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帶著蒙娜麗莎般永恒的微笑終于幸福地完成了她的生命旅程,于2025年6月27日23時30分,在悉尼走到了她人生的終點站。
這天上午,醫生發出老媽垂危的最后通諜,于是我就將1999年拍攝的由陳念祖作詞、左翼建作曲、廖昌永演唱的MV《母愛》,發到微信公眾號上為慈母祝福,為慈母祈禱,我又讓栗平大俠立即與AI對話,栗平一口氣發來21篇,我每隔一小時在朋友圈狂發。姐姐將手機放在媽媽耳旁,讓她在彌留之際伴隨著《母愛》的歌聲安詳地走向天堂。而前一天,我在朋友圈也發了另一支我導演的MV《媽媽的笑,最美的花》,并轉發了許多條栗平大俠對話Al評論這支MV的長文,獻給偉大的慈母。我以我自己的拿手絕話——我發明開創的中國M∨,這種獨一無二的方式為媽媽祈禱,也算是對得起慈母生育養育之恩。
92歲的老母親健康長壽,一生無大病困憂,晚年也只是身體器官衰竭和機能老化而已,如同蠟燭燃盡最后一點火苗,可謂功德圓滿,壽終正寢,她一生用大愛大善大美為自己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2025年6月18日,姐姐從悉尼來電說媽媽突然不進食已重度昏迷由救命車送醫院搶救了,還說這次老媽情形堪憂。我二話沒說,立馬上網買了去悉尼機票。我是噙著淚水奔赴機場的,一路過海關過安檢,我不斷抹著奪眶而出的淚水,紙巾擦試到了眉骨上的一塊小傷疤,那是見證母子情深的標記符號,它不是先天胎記,卻勝過胎記,它是我用鮮血凝固而成的對母親一生摯愛的永恒標志。
我在東航561航班中提心吊膽地煎熬了緊張的10個小時通宵后,早晨一下飛機,我就直奔醫院,當我撲倒在床上擁抱并呼喊媽媽時,未料已深度昏迷了2天2夜48小時的媽媽,突然神奇地慢慢張開了一雙大眼,直勾勾地盯著我一眨也不眨竟然凝視了我整整15分鐘,姐姐大呼神奇!這個奇跡的發生令我不可思議,是我與媽媽心有靈犀一點通,還是我們產生了量子糾纏,抑或是冥冥之中老天有眼,讓我們母子倆見上最后一面。媽媽盡管眼睛是張開了,但仍處于半昏迷狀態,說不出話,身體也無知覺,我們只能用眼神交流。但在當晚我通宵陪夜時,護士凌晨為她翻身換尿布時,她意外地哼哼哈哈地叫了兩聲,這說明媽媽身體有知覺了,我大喜過望。
不料第二天上午,醫生鄭重其事地找我談話,說媽媽身體狀態已很虛弱,沒有幾天可堅持了,建議我們放棄搶救。我堅決反對,據理力爭,我說按照我們中國人的傳統倫理道德和兒女孝道,必須搶救到最后一刻,更何況我媽沒有任何基礎疾病,只是身體老化而已,我們做子女的無權決定提早結束我媽媽的生命,一切聽天由命,順其自然,這樣老媽也死而無憾,我們也盡心盡力了,我請求醫生必須全力以赴搶救。醫生被我的孝心所打動,答應盡力而為,老媽總算躲過一劫。又過了一天,凌晨2點多,老媽突然呼吸急促,我叫來醫生緊急搶救,五、六位醫生和護士齊心協力,使出渾身解數,經過兩小時奮力拼搏,總算又化險為夷。
遠在千里之外的海派文化沙龍的王曉君、趙宏等幾位老師默默送上祝福:“菩薩保佑!福佑無恙!”“期待著奇跡發生!”“順其自然,聽天由命!盡力而為,也別讓老人家太痛苦。”“王導的孝心感動了上帝!”“令堂轉危為安又度過一劫,感恩上天!”“孝子感動慈母,心有靈犀相通!無恙無憂!”“全力以赴,上蒼保佑!化險為夷!”“吉人自有天相,奇跡隨時發生。”“孝子有感天動的神力!”
