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niniuo
編輯 | Sette
“即時零售”最近太火了。
火的就連四九城的的出租車大爺都不聊以伊,開始聊即時零售了。
商業這點事,能在出租車大爺這搶到熱搜的不多,上次是AI大模型,上上次是比特幣。
但這事熱鬧歸熱鬧,很多人還是不理解。不就是東西送的快點么?怎么了?這事跟生活節奏有毛關系?
即時零售怎么就成電商終局之戰了?這些美團、阿里、京東、拼多多大平臺干嘛全都要All in在這里?
這玩意怎么就重建供應鏈邏輯了?
1
以前我做過一段時間化妝品電商。
當時有個用戶就住在我倉庫附近。
這姐們每次下單之后都很急,明明貨離她只有1—2公里,但怎么著都要隔天才能收到。因為走快遞流程,貨肯定要先進轉運中心,再分派到網點。她每次都恨不得過去自提。
急的不止她一個,還有挺多本地的用戶也挺急。
不少人跟客服“談心”,寧可多花錢叫閃送,也不愿意多等一天。
但這個操作對我來說挺繁瑣的。因為用戶在平臺上下單,走閃送,就意味走不了平臺系統,要人工處理。
偶爾一單兩單還好,需求多了必須倉庫和客服這面各有一個專人來對接這個事。屬于是加了人耗,但是沒有增加利潤。
單純是給用戶刷了好感度。價格一卷,這種好感度都刷不起。
但這種急能理解。
比如兩三天后有個約會,她看著轉運中心里一動不動的戰袍、YSL小金條、潘海利根狐貍頭肯定急。
換我我也急。
再比如洗面奶、洗發水用完忘補貨了,浴室里望著香皂、霸王陷入沉思。肯定希望自己的紅石榴、NIUCOCO可以秒到。
所以你看,即時零售這個需求一直存在。這個創新,也不是這幾天才有的,其實已經做了好幾年。
只不過以前運力、系統、倉儲這些基建部不夠,沒有被徹底挖掘。
傳統電商平臺這些年干的事總結下來就是,卷低價,打爆款,拼物流。
在用戶眼里就是集中大促,幾個購物節買全年的東西,先規劃后下單。
但這幾年過來,用戶發現這是個消費陷阱。囤的東西根本用不完,然后大促一年比一年低。平臺總有一萬總理由勾引你下單。
每年一到這個時間點,不做點“拉均”操作,總感覺自己虧了幾個億。
實際上,家里囤的貨都夠用到2、3年之后了。
這個時候就把即時零售優點顯出來了。
不用想湊單、不用囤貨、大促的時候不用再當數學家。不用定時定點等著刷直播,不用提前幾天就拉list。
只買剛需,有需求才買,半小時就到,不糾結。
這個時候即時零售貴的那點錢,還是錢嗎?花點小錢買個精神解放,遠比勞心勞力屯東西,最后還浪費掉劃算多了。
你看,即時零售做的不只是零售,而是用戶的生活節奏。
這逼格和情緒價值一下子就上來了。是不是有電商終局之戰的樣子了。
據商務部課題組測算,2024年中國即時零售規模達7800億元,同比增長20.0%,占網絡零售額的4.2%,預計2030年即時零售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
2
而且即時零售會影響很多線下小實體的商業模型和供應鏈邏輯。
就像我剛剛新弄了個酒吧。
新店的問題就是銷售量、客流量都沒法預估。酒水類生意還算好,因為產品保質期長,傳統備貨方式無非就是前期多壓點資金,周轉率慢一些。
但雞尾酒品類需要很多短保質期的貨品。
沒從事過這個行業的人,永遠不會知道有多少雞尾酒吧,是靠自己用盆栽種薄荷葉維持供應鏈的。
即時零售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再比如VSOP。哪家店里都要備幾瓶,說不準哪天就有人要喝。但動銷又很慢,又總換新包裝。不過這個產品,批發價和日常零售價差額不大,可在酒吧里溢價又很高。
供應鏈特別適合用即時零售來做。
再比如酒店。
了解這行業的都知道,這些年大家一直在琢磨除了賣客房還能賣點啥。這個事一旦被琢磨明白,傳統酒店坪效利用率和門店模型有可能被打破。
