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才13歲,怕嗎?”王慧民挺直腰桿,雙眼炯炯有神:“不怕,我們不能當亡 國奴。”1938年,8名女戰士高唱《國際歌》,緩緩朝烏斯渾河中 心走去。
背后槍聲不斷,敵人在漸漸逼近,回頭望向身后洶涌澎湃的巨浪,她們都不會游泳,想要渡河幾乎沒有可能。
然而,生命攸關,她們依然乘風破浪,面對敵人陣陣吶喊,同志們手挽著手,面帶微笑,挺起胸膛踏進冰冷的河流。
直到現在,她們的英靈,都長存在烏斯河的河水里。
八名戰士是誰,在她們身上發生何事?
1938年,自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人就妄想稱霸中國,鬼子一邊擴大侵華戰爭,一邊對東北抗聯軍進行圍剿,眼看在松花江下游已集 合五萬日偽軍。
追剿中,鬼子實行“集家并屯”毒計,將百姓包圍控制,他們房屋被燒毀,被砍頭,被活埋,他們以殘殺為樂,反抗者會死得更快。
在這樣的環境,抗 日戰士并沒有退縮,想辦法突圍,一致決定讓同志們從牡丹江畔向西部出發,在五常,舒蘭那一帶重新建立根據地。
她們是抗聯婦女團的八位戰士
這支遠征軍 隊,有個30人婦女團,那八名戰士都在隊中,其中她們最 大的23歲,最 小的13歲。
分別是,23歲的冷云(指導員),胡秀芝和楊貴珍(兩人是班長),安順福,黃桂清,郭桂琴,李鳳善和13歲的王惠民。
這一路,四面受敵,前面有敵軍攔阻,后方有敵軍追逐,為保存體力,她們選擇走荒山野嶺,風餐露宿,犧牲了不少人。
路上,衣服被荊棘刺破就拿布條披身上,鞋子被石頭磨破就拿草墊上,斷糧就啃樹皮,可是,餓死,病死的同志不計其數。
然而,面對各種艱難,婦女團沒有一人中途逃走,好在,最 后終于到達五常縣駐地。
沒想到,落腳點很快被敵軍發現
不久,占據地被發現,日本人率領五萬偽日軍突襲,槍煙炮雨,女戰士們總沖在最前頭,勇猛反擊,多次打退敵軍進攻。
奈何,人多勢眾,我軍活下的士兵僅剩100名,一路被偷襲,返回牡丹江畔時,婦女團只剩下8名戰士,就是前面介紹的那些同志們。
轉眼進入深秋,地上的落葉被吹到天上,戰士們身上的布條無處可拉,顫顫發抖,長途跋涉,后面有追兵,每次只能休息片刻繼續摸黑前進。
夜晚,疲憊不堪,為抵御寒冷,同志們找來樹枝,燃燒一團小火,坐著背靠背,剛打個盹,又被寒風吹醒,眼下只有一個信念,再與鬼子決一死戰。
因為火光,再次被身后敵軍突襲
天還沒亮,突然從柞木崗下傳來陣陣槍聲,原來一路尾隨的偽日軍發現山上有火光,連夜告密,此刻,日本軍 隊已在山下恭候多時。
“不好,鬼子又來偷襲”,士兵們迅速備戰,無路可退,柞木崗后面挨著的就是烏斯渾河,指揮員立刻安排參謀金石鋒帶幾位女同志先渡河撤退。
眼下,敵軍把出口圍個水泄不通,想突圍幾乎沒可能,好在八位女同志先撤退躲過這一劫。
誰知,來到烏斯渾河,別說渡河,連個人影都沒有,一道道海浪不停撞擊石巖,發出天崩地裂的嘶吼聲,像群惡虎狼奔騰而來。
金參謀見狀,讓女同志先藏起來,自己四周再找找安 全出路。一會,轟天炮響,躲在柳條邊的同志們憂心忡忡,這是鬼子準備進攻了。
八位女戰士為大部隊爭分奪秒爭取撤離時間
危難關頭,冷云當機立斷,她下令將8位同志分成兩人一組,分開隱蔽,向敵人開槍,把他們引去河邊,為大部隊撤離爭取時間。
果然,槍聲一響,敵軍如狼餓虎般向烏斯渾河撲過來。看到敵人朝這邊不斷射擊,冷云露出久違的笑臉。日本人上鉤了,他們以為大部隊都在河邊。
眼見大部隊掉頭營救,女戰士們心急如焚
此刻,日軍全部掉頭逼近河邊,眼看幾位女同志處境兇險,指揮員命人停止撤退,拼殺聲震耳欲聾,戰士們一個接一個向敵人沖去。
這會,日軍發現中計,最著急的莫過于那些女同志,冷云見大部隊幾次沖鋒都突圍不了,戰士們倒下一片又一片,她們急得滿臉通紅。
