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有村民吳某靠養黃鱔為生。
他發現魚塘黃鱔總被鳥叼走,愁壞了。2024年底,他在魚塘和網箱搭起高密度漁網。本想擋住鳥,沒想到2025年3月惹了麻煩。
執法人員查看,發現漁網附近有10多只鳥尸體。其中9只是國家保護的“三有”動物,像翠鳥、八哥。
吳某很意外,他說自己只想護黃鱔,沒想害鳥。
但當地全年禁獵鳥類,禁止用網捕,他觸了法。
法律規定,用的漁網屬禁用工具,致鳥撞死就違法。雖非故意,他還是被認定違法,罰款2900元。他只能認罰,說以后得找合法辦法防鳥。
村里人的看法不一樣,有人說他倒霉,有人說不懂法活該。
被撞死的鳥里,有只爛得厲害認不出是什么。吳某以為網眼小能防鳥靠近,沒料鳥會撞上送命。執法人員強調,就算沒故意捕鳥,用禁網也是犯法。
有些村民覺得不公平,稱養魚被鳥吃沒人賠,防護還被罰。但按法律,不管是否故意,用禁用工具就是錯。這事兒給大家提了個醒,護塘得先懂法。
現在不少農戶都面臨鳥獸擾塘的難題。
傳統防鳥有土辦法,比如扎稻草人、放鞭炮。
但這些辦法效果不一,還得看有沒有禁限規定。像吳某用的高密度網,看著能防鳥,卻屬禁用工具。
因為這類網一旦鳥撞上,很難逃脫,容易致死。那合法防鳥該怎么做?有不少科學方法。
比如安裝反光帶,陽光一照閃閃的,鳥不敢靠近。或者用驅鳥器,發出聲響或聲波,嚇唬鳥兒卻不傷害。
還有的農戶在塘邊種些帶刺植物,形成天然屏障。這些方法既護了塘,又不觸法律紅線。我個人認為,農民護塘心切能理解,但得先知法。
遇到鳥獸侵擾,別急著自己想招,先問問相關部門。
農業部門和林業部門,都有合法防護的指導方案。
比如哪些工具能用,哪些方法合規,他們最清楚。
這次吳某的事,也反映出部分村民法律意識薄弱。總覺得自己地里塘里,怎么防護是自己的事。
卻不知,保護動物受法律保護,禁用工具不能用。哪怕無意傷害,只要違法,就得承擔后果。
這就提醒大家,搞養殖不光要懂技術,還要懂法。平時多看看村里發的法律手冊,參加些普法會。
遇到拿不準的防護方法,先找人問問再動手。別像吳某一樣,好心辦了違法事,最后還得認罰。現在吳某只能換方式養黃鱔,再不敢自作主張搭網。
他的經歷給全村人敲了警鐘,護塘別踩法律雷。
其實,防鳥和護鳥并不矛盾,關鍵是找對方法。既保護自己的產業,也不傷害受保護的動物。
這需要大家多學習,多了解相關規定。農業生產中,類似的法律邊界還有不少。
比如用藥、用網、用電等,都有明確規定。稍不注意,就可能違法,帶來損失。
所以,遇到問題別慌,先找合法途徑解決。可以找村里的農技員,也可以咨詢執法部門。他們會給出既合規又有效的辦法,避免踩坑。
護塘要護法律線,防鳥別把禁令犯。希望大家從吳某的事中吸取教訓,合法合規搞養殖。記住,只有守好法律底線,產業才能長久發展。
現在就行動起來,檢查自家的防護措施是否合規。有不懂的地方,趕緊問,別等出了問題再后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