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晚,小米YU7上市,開售后1小時的大定數量為28.9萬臺。估計那一晚整個車圈的大佬都徹夜難眠。
6月28日,李書福在深圳舉行的2025中國企業出海高峰論壇上的演講中強調:“每一輛汽車的誕生,都離不開背后基本功的支撐,沒有基本功的企業,其產品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雖然李書福的發言稿,或許早在小米汽車發布會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并不專門針對任何一家企業。但剛好卡在了小米YU7大爆的這個時間節點上,再加上小米汽車和吉利過往的那些恩怨情仇,李書福的這番話,還是被很多網友解讀為在“點名”小米汽車。
李書福的"基本功"論話音剛落就引來了一眾網友的圍攻,紛紛喊話李書福:“是不是看到別人家的車子賣得好心里酸了呢?現在倒談起基本功來了,當初是誰叫喊著‘造車沒什么難的,不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張沙發嗎’”
1993年,30歲的李書福,收購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國有摩托車廠。僅用三年時間,就將這家瀕臨破產的摩托車廠重新盤活,做到了年銷20萬輛,暢銷于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高度。
1996年李書福萌生了造汽車的想法。他先是入股了當時四川的一家客車廠,獲得了一些基礎技術。接下來買來幾輛奔馳、紅旗進行拆解學習,重新構建,還真的拼裝出一臺新汽車--"吉利一號"。
很多人都嘲諷李書福,認為他不知天高地厚地把汽車當玩具了。面對質疑,李書福說出了那句經典狂言:"造汽車沒什么難的,不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嘛。
說這話的時候,李書福壓根沒想過什么"基本功"。那時的吉利本身就是典型的野路子出身。技術靠買、靠拆、靠模仿。從摩托車廠轉做汽車,從拼裝"吉利一號"到后來第一款車--"吉利豪情",再到新能源時代對比亞迪的模仿,說白了就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在的吉利確實不是當年的吉利了,現在卻開始大談特談"基本功"的重要性。顯然忘記了自己來時的路
李書福現在強調的"基本功",如果還是指傳統的制造工藝和質量管控,那確實有其價值。但如果把"基本功"定義得更寬泛一些,在汽車電動化、汽車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小米在智能化、用戶體驗、軟件算法等方面的積累,難道不是一種更迎合時代的的"基本功"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