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城市,如果沒有湖,就會少一份韻致和靈氣。湖在城市里總有一種獨特的意義,就像西湖之于杭州、南湖之于嘉興、玄武湖之于南京……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甚至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提及東錢湖,寧波人都會十分自豪。煙波浩渺的東錢湖,開鑿歷史已有1200多年,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廣闊的水域面積,宛若一塊嵌于群山之間的碧璽,被郭沫若先生譽為“西湖風光,太湖氣魄”,是浙江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春日里湖光瀲滟,垂柳拂波,游人閑適,在金色陽光下熠熠生輝。這片山水不僅承載著自然之美,更沉淀著千載文脈與佛國傳奇。
東錢湖由谷子湖、梅湖和外湖三部分組成,總面積廣闊,是杭州西湖的三倍,平均水深2.2米,總需水量達到3390萬平方米。湖面開闊,碧波蕩漾,與周圍的山巒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它東、南、北是山區,中間是天然潟湖,形如一塊超大的古錢幣。周邊有七十二溪,溪水源源不斷地匯入,象征著官運亨通,財源滾滾、招財進寶的聚財之地。
東錢湖水域廣袤浩渺,湖水澄澈似鏡。日光傾灑,湖面波光粼粼,如大自然以細膩筆觸精心勾勒,一幅絕美的畫卷就此在眼前徐徐鋪展。四周群山環抱,有的山勢險峻,陡峭的崖壁像是大地的守護者;有的山體綿延起伏,如綠色的波浪,山上綠樹成蔭,四季變幻著色彩,春天的嫩綠,夏天的深綠,秋天你的五彩斑斕,冬日的深沉墨綠,與湖水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隨時間流轉而不斷變化的山水巨作。
沿著蜿蜒湖岸漫步,陶公堤的垂柳在清明前后吐出金絲。范欽在《四明談助》里說“錢湖春色,盡在煙波”,千年前的晨霧漫過青石堤岸,將“錢”字化作風中流轉的篆書。踏著湖面拍打的岸聲往南走,小普陀寺的鐘聲驚起白鷺,恰似古人詩中“亂點碎紅山杏發”的畫面。霞嶼禪寺的雕花石窗將湖光裁成菱形,南宋工匠留下的銅錢紋地磚,與今日的陰陽燭遙相呼應,仿佛在訴說著歲月與財富的奇妙關聯。
遠處,點點白帆在湖面上飄動,那是勇敢的冒險者們在與湖水和風浪嬉戲。時不時有飛鳥掠過水面,驚起一圈圈漣漪,而后又飛向那無盡的天空,只留下清脆的鳥鳴在耳邊回蕩。古樸滄桑的街巷里弄、莊嚴慈悲的水上觀音、幽靜禪意的佛教寺院,無一不渲染著中式美學的清雅和旖旎溫柔。
東錢湖的文化底蘊更是深厚得令人驚嘆。北宋王安石在此治理時留下的功績,仿佛還在歲月中沉淀。那流傳下來的故事和詩篇,為這片湖增添了一份人文的厚重。范蠡與東錢湖的傳說,更是為它披上了一層傳奇的色彩,讓人們在欣賞湖光山色的同時,也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盡情遨游,去感受那遠古的智慧和情感。
這里隱學文化、慈孝文化、龍舟文化、茶文化勃勃生機。隱學文化中,賢士逸隱山林,留下諸多智慧篇章;慈孝文化里,孝悌之風世代傳承,滋養無數心靈;龍舟競渡時,號子震天,彰顯奮勇拼搏精神;悠悠茶香中,品茗論道,盡顯生活雅趣。多元文化于此交融,繪就東錢湖獨特人文畫卷。
來到東錢湖,吃過“錢湖四寶”才算不虛此行。錢湖四寶,即青魚、朋魚、湖蝦和螺螄。東錢湖水面開闊、湖水清澈,非常適合魚類繁衍生活,湖中魚魚齡平均在五年以上,肉質鮮嫩緊實,無泥腥味,使無數食客老饕念念不忘。
“山云連太白,溪水落東湖”。東錢湖,是文人筆下的水墨長卷,是飛鳥翅尖掠過的詩行,是古剎鐘聲里的禪意,更是現代光影中的城市心跳。這里,湖山不負時光,天地自成畫框——留一處蒼穹任鳥翱翔,許一湖春水載夢流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