摯友謝海泉說,你把作為兒子的孝心,中國人倫道德,臨終關懷之情,在澳洲醫生面前,發揮到極致!林語堂《中國人》第九章最后一節,寫“人生的歸宿”。說到孔子以“未知生,焉知死?”回答弟子,表達了一種對于生命問題的庸常、具體而實用的態度。這節文字收尾時,還從國人對落葉的歌吟寫到“用微笑面對感傷”。中間還有一句是說,“在命運浮沉中調整自己,欣欣然生活在這個行星之上”。此時讀林語堂,想到遠在澳洲的國平,寄語平安,達觀,天地交泰,呵護好母親和自己。
恩師施建偉說,為孝子點贊!把為海派文化作奉獻、追求上海夢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無論在何時何地任何語境,首先想到的是“追夢”!這 就是海派藝術第一人的境界!這個境界與你的生命共存,你的藝術境界人生境界價值取向確實無愧于海派藝術扛鼎者的稱號,第一人!
在醫生護士悉心照抖和家人陪伴及親朋好友的祝福下,老媽終于開始回光返照了,喊她也應答了,對醫生護士還會含混不清地說謝謝。但兩天后,主治醫生又找我談話,重提讓我放棄冶療,并講為減輕母親痛苦,還需打少劑量的嗎啡,我強忍住悲痛,有理有節地進行抗爭,我說媽媽正轉危為安,為何放棄治療呢?醫院沒有理由不搶救!我說你們有你們的科學道理和醫學數據,但我們有我們的母子情深和天大孝道,我強烈要求你們必須搶救到最后一刻,只要你們盡力而為了,我們也心安理得了。我說媽媽多活一天,就是我們子女多幸福一天,也是媽媽多幸福一天。在我的大義凜然感化下,在我的赤膽忠心感動下,大愛無疆的醫生終于又同意加大力度搶救了,他們立即用出了最好最合適的藥,命懸一線的媽媽又露出一線生機。之后幾天,媽媽時好時壞,我天天呵護,作最后的臨終關懷。醫生第三次又找我談話,我代表家屬表達了對醫院醫生和護士全力搶救讓母親起死回生的衷心感謝。
爸媽跟隨我姐其實是為照顧姐姐年幼的女兒而移居澳大利亞的,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起,他們就開始扎根在悉尼生活已整整三十多年了。每年春節我雷動不動就要去悉尼探親,舉家在悉尼團圓,過中國春節卻在外國歡度,這就是改革開放后中國打開國門后融入世界的新生活。父母偶爾回國,百忙之中的我就騰出時間陪他們到處轉悠,以盡兒子的孝心。我曾陪他們登頂剛落成的金茂大廈吃過大餐,我曾陪他們逛過城隍廟吃過綠波廊點心,我曾陪他們去九華山爬上最高峰燒過高香,我曾陪他們去宏村看過月沼,我曾陪他們去杭州吃過樓外樓西湖醋魚,我曾陪他們去無錫嘗過三鳳橋醬排骨,我曾陪他們去湖州小西街尋訪父親的出生地……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與父母三十多年來長期天各一方,訴不盡的是無盡的思念。有一次最雷人的是為了讓媽媽看我一眼,我曾打飛的去悉尼住了一宿又飛回上海,那是因為媽媽開刀換膝關節,媽媽來電說她要打全身麻醉針,她擔心萬一醒不來就見不到兒子了,所以她讓我在她動手術之前必須飛到悉尼醫院見她一眼,當時我在上海正指揮千軍萬馬拍片,于是我不得不臨時決定讓劇組停擺二天,等我閃回后續拍。
我晚上飛悉尼,第二天中午從機場直奔醫院與媽媽相會后,她才安心進手術室。我在悉尼睡了一晚后,第三天一大早即返滬,當晚就回到上海。攝制組成員看到我從天而降,都驚訝萬分,他們贊嘆我這是國際飛人的神速度,是真的打飛的。
但事后我媽媽卻不高興了,術后的她張開眼睛看不到身邊的兒子,在電話里罵得我狗血淋頭,老媽說:“手術前還見了兒子一面,手術后怎么又不見了,做兒子的怎么象變戲法一樣,一會兒出現了,一會兒又不見了”我哭笑不得,一臉苦逼,象哄小孩一樣無奈地說:“都是兒子的錯,以后多陪陪媽媽。”說歸說,做卻由不得自己,人在江湖走,苦水只有自己咽,我已竭盡全力了。
