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誰也沒想到,這部看似講“水果保鮮”的古裝劇,最后卻拐進了人心的幽微深處。
《長安的荔枝》講的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何在11天內,把嶺南的鮮荔枝送到長安,獻給貴妃。
李善德接下這個差事,本是為了活命,為了保住女兒,卻沒想到,轉運的不是荔枝,是人性,是命運,是他自己。
可他最終——親手毀了自己最想成就的事。
為什么?
這不是簡單的“失敗”,而是一場深思熟慮的“自毀”。
而最令人心碎的是——直到劇終,阿瞳都不知道,李善德為什么會讓她的荔枝園毀于一旦。
01
“你若不下這盤棋,那你就是棋?!?/p>
魚承恩說這話時,李善德還以為自己是個“棋手”。實際上,他早就是棋盤上那顆被推來送去的棋子。
他千算萬算,算出雙層甕保鮮,算出十一天路線,算出溫度、濕度、馬力——卻沒算到人心。
魚承恩是個老狐貍,他知道什么時候出現最能受人感恩,也知道什么時候裝作“無能為力”,才能讓人徹底絕望。
他讓十七娘毀了李善德的房契、不留情面地趕他出門,
他在李善德最痛苦的時候突然出現,假惺惺地說:“我已經幫你辦妥了。”
這一巴掌一甜棗,打得李善德心服口服。
可這世上最難的,不是算計敵人,是識破朋友。
他終于明白,他做成這事,只是成全了別人作惡的工具。
02
“如果這事做成了,以后每年都要送,年年都要砍……”
荔枝園里,阿瞳曾問李善德:“你說,等轉運成功了,我還能留幾棵樹?”
李善德沒有回答。
因為他知道,這個問題沒有答案。
轉運成功的代價,是嶺南百姓的血汗,是幾十匹馬的性命,是蘇諒傾家蕩產后的“被踢出局”。
是阿瞳的三百棵樹。
是他自己的人性。
他曾經以為,只要事成,自己就能活。他活了,女兒也就能活。
可當他看見魚承恩如何用“貴妃想吃荔枝”這句話,去敲打每一個部門、每一家商戶、每一個底層百姓時,
他終于明白,這不是轉運,而是摧毀。
不是保鮮,是腐爛。
03
“你以為把荔枝送到長安,你就贏了?”
右相的這句話,像刀子一樣扎在李善德心口。
是啊——他到底贏了什么?
他的朋友蘇諒,被出賣;他的恩人阿瞳,被犧牲;
他自己成了別人的功臣,卻也成了沉默的劊子手。
所以,他選擇了“催熟”。
把那些即將抵達長安、完美保鮮的荔枝,悄悄混入催熟果。
讓它們在抵達那一刻,表面完好如初,內里卻已變質。
這不是失誤,這是——報復。
報復這個荒唐的體系,也報復自己。
他寧愿讓荔枝爛掉,也不愿再一次成全權貴的虛榮、讓百姓的血淚換來一聲“好吃”。
結語
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李善德帶著袖兒離開長安,回到嶺南,回到那個被砍得只剩空地的荔枝園。
阿瞳那時還不知道,三百棵樹換來的,不是貴妃的笑容——
而是一場人心的洗滌。
李善德用“腐爛”,守住了自己的良心。
而我們——也終于在這部劇的結尾,看見了一個人如何在千鈞壓頂之下,
選擇做一個人,而不是一顆棋子。
要不是那一船荔枝最終腐爛,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李善德其實一直清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