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L.Y
前言
李嘉誠長子李澤鉅最近徹底涼了。香港特首公布的顧問團名單里,原本34人只剩他一個人被撤了。其他人全繼續留任,包括那些沒太大名頭的都還在。這個顧問團去年還有李澤鉅,他當時提了個增加商業土地供應的建議,結果被批評想法太老套。
新名單上倒是多了幾個科技公司老板。有個做腦機接口的韓璧丞,他研究的技術能讓殘障人士重新活動身體。另一個叫王興興的,賣仿生機器人到50多個國家去了。看起來政府現在更看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技術,而不是傳統地產那套。
別說香港人民不喜歡他們,就連曾經想要李氏家族捧在手心的香港特區政府,都開始對他們愈發的不待見。
可讓不少人都覺得奇怪,李嘉誠究竟是做了什么荒唐事,才能讓曾經那個被眾星捧月的黃金家族,一舉淪落成全網的眾矢之的?
一夜之間,李家再迎巨變
就在6月27日,那個曾不可一世的李氏家族,在如今竟又遭到了巨大打擊。
據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他們將委任34名特首顧問團成員,當然,若僅僅如此,這還并不值得過多關注。但問題是,并不僅僅只有如此。一般來說,沒出現什么太大情況的時候,特首顧問團成員將會一再繼任。然而這一次的特區政府委任名單卻讓人很是玩味。
在其他人都能繼續在任的時候,唯獨身為李嘉誠長子的李澤鉅被下任了。
政府現在態度挺明顯,更愿意扶植科技人才。之前有人說李家想套現就跑,政策上肯定不會照顧這種。韓璧丞他們搞的技術是留人的,不像地產金融說走就走。顧問團選人標準換了,看重誰真干事兒,不在乎誰錢多。
有人問顧問團到底干啥的?其實就是給特首提建議的。這次換人說明香港現在要往科技實業上靠。搞地產資本的老套路不好使了,年輕人做實事的反而有機會。這變化對做生意的人也是提醒,光有錢不夠還得能解決問題。
如今中國一邊加速建設中美洲新港口,一邊開辟北極航線,集裝箱運量暴增35倍,分明是要把巴拿馬運河的命門攥回自己手里。
眼下這場風暴遠未平息。李澤鉅嘴上說“負債率僅4%扛得住”,可長和股價連日陰跌騙不了人。更深的拷問懸在所有人頭頂:當資本擴張撞上國家戰略,企業家的邊界究竟該劃在哪?
沒有國家安全的‘1’,所有商業利益的‘0’都將失去意義。李家父子的困局,實則是全球化退潮的縮影。
顧問團換血,地產商的黃昏
真正的攤牌,是一份官方名單。
香港特區政府新一屆特首顧問團里,李澤鉅的名字消失了。他是唯一一位沒有獲得續任的舊臣。這一下,所有關于“風向變了”的猜測,都成了現實。
頂替他位置的,是三張新面孔。其中兩位,正是來自杭州的科技新銳——強腦科技的韓璧丞,和那位接到“詐騙電話”的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
他們的出現,像是在一桌打了幾十年麻將的牌局里,突然加入了兩個玩電競的。
特首李家超不久前專程帶隊訪問杭州,親身體驗他們的腦機接口和機器狗。這種姿態,與其說是考察,不如說是一場精心安排的“相親”。香港的權力中樞,正迫切地想和科技“聯姻”。
看看顧問團的新舊成分,變化一目了然。科技代表從零飆升到近三成,而過去呼風喚雨的地產大亨,席位被壓縮到了不足兩成。
權力的天平,發生了肉眼可見的傾斜。這背后傳遞的信號無比清晰:香港未來的故事,主角不再是那些靠“鋼筋水泥”堆砌財富的家族。
機器狗跑進了K11
當然,那些傳統巨頭并非后知后覺的恐龍。事實上,他們的轉身比外界想象得更快。
在尖沙咀最奢華的K11Musea商場,新世界發展早已玩起了新花樣。入口處的熱力圖能實時調控空調,奢侈品店里擺上了AR虛擬試衣鏡。新世界的管理層甚至直言:“我們不再是單純的房東。”
這話不是說說而已。去年,新世界在科技上的投資占比,首次超過了傳統的地產開發。
就連一向穩健的長實集團,也把黃竹坑的一整層工業大廈,改造成了生物實驗室。透過巨大的玻璃窗,能看到基因測序儀幽藍的光,晝夜不息。
城市的肌理正在被重塑。當人們還在為香港的創業環境落后于新加坡而焦慮時,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園區里,近八成的入駐企業已經來自內地。數碼港的融資額五年翻了三倍多,主角是金融科技和智慧生活。
香港,正努力從“地產之城”的標簽下掙脫出來。滋養這座城市的根,正從堅硬的地樁,悄悄轉向更具生命力的光纖與數據流。
從“混凝土”里抬起頭來
香港的轉型,是一場傷筋動骨的自我革命。
長久以來,這座城市被房地產深度捆綁。高昂的租金和房價,像抽水機一樣吸走了社會的大部分養分,讓創新和創業的種子難以發芽。一個國際初創企業報告顯示,香港創業公司的五年存活率,遠遠落后于老對手新加坡。
當寧波舟山港的集裝箱吞吐量悄然超越香港,當維港的汽笛聲漸漸被中環寫字樓里敲擊鍵盤的聲音蓋過,所有人都明白,只靠轉口貿易和金融地產的黃金時代,真的過去了。
香港需要新的發動機,需要從“混凝土森林”里抬起頭,望向更遠的地方。
而那兩位來自杭州的科技創始人,以及新加入的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他們代表的正是香港最渴望的東西:前沿的硬核科技,以及能將中國資本與新國際規則接軌的全球視野。
這不是簡單的人事更迭,這是一次城市發展戰略的“系統重裝”。
沒有國家這張牌,資本什么都不是
李澤鉅的退場,與其說是一次針對個人的“懲罰”,不如說是一個時代的必然。
它清晰地回答了一個困擾所有全球化企業家的終極問題:當資本的利益與國家的戰略發生沖突時,你到底站在哪一邊?
歷史的教訓并不遙遠。1956年,英法資本一夜之間失去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近些年,一些國家的海外資產,在地緣政治的寒流中被輕易凍結、沒收。這些故事都在重復同一個道理:在全球力量的大棋盤上,沒有國家這張底牌,再龐大的商業帝國,也可能淪為別人砧板上的肉。
結語
中國顯然不愿重蹈覆轍。加速建設中美洲的新港口,積極開辟北極航線,這些布局,都是為了將經濟的命脈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對香港的商界精英們來說,那個“悶聲發大財”的時代已經遠去。“沒有國家安全的‘1’,所有商業利益的‘0’,都將失去意義。”這句過去只在官方文件里出現的話,如今成了懸在每個人頭頂的現實。
維港的潮水,終究要拍打新的堤岸。那艘曾在全球化順風中滿載而歸的商業巨輪,如今必須在歷史的窄航道里,重新選擇自己的旗幟。
參考信源:不當華人首富好多年,李嘉誠身家縮水150億!甩賣英國資產能翻身? 2022-03-19 09:39 和訊網
李澤鉅:內地及香港是集團的家鄉,不存在撤資 2022-03-18 16:00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