90年代初,上海還沒有建浦東機場,有一次爸媽回國抵達虹橋機場的時間,恰巧與我導演的《中外精品散文詩卡拉0K》激光影碟新聞發布會時間撞車,我分身乏術,只得告假缺席,那次開會大詩人趙麗宏老師也參加了,我被出品方永樂影像公司領導大罵導演架子大甩大牌云云,我真是有苦說不出。因為我認為親情是第一的,是最珍貴的,是無價的,是無法替代的,而出風頭皆是過眼煙云,浪得虛名。
我與父母最苦的最糾心的是每次在悉尼短暫相聚后的在飛機場上的分手一霎那,我與父母擁抱揮手默默流淚之間,就是各自地處南北半球的分離,仿佛就是陰陽相隔,每次忍痛分別,總期待下一次相聚,我想終有一天,會真的沒有下一次了。
最厲害的一次是2000年,我受澳大利亞國家旅游局邀請帶團隊來澳洲拍攝旅游片,因為全程吃住行及飛機航程全都由澳洲政府統一安排,不得更改,所以我只得三過家門而不入,害得父母專程來悉尼機場與我短暫見了一面。
今年五一長假我來悉尼陪伴母親是相對時間較長的一次,那段時期我每天的最大幸福就是早晨醒來,走到隔壁房間,親吻一下老母親的額頭,老媽1933年出生,盡管今年92歲,已是鮐背之年了,但她臉上的皮膚依舊光滑,無皺紋,每當看到兒子后,她的臉上就會露出了善良的微笑,象是晨曦中慢慢盛開的花朵,霎那間綻放出人間大愛的芬芳。
慈母有大愛。
媽媽最愛兒子,簡直就是愛到骨髓里了,愛的無以復加,愛的無言以表。
去年十一長假我來探望母親時的有一個晚上,半夜里我醒來上廁所,卻見到母親佝僂的背影在臉盆前孺動,我走近一查看,原來是媽媽在用雙手為我搓洗內褲,我不好意思地嗔怪道:“我這個短褲扔進洗衣機一滾就可以了,怎么還用得著您費力洗?”
媽媽莞爾一笑說:“我看你放在浴缸上,就順便洗一下,兒子的短褲,做媽的難道不能洗嗎?”
我一時哽咽塞聲,無言以對,眼中瞬間泛出淚花,我猛然悟出,原來不管兒子多大,在母親眼中永遠就是孩童,為兒子做事是做媽媽最快樂的事和最幸福的事,不管有多累多苦,都在所不辭,這是母親大愛的天性。
去年為我洗短褲的老母親其實已91歲高齡了,我實在于心不忍又深感慚愧,之前她還曾經摔到幾次被救護車送醫院搶救過好多次。最后我看著母親顫顫巍巍將我短褲洗干凈后,她又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笑的很溫馨,象春天的一陣風,笑的很善良,象花開的一陣香,但我卻一轉身跑到我房間撲倒在床上,淚崩……
還是去年又有一個深夜,她突然躡手躡腳簡直就是一步一步艱難地挪到我房間,從懷中慢慢掏出一張100元紙幣說:“媽媽也沒有錢了,也不用錢了,路也走不動了,這100元就留給你用吧。”
我堅決不要,果斷婉拒,無奈這是媽媽對兒子的一片心意,盡管這只是區區100元,也派不了什么大用場,但我卻感覺到這100元的天大含金量,在我心中,這100元絕對勝過100萬、1000萬,甚至一個億,它是無價的,它是母親的全部大愛。我最后還是心如刀絞般的收下了,媽媽又笑了,臉上笑成了一朵花,媽媽轉身后,我撲倒在床上,又是淚崩……
我徹夜難眠,淚如雨下,濕滿枕頭,我突然想起1998年曾與老友徐一峰聯袂作詞、由徐堅強作曲、我導演的MV《媽媽的笑,最美的花》歌詞:
“最最甜蜜是媽媽的笑,
你為兒女送來生命的陽光。
最最溫馨是媽媽的笑,
你為兒女阻擋狂風和惡浪。
最最深情是媽媽的笑,
你為游子撐起生活的風帆。
最最博大是媽媽的笑,
你為游子撫平昨日的創傷。
媽媽的笑,最美的花,
含辛茹苦,我的好媽媽。
媽媽的笑,最美的花,
寬厚慈祥,我的好媽媽。”
