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案的關鍵在于物證,但發現的物證實在是太少,有沒有找到第一作案現場,兇手也沒有留下任何的DNA和指紋,這些都會給案件偵破帶來困難,沒有物證,再符合邏輯的推論都是毫無意義的。”
1996年“南大案”發生后,曾有人提議讓“華裔神探”李昌鈺來偵破此案。
但李昌鈺卻拒絕了,在他看來,“南大案”沒有任何的物證支持,破案希望十分渺茫。
如今29年過去,正如李昌鈺說的那樣,“南大案”仍然是懸而未破,背后仍然充滿著各種疑團。那么作為“中國十大懸案之首”的南大案,還能不能找到兇手呢?
今天的內容,就和大家細說一下背后的疑團和真相。
1.“南大案”回顧
這一切,都要從1996年的1月18日這一天開始說起。
那一天的南京,下了一場罕見的大暴雪,第二天雪停后,清晨一名環衛工出門,在南京華僑路一帶清掃馬路。
結果在清掃過程中,這個環衛工竟然撿到了一個裝滿肉的黑色塑料袋。
在那個年代,肉對于很多人家來說,還是很精貴的東西,這個環衛工以為是誰買了肉,不小心掉在了路上,于是她趕忙把肉收起來,想著工作結束帶回家,好好地吃上一頓。
結果她將這袋肉拎回家,在清洗的過程中,卻遇到了她這輩子揮之不去的噩夢。
在整齊碼放的肉片里,竟然有三根手指頭,環衛工嚇壞了,她跌跌撞撞地跑出門去報案,自此,29年懸而未破的“南大案”,也由此開啟了。
在警方介入調查的同時,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的一個女生宿舍里,幾個女生聚在一起憂心忡忡,因為她們的室友刁愛青,自從1月10日外出后,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刁愛青并不是南京本地人,在南京也沒有任何的親友熟人,她雖然是寢室長,但卻性格內向,平日里和室友們接觸也不多,這么多天過去,她又能去哪里呢?難道是回老家了嗎?
一直到這幾個女生在報紙上看到了協查通告,她們都嚇傻了,因為協查通告上描述的那個遇害者,就是她們的室友刁愛青。
根據當時警方公布的案情信息,除了環衛工發現的那袋肉片之外,警方還在南京多個地點的垃圾箱里,發現了其余的尸塊,其中有一部分尸塊,是裝在了一個黑色的旅行手提包里,剩下的也都是裝在了黑色垃圾袋里。
此外在南京一個叫水佐崗的地方,警方還找到了一條包裹著受害者頭顱和部分尸塊的床單,以及受害者的衣褲。
在這里,就有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地方,除了受害者的頭顱之外,其余的人體碎片都被高溫煮過,可以說,只有受害者的頭顱是完整的,讓人可以辨認出她是誰。
兇手為何要這么做?對此有人猜測,兇手就是為了讓警方快速查到,受害者是刁愛青。
這也是兇手很自信的一個地方,因為他似乎可以篤定,即使警方知道了受害者的身份,也絕對不可能找到任何關于他的蛛絲馬跡。
29年過去,事實證明,警方的確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甚至就連懷疑對象都沒有。
再說回“南大案”,9個南大師生代表去了警局認尸,確認了死者就是刁愛青后,警方便開始從刁愛青的身上,以及她的社會關系開始查起。
刁愛青是江蘇姜堰市沈高鎮人,家里父母都是務農為生,她上面還有一個姐姐。
雖然刁愛青在南大讀書,但她卻并不是南大的本科生,而是屬于南大的成教脫產班,南大對于她們監管并不嚴,這也是為何刁愛青失蹤了一個多星期,除了她的室友之外,學校方面絲毫不知情的原因。
警方在走訪過程中,得知刁愛青是一個性格內向,甚至有些孤僻的人,她的社會關系也非常簡單,平日里上課下課都是獨來獨往,在學校里不愛和人說話,認識她的人,也都沒聽說她有什么特別好的朋友,也沒聽說她談戀愛了。
那么刁愛青又是如何離校的呢?原來在她離開那天,同寢室的一個女生違規使用電器被處罰了,說起來這件事和刁愛青沒啥關系,但她作為寢室長,她認為自己也有責任,于是便悶悶不樂,晚上說要出去散步,結果一去未歸。
“南大案”發生,是在1996年的1月19日,不過警方通過尸檢,卻發現刁愛青是在1月14日到1月16日之間遇害的,此外發現她的胃里非常干凈,她應該是在1月10日晚上外出后,就再也沒有吃過東西。
由此來看,刁愛青很可能是1月10日晚上離開南大后,她就被兇手給盯上了。
然后兇手給她囚禁了,一直到幾天后將她殺害,否則若她和熟人在一起,是不可能連續幾天都不吃東西的。
在這里,也就有引出了新的問題:兇手和刁愛青是否認識?究竟是臨時起意,還是說早有預謀呢?如果說兇手是“隨機作案”,完全和刁愛青不認識,那么這種案子在沒有留下什么證據的情況下,也是最難破的,可以參考“白銀案”,如果不是留下了DNA和指紋,恐怕至今也仍然會是懸案。
2.“南大案”背后的疑團和真相
當年警方在南大調查期間,刁愛青的一個室友,曾經提供了這樣一個線索:
刁愛青在學校附近的書店里,認識了什么人,不過警方順著這條線索展開調查,卻并沒有發現任何的可疑人員,不過這條線索,也與一些網友的猜測吻合,比方說刁愛青若是與兇手認識,那么她會在什么情況下,沒有任何警惕之心地跟著對方離開?
