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伊以沖突剛剛按下“暫停鍵”,特朗普還在為雙方停火頻頻造勢,將功勞攬入懷中時,伊朗防長已悄然踏上了中國土地。
伊朗防長阿齊茲·納西爾扎德
這一行動,無疑是在特朗普的意料之外,也給全球關注中東局勢的人們拋出了一個大大的懸念:伊朗這后手棋,是要和中國談什么“生意” ?
6月25日到26日,上合組織成員國防長會在中國青島召開,伊朗防長阿齊茲·納西爾扎德已經抵達。
中國國防部長董軍迎接了這位伊朗防長,伊朗防長還與其他國家的國防部長一同參觀了中國海軍052D型導彈驅逐艦。
伊以沖突雖暫時停火,但局勢依然暗流涌動,特朗普促成的停火協議看似迅速,卻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雙方矛盾。
在這樣的背景下,伊朗需要尋求更可靠的安全伙伴,伊朗防長來華,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向國際社會傳遞信號:伊朗重視與中國在安全領域的對話與合作。
中國國防部長董軍
而且,面對充滿變數的地區局勢,伊朗也不敢將命運寄托在他人承諾之上,此時選擇主動出擊,通過加強與重要伙伴的合作,為自己爭取更有利的戰略空間。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展現出的戰略定力和發展韌性,也讓世界看到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對于長期面臨外部壓力的伊朗而言,深化與中國的友好關系,不僅是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更是提升國際話語權的重要途徑。
畢竟,多一個可靠的伙伴,就多一份應對挑戰的底氣,上合組織的會場,也給了伊朗一個順理成章的理由,借著防長會跟中國交個底。
那伊朗想要與中國談什么合作呢?很大概率上涵蓋兩個領略。
第一,經貿合作,受長期制裁影響,伊朗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而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鏈,恰好能為伊朗提供急需的發展機遇。
要知道,即便在沖突期間,中國仍保持著穩定的伊朗石油進口。
參考俄羅斯通過加強對華貿易突破制裁困境的經驗,伊朗顯然希望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與中國展開更廣泛合作。
第二估計是軍事安全領域的合作,伊朗現在最缺的,除了錢,還有硬實力。
畢竟,伊以沖突暴露了伊朗防空體系的短板,面對現代化空襲,現有防御系統顯得力不從心。
而中國近年來在軍工領域的突破有目共睹,從性能優異的紅旗系列防空導彈,到先進的殲-10CE戰機,都展現出強大的作戰能力,這些都是伊朗眼下急需的“硬通貨”。
而對中國來說,與伊朗的合作始終堅守中立原則。
中國在中東問題上一貫勸和促談,既支持伊朗維護主權安全,也致力于推動地區局勢降溫,這符合全球能源市場穩定的大趨勢。
但這種合作不會盲目擴張,更不會因伊朗的迫切需求而突破底線,伊朗若想真正與中國達成合作,需要拿出足夠的誠意。
還記得,前幾年中伊合作升級戰機,伊朗卻半道變卦找了別家,這種事多了,誰心里都得打個疙瘩。
總之,還得看伊朗愿不愿意拿出誠意,是真打算放下投機心思,跟中國搞點實在合作,還是只想借個場子喊喊口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