為了回報并感恩父母,在他們還能吃東西的時候,我這幾年從上海飛去悉尼探親陪伴他們時,每周隔三差五,我就要去Burwood海鮮店買油炸龍蝦給爸媽吃,廚師夸我是孝子,我難得謙虛地說我做的還遠遠不夠。后來老爸臨終前只能吃碾碎的南瓜、蒸蛋、燕窩等稀釋食物和流汁,老媽后來每天也只能吃雞蛋和牛奶,任何美味佳肴都與他們無關了,美食享受已蕩然無存,所以,做小輩的必須趁老人還能吃得動的時候,多多盡孝。如今,每當我走過0K海鮮店遇到羅師傅時,我只得苦笑地攤攤手說:“幸虧這幾年我還常買龍蝦給爸媽吃,現在老媽吃不動了,老爸也走了”。
老爸于2024年3月3日與世長辭,在入土為安那天,他真的如成語所說是駕鶴西去了。那天當我們將父親的棺木入葬后,點上一柱香,磕頭祭拜。忽然,一只仙鶴翩然而至,它在一旁默默地陪伴我們,看到我們一點也不陌生和害怕,就象我們的家人,它亭亭玉立地一直凝視著大家,一動不動堅持了近半個小時,直到煙飛灰滅,一枝香燒盡,它才心靈感應地騰空躍起,似乎駕馭父親的靈魂,飛向天堂,消失在我們行注目禮的茫茫蒼穹中。此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父親非凡人,他絕對是仙人,他下凡人間是有特殊使命的,一旦任務圓滿完成后,他的靈魂便乘鶴西游,我們全家真真切切地親眼目睹了父親駕鶴西去的奇幻景象,這是千真萬確的,有照片有真相,這不是AI,也不是電影的一幕,更不是我一個人的幻覺,現場參與祭拜的親戚有十幾人。
老爸的靈魂一飛沖天后,孤寡的老媽從此身體一蹶不振,每況愈下,她摔了幾跤被送去醫院搶救后,雖無生命危險,但卻從此臥床不起,每日進食和大小便也不能自理,需要靠姐姐和親戚及護工幫忙喂食和更換尿不濕。如此狀態,令人唏噓不已,生命仿佛兜了一個圓圈,嬰兒和老人的生活狀態完全一致,從終點又回到起點,就是一個生命輪回,幼年老年都是不能自理,分別需要嬰兒的爸媽照顧和老人的兒女服侍,這就是“老小孩”俗語和“養兒防老”觀念的由來。
2025年春節我又來悉尼探親,與姐一起照料已喪丈夫、癱瘓在床的老媽,我帶來好多枝價格昂貴的野山參和安宮救心丸,給老媽大補以盡孝心,老媽看到他最愛的寶貝兒子心花怒放。其實,老媽沒有任何基礎疾病,心腦血管肺肝膽胃脾腎等都很正常,只是身體肌能老化而已。
有一次我配合姐姐一起給老媽換尿布,未料神智清醒的老媽突然崩出一句話:“兒子是男的,怎么可以幫女的換尿布?”我姐姐啞然失笑,回答道:“我一個人力氣小,移不動你身體,兒子是男的,力氣大,他能搬動你的身體,我一個人無法換的!”我急忙補白說:“媽媽放心,換的時候我會眼晴閉上,還有我再帶上口罩,將口罩帶到眼睛上,這樣啥也看不見了!”從此以后,我每天與姐姐幫老媽換幾次尿布時,都必定是帶著口罩將眼睛蒙上,老媽看見我眼睛上蒙著口罩的怪里怪氣樣子,又是心花怒放。
沒想到母子情深,最后竟以這樣輪回的方式現世報,想當年我出生時,母親也必然是為躺在床上的還是嬰兒的我每天換尿布,未料母親年邁臥床時也輪到我再為她換尿布,這就是循環往復的恩恩相報,這就是母子一生一世的緣分。
我眼睛上蒙口罩為老媽換尿布的怪異行為,既是證明我對媽媽的愛,同時也說明媽媽作為老年女性仍在堅持自己最后的尊嚴,這也更加令我肅然起敬。
媽媽此生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一是她生了我這個有出息的兒子;二是她自己的漂亮美麗。
慈母有大美。