很多酒店折騰過很多事。
有賣土特產和紀念品的。有幫入住客人提前準備紅酒,布置客房的。但所有這些動作都有個問題,就是要備貨。
貨備的少,有些需求沒法滿足。貨備的太多,影響資金流,有些東西根本賣不掉。
但只要把即時零售加進來,就會發現以前所謂的局限瞬間被解決不少。
對于有限服務型酒店來說,就連用戶半夜喝酒沒冰、出差忘帶衣服、空包旅行這些也都不是事了。
還有服裝零售。
上海梅川路,前幾年有幾家服裝店。銷售會帶著衣服和產品手冊去周邊的美容院、理發店、按摩店推銷。
據說能覆蓋個3-5公里。
衣服現場可以試,不滿意馬上回去拿貨給你換。
不知道這幾家店還在不在了,如果還活著,相信它會說即時零售真的太香了。
所以你看,即時零售的本質是從價格戰流量爭奪,轉向供需調度。
所有的電商平臺其實都是在做“多快好省”這件事。
其中“多好省”都見頂了,還能做文章的只有“快”。即時零售在“快”這個環節上,對于傳統電商就是降維打擊。
以前用戶激情下單,3-5天才收貨。可能第二天貨在路上的時候用戶激情就消退了,多巴胺停止涌動了。
直接一個冷靜退貨。
現在即時零售就不一樣了,用戶的“上頭”勁還沒結束呢,貨都到門口了。
3
所以明白各家平臺為啥都要在即時零售上有動作了吧。
只不過大家現在打法不一樣。
美團閃購做的是閃電倉加盟的平臺生意,起步早,覆蓋廣,目前已經連接了近3000個市區縣旗的商家資源。
按照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的說法,到2027年美團閃購閃電倉數量將超過10萬家。這意味著,未來的三年中,美團閃購平均一天新增70個閃電倉。
而且美團閃購現在正在推進三大品類。
一是酒飲、便利店這類高頻消費品類。二是對即時配送需求更高的超市和服裝品類。三是傳統電商滲透更深、利潤空間也更高的3C數碼、家電和家居。
從外賣開始,將市場教育為“萬物皆可到家”。
坊間傳言,美團閃購的3C數碼訂單已經達到京東全站的40%。
京東做的是自營即時零售,優勢在采銷和供應鏈管理,但目前更多的精力放在華北地區。并且用外賣業務承擔高頻動作,即為主站引流,同時也錘煉即時配送能力。
并且整合了京東七鮮、京東便利店、京東酒世界、京東買藥等8個入口,放在自營秒送的頁面。據說京東七鮮內部明確下達指令,在確保商品品質優于其他平臺的前提下,價格競爭力要力爭同行業首位。
阿里則通過餓了么和淘寶閃購,將過往積累的品牌商家資源遷移到即時零售。現階段主要做的是生態協同、業務打通。
比如,餓了么宣布,將在3年內開出10萬家近場品牌旗艦店。就是要讓遠場電商累積的品牌商家,參與到近場即時零售里面來,更好的直連消費者。
并且4月30日,淘寶天貓旗下“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并在淘寶app首頁Tab以“閃購”一級流量入口展示。
據說該業務上線6天日訂單量就突破1000萬單,而京東用了70天。5月26日,淘寶閃購上線的第27天,閃購業務的日訂單突破4000萬。
抖音和拼多多也坐不住。
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正在上海等一線城市試驗自建商品倉庫。
最快將于8月上線即時配送服務,以類似京東秒送、淘寶閃購的速度送商品上門。
5月份的時候,抖音也發布了小時達城市代理商招募的信息。
但抖音做即時零售的缺點還在于運力。之前抖音外賣一直不太行的原因就在于解決不了配送問題。
所以你看,All in即時零售就是個必然趨勢。
只不過跟其他行業一樣。當數量越來越多的閃電倉出現,各種雜亂且低效的競爭也會出現。
而真正令即時零售再上一個臺階的,可能是無人倉和無人配送時代真正來臨的時候。
圖片來源于攝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