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李書福
吉利研發投入年年上百億,這錢真砸出響來了——今年上半年銷售193萬輛,30%的增幅比行業高一截也就罷了,新能源車占比更是高達52%!合著每賣兩臺車,就有一臺是新能源!
咱們拋開枯燥數據,聊聊背后的行業信號。
第一,新能源滲透率從去年同期的不到40%飆升到55%,半年賣了100多萬臺。銀河系列更夸張,232%的增長率,15萬級市場幾乎被它包圓了。反觀某些合資品牌,為了清庫存瘋狂降價都沒人看,你說氣不氣人?
第二點很多人忽略:全球化布局的含金量。18.4萬輛出口看似不多,但領克在歐洲單品牌破萬、極氪充電樁登陸香港2300個終端,這些才是真正護城河。當國內卷價格時,吉利在海外建渠道、鋪基建,這種『品牌出海』模式,比單純賣車有價值得多!
最讓我佩服的是『既要又要』的戰略定力:
燃油車沒丟:中國星系列61萬輛,連續16個月穩居自主品牌第一;
高端化突破:極氪9萬臺,旗艦9系引發行業轟動;
商用車爆發:遠程增長55%殺進香港出租市場。
但更值得關注的是《臺州宣言》的落地。"回歸一個吉利"不是簡單合并,而是用"航母戰斗群"模式打市場:前端保持領克的運動、極氪的科技、銀河的性價比等獨立人設,后端共享三電技術、智駕系統。這種『分散突圍,集中研發』的打法,比各自為戰更聰明!
最后說個冷知識:吉利已是IATF國際標準組織首個亞洲成員,最近3款車同時刷新Euro NCAP安全紀錄。新能源賽道下半場,安全和技術標準才是決勝底牌。當友商還在卷冰箱彩電時,吉利默默拿了中國車企安全專利三連冠。
所以吉利這193萬輛,絕不僅是數字勝利。它證明了兩件事:
1、新能源替代燃油車的拐點已提前到來;
2、中國品牌從『性價比』轉向『質價比』的路徑完全跑通。
當吉利把年目標調到300萬輛,您覺得合資品牌還有翻盤機會嗎?歡迎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