她說她從小到大,因為她的漂亮,她一直備受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人的贊美,不論在單位里還是在弄堂里,媽媽都是永遠盛開的最美的一朵鮮花,她經常回憶起自己年輕時,有多少男人怎么追求她,聽得我們哈哈大笑,而一旁的老爸則醋意頓生,大發雷霆。爸爸吃媽媽醋吃了一輩子,其實也是深愛媽媽一輩子,直到年老體弱,老媽由男護工照顧時,已顫顫危危手無縛雞之力的老爸仍時不時吃醋,但老媽從不示弱,被冤枉時也不認錯,她說我漂亮有什么錯,這是上蒼的恩賜。女人最大的幸福和最值得炫耀的,也許就是此生曾有多少男人喜歡她,但媽媽的沾沾自喜往往引來的卻常常是爸爸的憤憤不平。父母晚年如孩童時的頂真爭執令我們小輩暗暗竊笑,也更鼓舞我們天天不斷夸獎媽媽最好看最漂亮,媽媽每每一聽到別人夸她漂亮,臉上就又笑開了花。所以,媽媽晚年時仍堅持每天都將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尤其是每次出門赴宴時,更是將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每每收獲飯店經理或領班或服務員的贊美,夸她比我姐姐還年輕還漂亮,她就樂不可支,喜上眉梢,得意洋洋,滿載而歸,這每每就是她最最幸福最最快樂的一天。
老媽除了有大美,還有大愛,更有大善。
慈母真的有大善。
曾有一只出生幾個月的流浪小貓已奄奄一息,被虔誠佛教徒的媽媽發現后,她二話沒說就將它帶回家撫養長大,還經常專門買豬肝精心喂養。爸媽在悉尼的家雖曾有過三次搬遷,但爸媽每次對小貓如同兒女一樣,總是不離不棄,老爸還為小貓起了一個“來富”的討口彩的吉利好名字。“來富”十歲那年突發疾病,命懸一線,有人勸說小貓死就死了,沒必要再搶救了,又花錢又花精力又花時間,但老媽依然不離不棄,她說:“對待每一個生命都要仁慈,不管是人還是動物或是生物,萬物皆有靈,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就是天道,一個人每活一天,就要做一個大善之人,這樣我們這個世界才會更美好!”老媽老爸抱著一顆仁慈善良的心,不顧年邁體弱去寵物醫院竭力搶救小貓,最終將“來富”死而復生,又讓它神奇地多活了六年。老媽的大慈大悲大善大德,她對眾生慈悲為懷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們小輩高山仰止。
我完全遺傳和繼承了爸媽大善大愛大美的基因和境界。
當然,我也遺傳了媽媽的美麗基因,我年輕時也是小鮮肉,顏值一點不亞于香港四大天王,只是美中不足身高差矣,但這是爹媽天生給的,不可更改。
兒子天生愛媽,這也是不可更改的,永遠不可更改的還是媽媽最愛兒子,我享受到了媽媽無窮無盡無以復加無以言表無以為報的大愛,此生足矣。我自認為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兒子,兒子也最愛媽媽,愛的無法無天。
記得小時候3、4歲時,媽媽送我去幼兒園,失去媽媽的我哭得撕心裂肺,媽媽慘不忍睹,只能將我抱回,讓爺爺奶奶或隔壁鄰居將我帶大。大概7、8歲的時候,我思母心切,放學后提前走到媽媽下班回家的路上等她,馬路邊上正好堆著一疊疊長條鋼板,我和幾個同學都是皮大王,就當它作為翹翹板,一人站一頭,跳上跳下,玩得不亦樂乎。不料樂極生悲,我跳得累了,有一次跳得不準,蹆一軟,突然就滑跌倒地了,鋼板尖角無情地刺向我眼睛上的眉骨,鮮血噴涌而出,我痛得昏迷不醒。恰巧媽媽下班果真路經此地,看到鮮血淋漓的我,將我喊醒,一把背起我,一路狂奔送進第二人民醫院,最終搶救及時,我的眼睛保全了,但眉骨上卻留下了一塊永遠抹不去的傷疤。
記得當時我慢慢張開鮮血染紅的眼睛時,被老媽一頓臭罵:“小鬼頭,怎么放學不好好在家里呆著,腦子壞特了,跑到鋼板上跳翹翹板,萬一眼睛弄瞎了,媽媽可要照顧你一輩子!”
