,短期內得不到補充,以色列不可能冒著本土不斷被伊朗導彈轟炸的風險,繼續斗下去。
畢竟,以色列的國土面積有限,毫無戰略縱深可言。
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不會繼續對伊朗動手。
至于伊朗,目前內部停火的聲音高于不停火,說明誰都想過太平日子,不愿意活在暗殺的陰影之下。
【只有伊朗,才能救內塔尼亞胡】
還有就是特朗普已經公開宣稱伊以同意停火。
如果雙方依舊大打出手,會讓此人很沒有面子。
而伊朗不想停火的那部分人,完全是革命衛隊想要保住自己的錢袋子。
內塔尼亞胡不想停火,是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
這樣一來,特朗普想讓伊以停火,就需要從源頭解決問題。
于是就宣稱,內塔尼亞胡應該被特赦。
而特赦權掌握在以色列現任總統赫爾佐格的手中。
可是此人屬于中左翼,與內塔尼亞胡并不對付。
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一個扳倒內塔尼亞胡的機會,當然不會選擇就此作罷。
即便特朗普親自找到赫爾佐格,最終也沒有得到一個肯定的答復。
因此,也代表著伊以停火依舊充滿變數,如果內塔尼亞胡無法獲得特赦,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屆時,不就屬于正中伊朗革命衛隊的下懷嗎?
只要雙方不停火,革命衛隊的走私生意就不會停止。
結果伴隨著特朗普表示允許伊朗可以出口石油到中國,相當于放寬一部分制裁。
這樣一來,革命衛隊也許就會有所動搖。
畢竟,革命衛隊走私的石油,運抵馬來西亞之后,要按照每桶50美元的價格出售,然后馬來西亞按照每桶70美元的價格,出口至中國。
如果特朗普允許伊朗直接對中國出口石油,革命衛隊就不需要再走私。
自然屬于皆大歡喜。
意味著革命衛隊一年可以多賺取上百億美元。
這也是伊以能達成停火的原因所在。
只不過雙方的仇恨依舊存在,矛盾也存在。
只要這些都存在,和平就無法一直存在。
這不是君明引戰,而是客觀事實。
所以,這也代表著內塔尼亞胡不可能放過伊朗,伊以之間還是會有再度爆發沖突的那一天。
甚至會因為一點小事情,就大打出手。
這完全取決于內塔尼亞胡會不會面臨審判。
如果局勢對內塔尼亞胡不利,此人不可能坐以待斃。
因此,伊以停火只是暫時性停火,不排除在不久的將來,還會大打出手的可能性。
對此,伊朗一定要謹慎對待,不可大意,以免中了美以的圈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