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不是,誰家錄取通知書用箱子裝啊!”“這簡直是藝術品!想要!!!”“壞了,我真覺得挺幽默的”……隨著2025年全國高考落下帷幕,志愿填報和錄取工作即將啟動,多所高校新推出的錄取通知書樣式在網絡上掀起熱議。其中,天津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上“天大的好消息”格外吸睛,一語雙關,既巧妙融入校名,又精準傳達出被錄取這一喜訊的分量,成功 “出圈”。這一現象背后,是高校在錄取通知書設計上的創新探索,更折射出時代對教育儀式感、文化傳承及人才激勵的新追求。
錄取通知書,絕非僅僅是一張告知入學的紙片,它是高校遞給新生的第一張“名片”,承載著學校的歷史底蘊、精神氣質與育人理念。中國人民大學新版錄取通知書,以滾動畫卷展示絢爛篇章,禮盒中書燈映現陜北公學青年奔赴延安的畫面,搭配校長贈書《大眾哲學》及五大學科書簽,指引新生在真理海洋中錨定方向,將紅色基因與學術傳承融入其中,彰顯出“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的使命擔當。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特別版錄取通知書,把古籍函盒與智能芯片相結合,采用潞綢工藝與“復活”的開化紙,融入防偽水印,禮盒內既有來自定點幫扶地的茶磚,又有可DIY設計的文創NFC卡片,在傳統與現代碰撞間,盡顯百年學府的深厚底蘊與創新活力,傳遞出對新生的殷切期許。
“天大的好消息”,這一設計妙在打破常規、貼近人心。它以一種輕松詼諧的方式,消解了高校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讓新生在看到通知書的瞬間,便能感受到學校的親切與重視。這種將學校特色與情感關懷深度融合的創意,實則是高校在新時代語境下,主動擁抱年輕群體、創新文化傳播的生動實踐。在信息爆炸的當下,年輕一代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追求個性化、趣味性表達。高校錄取通知書不再拘泥于刻板格式,而是積極求變,融入創意元素,正是對這一時代特征的精準回應。它不僅是學校對新生的歡迎儀式,更是一次成功的校園文化營銷,讓更多人看到高校與時俱進、開放包容的一面。
一份錄取通知書,是無數個“再堅持一下”凝聚成的勛章,是學子跨越山河、披荊斬棘的證明。它代表著收獲,承載著希望。從更大視角看,高校精心設計錄取通知書,也是對教育儀式感的重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儀式感愈發珍貴,它賦予平凡日子特殊意義,讓人們在莊重時刻感受責任與使命。錄取通知書的創新設計,正是為新生開啟大學生活營造濃厚儀式氛圍,激勵他們珍惜求學機會,在新征程中砥礪前行。
期待未來,各高校能繼續深挖自身特色,以錄取通知書為“窗口”,展現更加多元、立體、鮮活的校園文化,為學子們送上更多飽含深情與力量的“天大的好消息”,在教育之路上鐫刻下更多溫暖而深刻的印記。
☆ 本文作者簡介:崔桂忠,曾任92848部隊政治委員,海軍上校軍銜。現任大連市旅順口區委辦公室二級調研員。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