我一臉委屈地邊說邊眼淚突眶而出:“兒子想媽媽了,我想早點看到媽媽,哇……”
后來,我眉骨上的一塊傷疤經常被同學們嘲笑,他們諷刺挖苦我:“眼上小疤疤,就是臭粑粑!”
長大后,有人建議我做微小的整容醫美,將傷疤修復掉,我堅決不從,我對大家說,我要永遠留著這塊傷疤,這是我愛媽媽的見證,這更是媽媽愛兒子的印痕,丑陋的傷疤是母子情深不可更改無法抹掉的與我生命同在的靈魂印章,有了這個傷疤,我才是媽媽的真兒子,當老媽看到這個傷疤,她就會一眼認出這就是她的親生兒子,即使媽媽閉上眼睛,只要用手摸到我的傷疤,她就知道我是她永遠的兒子。
媽媽是我永遠的驕傲,因為媽媽的一生匯聚了人間的大美,世間的大愛,生命的大善。
我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在父母早年移居澳洲時,因為忙于事業和導演工作,而沒有花費更多時間陪伴他們,但幸虧在他倆最后的彌留之際,我終算天天陪伴給予最后的臨終關懷,也算盡孝了。父母將大愛大善大美精神傳遞給了我,我雖然沒有直接多多回報給父母,但我也沒有虛度光陰,我用我的無數微影視作品,向全社會全世界全人類傳播了大愛大善大美,我發明了中國本土MV、卡拉0K錄像帶、短視頻、微電影、微短劇、快閃等許多微影視和電視新樣式,我還創立了微影視、形象傳播、超現實理想主義新海派電影美學、超視覺融藝術這四大新概念和新理論,我想爸媽在天堂里會原諒我的,因為我已將大愛大善大美獻給了天下人和我的事業。我還用大愛大善大美主導了中澳乒乓老將52年半之后在上海的圓夢驚喜之旅,我還用大愛大善大美復活了早已消逝的復旦大學分校并重建了復分精神家園。而這一系列非凡成就非一般人所能為,若沒有慈母的大愛大善大美精神的潛以默化的一生言傳身教,我是不可能創造這一系列奇跡的。
永遠永遠感恩慈母。
此時醫院病房外的樓層音響里微微傳來《人鬼情未了》的主題歌《Unchained Melody》,那凄涼的男生高亢的哭腔仿佛唱出了我的心聲,又好象是我與母親的靈魂在對話:
“媽媽,您放心走吧,不管您的靈魂飛到天涯海角,不管您的靈魂飛到天南海北,您總會找到您唯一的兒子,因為我與我的傷疤同在,我與我的傷疤永在……”
編者按
本文作者王國平文學才華和文字功夫簡介
王國平說:“上面這篇獻給母親的悼文,每一個字都是用血凝成的,每一句話都是用淚滴成的,這是任何一種Al都絕對寫不出的。文學的力量,不僅限于表面的華麗詞藻,而更在于從內心深處噴涌而出的真情實感和從大腦中孕育而出的真知灼見。真感情真心情,才能淬煉出真正有溫度有分量的金光閃閃的永恒不滅的文字。真正的文字就是樸實無華,大道至簡,直擊心靈,震撼無比。”
有朋友說,王導此文雖長,但卻有詳實內容,有生動故事,有感人細節,有大愛境界,可與朱自清《背影》相媲美。一般專業職業導演、即使著名大導演也往往都以視覺語言見長,文字功夫一般乏善可陳,這也是術有專攻的正常現象,但被稱為超級導演和奇葩導演的王國平卻打破了這一慣例,其力透紙背的文字功夫和下筆如有神的文學才華也如他的視覺語言和微影視作品一樣,也令人佩服有加,嘆為觀止。其實也許因為王國平的導演名聲太強大或電視作品太優秀,因而就無形中淹沒了其勝人一籌的文學創作才華,若當年大學畢業他沒分配進上海電視臺做導演,那他或許有可能成為當今社會的一流大作家,或是上海的王朔,或是另一個莫言……有一位上海市老領導也驚嘆于王國平的非凡文字功夫和超凡文學才華,他簡直不相信有些文采斐然的妙文佳作,是出自擅長畫面造型的電視導演王國平之手,更有甚者還有許多人質疑王國平的寫作水平,他們信誓旦旦說以王國平署名的許多文章肯定是由他人或學生代筆,他們按常規認為一個整天玩畫面的導演怎么會寫得出如何絕妙美妙的文字?除非他是天才。為以正視聽,故現將王國平少年出道即巔峰的文學之路揭密如下:
