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文件聚焦2030年發展目標,提出全面提升內河航運網絡化、智慧化、綠色化水平,推動水運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意見》提出,到2030年,我國內河航運將實現跨越式發展:高等級航道電子航道圖覆蓋率將達85%,長江干線主要港口實現鐵路進港100%覆蓋;全國內河機動貨船平均凈載重噸將提升至1900噸以上,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應用比例顯著提高;長三角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基本建成,內河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占比進一步提升。
七大任務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意見》明確了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涵蓋設施建設、運輸服務、綠色發展、智慧創新等:
1.提升設施裝備水平
- 實施內河水運體系聯通工程,推進長三角、珠三角內河水運網絡升級,形成國家高等級航道電子航道圖“一張圖”,加強錨地和水上服務區建設。
- 強化港口綜合運輸樞紐功能,打通進港鐵路“最后一公里”,推動長江上中游港口群協同發展。
- 推動內河船舶大型化、標準化,制定綠色智能船型目錄,加快老舊船舶報廢更新,優化船舶運力結構。
2.優化運輸服務與組織
- 引導港航企業向全程物流服務商轉型,培育專精特新中小航運企業,建立市場供需預警機制。
- 發展內河水運網絡貨運平臺,完善“長江 e+”等公共服務平臺,推動聯運“一單到底”。
- 強化水路客運安全管理,發展航運服務業,建設統一開放市場,規范企業收費行為。
3.創新運輸組織模式
- 大力發展水水中轉,優化長江、西江干線江海聯運體系,發揮平陸運河等新建通道河海聯運功能。
- 強化綜合運輸一體銜接,推動“散改集”和鐵水聯運,提升運輸組織效率。
- 因地制宜發展頂推船隊運輸,推動船舶編隊航行技術示范應用。
4.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 研發新能源船舶動力技術,推動電池、LNG、甲醇動力船舶規模化應用,建設新能源加注設施。
- 打造綠色低碳港口,推廣港作機械新能源應用,建設近零碳碼頭,推進岸電全覆蓋。
- 建設綠色美麗航道,開展“美麗航道”建設行動,推進生態保護與疏浚砂綜合利用。
5.推動智慧創新發展
- 推進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建設,應用智能感知、數字孿生技術,發展內河智能航運和“岸基駕控”新模式。
- 提升港口作業自動化水平,推廣智慧化過閘服務,推動航運貿易數字化發展。
- 完善行業智慧化監管體系,應用“智能卡口”“船舶 AI 監控”,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
6.深化產業融合
- 服務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構建中西部通江達海水運通道,支持沿邊地區開發開放。
- 推動港產城協同發展,促進大宗商品交易、新興產業發展,實現短支航道“通港達園”。
- 促進交旅融合,開發游輪游船旅游產品,保護古運河文化資源,培育交旅融合特色品牌。
7.提升行業治理能力
- 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機制,發揮協會行業組織作用。
- 推進平安航道、平安港口建設,強化危險貨物安全管理,提升應急救助能力。
- 加強人才培養,提升船員職業化水平,建設航運高端智庫,弘揚新時代交通精神。
《意見》強調,各級部門需加強協同,落實資金支持和要素保障,鼓勵地方創新航道開發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同時,支持各地申報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以點帶面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
內河航運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少等優勢。此次六部門聯合出臺《意見》,標志著我國內河航運發展進入以綠色智慧為核心的新階段,將為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實施提供關鍵支撐,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