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當初放棄稀土產業,是沒認識到其戰略價值嗎?其實,戰略資源都會經歷“工具→武器→命脈”認知階段,西方在第二階段誤判退場,中國則在第三階段完成卡位,造就了21世紀最為懸殊的產業權力轉移。
1983年,日本人將釹鐵硼粉末壓進模具,世界第一塊釹鐵硼永磁體就誕生了,其磁力強度相當于傳統磁鐵10倍,可推動硬盤驅動器、微型電機、揚聲器等微型化。
?至此,稀土元素的潘多拉魔盒被打開,瞬間激活了稀土元素的戰略基因:鋱和鏑可讓磁體在150℃高溫下保持穩定,特斯拉Model 3電機因此突破轉速極限。銪可激活液晶屏紅色像素,iPhone顯示屏顯色增加40%。
?現代戰爭武器則在稀土加持下脫胎換骨:釤鈷磁體耐受導彈飛行時的高溫摩擦,成為“愛國者”導彈制導系統的核心;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更是每艘消耗4噸稀土,打造聲納與推進裝置。F-35戰機則每架需417公斤稀土部件構筑雷達與隱身系統。
?1980-2000年代,因為美西方并未充分意識到稀土的重要性,以及中國稀土物美價廉,所以美國以環保成本高為由,于2002年關閉了本土最后一座稀土礦——芒廷帕斯稀土礦,反正中國稀土量大管夠還賊便宜,那還煉個大錘子啊!
?很多小伙伴吐槽過稀土廉價,其實這種物美價廉的玩法有點類似于微軟放縱盜版,目的就是防止歐美再次支楞起來,重啟稀土研發。所以,低價是為了確保拉開技術差距,并讓歐美日韓形成路徑依賴。
?其實,我國每年稀土出口額并不大,2024年出口額僅35億元人民幣,僅占比全國總出口額0.015%。但卻非常適合拿來卡人脖子,精準詮釋了“用量極微,影響極廣”。
?2010年,因為中國實施稀土出口配額制,以及F-35量產,芒廷帕斯礦又于?2010年底重新?支楞起來,但年產稀土僅數千噸。直到2024年開采量才達到4.5萬噸,占美國稀土總產量99%,但80%-95%被送到中國進行加工提煉。
?平均品位8%-15%,鑭、鈰、鐠、釹等輕稀土元素占比90%以上,鏑、鋱、釔等重稀土含量極低,可以忽略不計。要命的是美國F-35戰機等武器裝備缺的是重稀土元素,而美國重稀土100%依賴進口。
?所以,當中國對?釤、釓、鋱、鏑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時,相當于直接鎖死美國軍工命脈。美國頓時就被整懵圈了,連洛馬都被迫承認:?沒有中國重稀土,F-35性能將倒退20年!
?其實,在人類認知的迷霧中,稀土早期應用就如同明珠蒙塵。當西方用它打磨玻璃、點燃汽燈紗罩時,其低端屬性完美掩蓋了其戰略基因。恰如20世紀的鈾礦被用作陶瓷釉料,資源的價值總在技術奇點降臨前被嚴重低估。
?因為效率至上,美西方將稀土冶煉視為骯臟苦役。當全球化浪潮來襲,中國又以白菜價稀土洪流沖垮美西方最后的技術防線,導致其將稀土產業鏈拱手相讓,就像為節省銀兩而典當傳家寶的短視商人。
???直到中國用30年時間,完成從賤賣資源到壟斷技術的超限逆襲時,美西方才猛然驚醒:它們放棄的不僅僅是幾座礦場,更是打開未來之門的元素密鑰,恰好印證了《天工開物》中的古老箴言:世無棄物,惟人自棄之!#中國海外尋礦反制壟斷##品茶說酒聊軍事##熱點解讀# http://t.cn/A6DNCMJ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