王國平,國家一級導演,著名海派導演,上海僑界著名導演,曾先后任上海電視臺文藝部科長、音樂節目制片人兼總導演、電視劇一公司制片人,曾連奪中國音樂電視大賽四屆六個金獎,創造了獲獎奇跡,曾擔任上海世博會宣傳片及MV、上海城市形象片、上海旅游形象片、中央臺春晚主題歌MV等許多國家級重大宣傳項目總導演,被譽為中國MV鼻祖、中國微影視第一人等稱號,曾獲中國百佳電視藝術家、中國百優青年文藝術家、六十年新生活第一人·巨變時代探路者等榮譽。
其實,現在是導演的王國平從小就愛好文學,專注寫作,他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一直是全班的寫作拔尖生,每次作文課的作業都被老師作為范文在全班全年級甚至全校廣為朗讀,初中時就自行投稿在全國頂流期刊《少年文藝》上開始經常發表微型小說,有一年還榮獲年度最佳“好作品”獎,其文學天賦初見端睨。高中時曾榮獲上海市中學生作文競賽二等獎,其文學才華嶄露頭角,還曾破格作為中學生考上由幾千名青年工人和文學青年角逐的上海市青年宮主辦、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任教的青年文學創作評論班的二年業余學習,王國平成為該班二十多名同學中年齡最小的學生,由此深深地打下了扎實的文學理論和創作基礎。
考上復旦大學分校中文系后,王國平更是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學創作理論,并不斷進行創作實踐,由此成為全校出類拔萃的文學才子和寫作高手,進校第三個月就在校慶論文報告會上提交論文,他成為一年級新生中唯一提交論文的尖子生。從大一開始,他就開始兼職受邀擔任《電影新作》投稿審看的業余編輯,四年內共審看了幾千本劇本,由此煉就了他對文學構思和文字描寫等方面的火眼金睛般的鑒別能力。大學期間他開始在《電影評價》等全國各大電影期刊上頻繁發表影評,還創辦校影視協會,撰寫電影論文《論電影音樂》等多篇,創作電影、電視劇劇本《英雄本色》《太陽黑子》等多部,創作話劇劇本《校園咖啡館》等,畢業論文《論詩電影》自行投稿至中國電影核心期刊《當代電影》,在沒有正式答辯前,就已收悉副主編沈及明發來的刊用通知,王國平由此成為該屆畢業生中破天荒唯一發表論文的最優秀畢業生,王熙梅院長夸獎王國平寫作能力和學術水平已達教授水平。
分配進上海電視臺后,在40年的導演生涯中,王國平繼續發揮文學才華和寫作才能,撰寫了大量的文藝晚會串聯詞、紀錄片和專題片解說詞、其中為《全山石藝術人生》創作的解說詞被油畫大師全山石教授贊為寫的最好,給予120分的超高評價,還將王國平撰稿大名破例從片尾字幕移到片首標題處。他同時還創作了許多電影劇本、電視劇本、電影論文、電視論文、影視評論、長篇小說、散文、詩歌等,上述海量文學作品經王國平整理修改后,將逐步陸續出版,據統計共有20多本書的出版計劃,果真如此,那王導將成為全世界著作最多的導演之一。王國平已出版《電影導演靈魂密碼》《中國微影視美學地圖》等多本學術專著和畫冊,正創作的長篇小說、電影劇本也有多部,今年將先出版《超現實理想主義新海派電影美學》《電影票房,誰主沉浮》《詩與遠方的旅游短視頻美學與制作》《傳播王國平天下》等四部,由此可見,作為導演的王國平正向文壇發力,如果夢想成真的話,那王導就是在中國導演群乃至世界導演群中最有文學才華和文字功夫的導演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