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關于農村的政策越來越多,而且有很多的利民工程在建設,像在我們當地,有新農村建設,此外,路燈也全部安裝,此外,像飲水問題,這些都有專門的人,來修理維護,農民的幸福指數,可以說是越來越高了。
除了這些利民政策之外,對一些不合規的事情,也開始進行了整治。尤其是關于耕地方面的事情,迎來重要調整。這4類“賺錢門路”要被叫停,農民朋友要警惕。
2025年6月,一場史無前例的耕地綜合整治行動正在全國農村鋪開。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對耕地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確?!爸袊说娘埻肴魏螘r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這場整治風暴中,四類曾讓部分農民增收的“熱門生意”被全面叫停。這些被農民視為“致富捷徑”的經營方式,如今卻面臨著拆除、整改甚至高額罰款的命運。
關于耕地問題有什么相關的政策呢?
2025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正式發布,這份中央一號文件為農村發展定下了基調。文件中,“嚴守耕地紅線”被列為重中之重,要求嚴格管控耕地用途,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文件明確要求:“耕地就是種糧的,不能亂動!亂動,就嚴懲!”這一嚴厲表態背后,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考量。我國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依賴于18億畝耕地紅線的堅守。
今年初,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實施意見》,將耕地保護列為重點內容。一場以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手段支撐的全國性耕地保衛戰已經打響。
4類“賺錢門路”要被叫停,分別是哪4類?
第一類:耕地改種經濟作物
許多農民認為:“種糧太窮了,還不如種果樹、花草、藥材賺錢快!”過去種糧一畝年收入約1500元,改種經濟作物后收益可達5000元。
然而新政明確規定:基本農田只能種糧。私自將耕地改為果園、花卉基地或中藥材種植的行為一律視為違規,必須整改恢復原樣,情節嚴重的還將面臨罰款。
第二類:耕地上搞養殖
“種地不如養豬、養雞,收入翻幾倍!”在這種想法驅使下,不少農民在耕地上蓋起豬棚、雞舍。中央一號文件對此亮起紅燈:耕地=糧田,不是養殖場!
從現在起,耕地禁止新建任何畜禽養殖設施,已有設施也要限期拆除恢復耕種。尤其是大棚式養殖、圈地搞養殖的,都在重點整治范圍內。
第三類:耕地挖魚塘
“一畝魚塘賺1萬,種糧才幾百塊。”這種收益差距讓不少農民在耕地上挖塘養魚。中央明確說“不”:耕地不允許改成魚塘,不允許“開挖”!
違規者面臨的處罰相當嚴厲:魚塘必須填平!土地必須恢復耕種!相關責任人還要被追責。政策同時明確,想搞水產養殖,必須使用規劃的養殖用地。
第四類:非法販賣黑土
被稱為“耕地中大熊貓”的黑土資源,竟成了少數人牟利的商品。東北地區曾出現為賺錢偷挖、販賣黑土的現象,嚴重破壞耕地質量。
中央此次下重手:販賣黑土屬于違法行為,一經發現立即追責,情節嚴重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厘米厚黑土的形成需要數百年時間,保護黑土就是保護國家糧倉。
為什么這些能讓農民增收的“門路”被叫停?
我國糧食雖然連續21年豐收,2024年總產量達14130億斤,但總體上仍處于緊平衡狀態。隨著人口增長和消費升級,糧食需求持續增加,而耕地資源卻日益緊張。
耕地“非糧化”趨勢若不遏制,將威脅國家糧食安全根基。正如專家指出:“非糧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種糧比較效益低,但要采取綜合措施,讓農民種糧能掙錢、能得利”。
耕地紅線守護的不僅是土壤邊界,更是14億人飯碗的邊界。田野的秩序在重建,而新的致富門路,將會在政策的陽光與科技的雨露下萌發新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