對方一定是一個讓刁愛青覺得很友好,很有安全感的人,比方說她在書店里認識的人,大概率會是一個中青年知識分子,對方談吐不俗,也很有個人魅力,所以刁愛青在1月10日晚上離開后,她或許在路上遇到了對方,然后跟著對方回家,結果沒想到對方溫和的外表下,竟然有著惡魔般的真面目。
當然了,這也只是猜測而已,因為后面警方的調查結果,推測兇手的職業特征,有可能是醫生,或者是屠夫,這是基于兇手處理尸體的手法十分專業。
當時警方也懷疑過南大食堂的廚師,甚至由于刁愛青社會關系簡單,專家組對南大的所有教職工都審查了一遍,但卻并沒有任何發現。
包括警方懷疑兇手可能是住在南大附近,也曾在南大周圍的居民區,包括各種餐飲店鋪等,進行過挨家挨戶的走訪調查,一共排查了數萬人,但同樣是一無所獲。
除了警方的調查之外,“南大案”一直都是網絡上討論熱度最高的懸案之一,特別是進入到21世紀之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更是曾有多名網友,被警方列為過懷疑對象。
先說在1998年,當時有一個叫“王大進”的作家,曾在自己的作品里以第一口吻,提到了他對于刁愛青的一些猜測,他認為刁愛青喜歡看書,而且從警方的調查結果來看,刁愛青又 有些“文藝氣息”,所以他認為,兇手有可能是南京的某個作家。
還有就是最被人熱議的“天涯黑彌撒”,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覺得他分析得有道理。
在“黑彌撒”看來,兇手應該是一個獨居單身、住在南大附近,受過高等教育、愛好文學,在外給人的印象是成熟穩重、謙和有禮的中青年男子,他可能還懂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
不過后來警方找到了“黑彌撒”,發現案發的時候,他才只有14歲,在網上發帖的時候,也不過才20多歲,他說的很多細節,都是來自他的警察父親,并且主觀猜測也比較多。
此外還有一個網友,在網上指出“南大案”兇手一定有嚴重的心理問題,認為兇手之所以將受害者切成幾千片,是為了“享受”切片的過程。
因為這名網友在分析中,也提到了很多看起來讓人害怕的細節,警方也同樣對他進行了調查,不過這名網友也是被排除嫌疑了,他不過就是一個喜歡看推理小說的“鍵盤俠”罷了。
此外也有人猜測,兇手的第一作案現場,一定是很偏僻的,否則南大周圍都是鬧市區,兇手若是真的囚禁了刁愛青數日,并且在殺害刁愛青后,又等了幾天才在雪天拋尸,周圍的鄰居怎么能一點動靜都沒有聽到呢?
還有人猜測,兇手沒準是一個社會閑散人員,否則若是有正經工作,前前后后一個多星期,他不去上班又是如何不被發現的呢?難道兇手是請了長假?又或者是獨自把刁愛青關在家里嗎?顯然,這也不太可能。
可以說,“南大案”就是一場完美犯罪。
警方至今所掌握的線索,都是與受害者有關的,兇手既沒有留下指紋、DNA等關鍵線索,也沒有任何的目擊者,也沒有任何能令人猜到的犯罪動機。
再加上29年過去,兇手還在不在世,在不在國內都不好說,所以“南大案”想要偵破,的確是希望非常渺茫。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留言,說說您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