站在河邊,沖著山上高喊:“同志們,突圍出去,我們不能放棄!”,聲聲吶喊,士兵們個個熱淚滾滾,死傷無數,指揮員痛心吶喊:“連女人們都不怕死,中國是不可能滅亡的!”他下達撤離。
面對敵軍逼近,女戰士們卻樂開花
我軍終于脫險了,八位女戰士滿臉樂開花,笑得那么燦爛。然而,日軍發現回去追趕來不及了,他們發狠地向河邊炮轟,決心要活捉這些姑娘。
“姑娘們,投降吧,長官會疼你們的。”敵軍邊喊邊沖上來。她們知道,這個時刻終于要來了。
八位女戰士與敵軍的一場生死搏斗
敵軍逼近,八位戰士沉著應戰。敵人剛想上前,冷云大喊:“開槍”,這時,沖在前面的敵人死的死,傷的傷,后面的鬼子都不敢上前。
擔心她們還有火力,敵軍改用槍炮,對著河邊一陣炮轟,女戰士們所剩的火力不多了,她們只能等敵人靠前些再瞄準,一顆都不能浪費。
突然安靜下來,炮火竟然停了。原來日偽軍想到鬼點子:“長官,我們用火力把姑娘逼出來,她們撐不了多久。”
身后就是河流,敵人從三個面在逼近,慌亂中,王慧民被打中腿部,眼看僅剩8顆火力,敵軍剛上前,她們把火力扔向三個面,敵人被炸倒一片。
河岸上,金參謀向天連開3槍,朝8位女戰士揮揮手,趁這會功夫,趕緊攙扶受傷的王慧民往河邊一路小跑。
來到河沿,卻把金參謀難住了
“這可怎么辦!”,金參謀急得漢都下來了,現在可是烏斯渾河的漲潮期,要在平時還可以淌水過河,但現在水面深不見底,何況還有受傷戰士。
原來,8位女同志都不會游泳,這可真是把金參謀著急壞了,這么猛的大浪,別說8個,就是一個他一個人也帶不動。還沒反應,敵人沖上來了。
最 后關頭,是時候做抉擇了
剛剛一戰,扔出去六顆,手上還有兩顆,加上金參謀的,一共剩3顆火力,前面是兇神惡煞的鬼子,后面是波濤洶涌的烏斯渾河。
很顯然,擺在眼前只有兩條路:要么被鬼子活捉,要么冒死渡河,然而,戰士們沒有絲毫猶豫。
將火力丟出,冷云眼神剛硬:“同志們,軍人寧死也不能落鬼子手里,用我們的生命和敵人抗爭吧!”
大家異口同聲:“寧可被淹死,也絕 不向鬼子求饒。”
冷云走上前,握著王慧民,紅著眼眶:“你才13歲,怕嗎?”王慧民挺直腰桿,雙眼炯炯有神:“不怕,我們不能當亡 國奴。”
大家看著彼此,心神領會。此刻,8名女戰士高唱《國際歌》,手挽手,緩緩朝烏斯渾河中 心走去。
胡秀芝挽著冷云,安順福將幼小的王惠民抱起來,她們沒有回頭,沒有停下腳步。
金參謀望著走向河中 心的八位女戰士,她們抬頭挺胸,一步步向深處走去,胸口傳來陣陣窒息。
此刻,敵軍還在炮轟,烏斯渾河面上濺起高高水柱,八位戰士的身影瞬間消失,英雄們在烏斯渾河的巨浪中壯烈犧牲,水面又恢復平靜。
后來,世人將這些英雄事跡,稱為八女投江。
1986年,牡丹江市舉 行了“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為讓后人銘記先烈,:“八女英靈,永垂不朽!”這幾個大字金光閃閃刻在碑上。
請記住她們的名字:冷云、楊貴珍、安順福、胡秀芝、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
讀到英雄事跡,淚如泉涌,這些女戰士最 大的不過23歲,最 小的年僅13歲,放在今天,她還是個熊孩子啊。
面對種種艱難險阻,她們沒有吭過一聲,一直在勇往直前,誰說女子不如男,婦女也是可以頂起半邊天。
那時候同志們不論年齡大小,大家都有一顆對祖國至死不渝的心,中華的兒女今生不能忘,希望后輩子孫都能銘記歷史。
應該教育我們下一代,民族英雄,是我們學習的精神榜樣!她們是民族的驕傲,要記住,是她們用一生守護,才迎來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
向八位女戰士致敬,致敬中國的女軍人!
參考資料:戰爭中的女性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