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當地時間24日在《紐約時報》發表的評論文章中抨擊,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下令對伊朗三處主要核設施發動打擊是一次“錯誤”,既“不明智”也“不必要”。NBC稱,布林肯在文中表示,如果特朗普在其首個任期內沒有撕毀奧巴馬政府談成的伊朗核協議,事態就根本不會發展到今天這一步。他寫道,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后,伊朗加快了鈾濃縮進程,如今特朗普是在“試圖撲滅那場由他自己澆上汽油的大火。”
伊朗核設施(資料圖)
布林肯揭出更大黑幕:特朗普炸伊朗的武器全是奧巴馬遺產! 當年奧巴馬為防伊朗撕協議,秘密升級鉆地彈、制定打擊預案。拜登更在2023年和以色列搞史上最大軍演,全給特朗普做了嫁衣。而特朗普的反擊是把奧巴馬拜登全打成“叛國賊”:“他們給伊朗送現金!讓恐怖分子富得流油!”事實是2016年奧巴馬用凍結的伊朗資產換囚犯,卻被炒作成“運4億美元贖金”。布林肯回嗆:“某些人撕協議放虎歸山,現在怪我們關過老虎? ”
布林肯的批評背后,是以伊沖突背后復雜的利益博弈。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軍事行動塑造“強硬形象”,但其競選團隊的算計更赤裸——用“退約+打擊”的組合拳轉移國內矛盾,同時討好對伊鷹派選民。然而,這種策略反而讓中東局勢更加危險:伊朗革命衛隊高層被清除、核設施遭重創,國內民意反美情緒高漲;以色列雖摧毀部分目標,但“鐵穹”系統攔截壓力劇增,內塔尼亞胡政府面臨“繼續打還是收手”的兩難。
近日,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主持人肖恩·漢尼蒂稱,他剛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完電話。特朗普告訴他,美國使用了6枚鉆地炸彈打擊了伊朗的福爾道地下核設施。此前有推測認為,摧毀該設施需要兩枚鉆地炸彈。漢尼蒂稱,美國潛艇在約400英里(1英里約合1.6公里)外發射了30枚“戰斧”導彈,打擊了伊朗位于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的設施。
被轟炸的伊朗核設施(資料圖)
對于美軍此輪襲擊,美國議員中已經出現了反對聲音。據稱,美國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哈基姆·杰弗里斯在一份聲明中嚴厲批評了特朗普下令襲擊伊朗的決定,稱戰爭風險在急劇增加。杰弗里斯表示,特朗普誤導了美國人民,他未能獲得國會的授權,就使用了軍事力量。這將使美國可能卷入中東一場災難性戰爭,美國政府應向美國人民解釋為何采取這一軍事行動,并且應立即向國會通報相關情況。特朗普應該對其單方面軍事行動造成的任何不利后果承擔全部責任。
布林肯的說法,與中方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大使的話一致,傅聰大使24日在安理會發言,就直指美國單邊退群、極限施壓迫使伊朗縮減履約,再以“核威脅”為由動武,美國此舉構成了雙重霸權悖論。而且美國此舉造成核不擴散體系崩塌,美襲擊IAEA監督下的核設施,更是開創了危險先例,“動搖全球防擴散根基”。傅聰大使駁斥部分國家將伊朗塑造為“違規者”,卻無視其迄今履行核監督義務、保持談判誠意的努力。
布林肯(資料圖)
說到底,布林肯那句“自己澆油自己滅火”能火遍全網,因為它撕碎了特朗普強人人設的遮羞布。靠炸彈刷短期支持率容易,但燒起來的戰略大火得燒一代人,伊朗核設施轉地下、中東盟友離心、核不擴散體系崩盤,這些爛攤子可比社交媒體點贊難收拾多了。沉默大半年后憋出這句大逆不道的狠話,布林肯賭的就是歷史會記住:今日中東亂局的引信,正是多年前白宮那把撕協議的裁紙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