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最后一個周為“世界尿失禁周“,為提高公眾對泌尿健康的重視,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泌尿外科團隊于濟南市高新區泰康之家-儒園社區舉辦尿失禁科普宣教和義診活動,呼吁更多居民關注到泌尿系統疾病,正確看待尿失禁。
世界尿失禁周由國際尿控協會于 2009 年發起設立,定于每年 6 月最后一周的周一至周五,旨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尿失禁防治知識,為患者提供專業醫療幫助。這一疾病日的設立,源于尿失禁在全球范圍內的高發性與認知誤區 —— 我國部分地區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尿失禁發病率達18%-53%,45歲已育女性中壓力性尿失禁發病率高達 40%;美國數據則顯示,超半數女性受尿失禁困擾,18歲以上人群中 16.6%受排尿障礙疾病影響,發病率高于糖尿病,已成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 沉默的流行病,被人忽視的“社交癌”
尿失禁這一被醫學界稱為“社交癌”的疾病,正以沉默的方式侵蝕著老年人的生活尊嚴。據醫療數據顯示,全球約20%的人群正遭受不同程度尿失禁的困擾,且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患者數量持續攀升。
在我國,這一情況尤為嚴峻。50歲以上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高達28%,而男性同樣難以幸免——約1/5的成年男性曾經歷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李巖醫生解釋“許多老人誤以為尿失禁是衰老的必然結果,選擇隱忍而非就醫。”實際上,尿失禁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因漏尿不敢社交導致孤獨抑郁,長期使用尿墊引發皮膚問題,夜間頻繁起夜增加跌倒風險
尿失禁主要分為壓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其中壓力性尿失禁較常見。長期尿失禁不僅會導致泌尿系統病變,引發膀胱炎、尿道炎等,還可能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醫者仁心—專業科普 現場問診
活動現場,泰康之家-儒園的工作人員耐心組織來參加活動的居民,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泌尿外科李巖醫生對尿失禁的常見類型及常見的泌尿系疾病進行了詳細的科普,活動現場居民們也分享困擾自己長時間的問題,針對居民提出的各種問題,李巖醫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答,讓居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正確的生活方式預防泌尿系問題:注意少量多次飲水、忌憋尿、避免久坐,減少高鹽高脂飲食,凱格爾運動、適當藥物治療,如有必要可嘗試神經刺激治療、尿道微創治療等方法。同時也呼吁居民要正確看待泌尿系統問題,早診斷、早治療、早享受快樂人生。
義診時間有限,關愛認知無期。短暫的義診活動雖已落幕,但它點燃的健康意識之火與科學的疾病認知,將在老人們心中長燃不熄,后續的自我管理、及時就診與持續關注,才是守護泌尿健康的長久征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