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沖突之后,各方都在總結戰爭經驗,印度媒體《歐亞時報》在2025年6月29日的報道中,主要提醒伊朗,必須重整軍備了!若再與以色列決戰,必須重建伊朗空軍,而且需要同時買殲-10戰斗機和蘇-35戰斗機。總之,伊朗急需來自中俄的“大補”,以便迎接新的戰斗。
經歷與以色列的12天戰爭之后,伊朗遭受重大損失,空中力量不足成了最大的短板?,F在伊朗獲得蘇-35戰斗機就顯得更迫切,伊朗早已簽訂了引進蘇-35戰斗機合同,但是交付工作一拖再拖。
目前的形勢之下,伊朗空軍謀求利用蘇-35戰斗機改變裝備落后局面的愿望在短期內更難實現,原因就是形勢發展太快,已經等不及了!以伊沖突再次爆發的可能性太大,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備戰。
現在的伊朗空軍的主力裝備依舊為1979年以前出廠的美國制造戰斗機,已經相當陳舊,早就應退役。為了盡可能快地補充戰機損失,現在伊朗空軍必須“大補”,不僅是質量,更是數量上。最重要的是速度要快。不能再以“年”為單位,而是“月”,甚至“周”為單位行事。
印度媒體認為,目前最理想的解決方案為,伊朗應同時采購蘇-35戰斗機和殲-10C戰斗機,還需要購買大型預警機、防空預警雷達和防空導彈系統,以及先進的電子戰和通訊指揮系統。也就是說,伊朗必須對其整個防空作戰體系進行系統的升級,而不是單純地更新少量戰機。
在以伊沖突之后,伊朗經過多年選擇,相中了蘇-35戰斗機,但是其交付一再推遲,目前需要加快交付工作。只是蘇-35戰斗機對于伊朗空軍來說,顯得有點不適用,雖然其在航程和載彈量方面有不小優勢,但是其數量有限,俄羅斯尚有自身的需求要滿足,無法大量向伊朗出口。
蘇-35戰斗機的產量本來就不高,2022年以前,每年產量12架,俄烏戰爭后,產量有所提高,但是俄羅斯的需求也更大。伊朗的需求缺口也不小,30架以下不解決問題,總需求應在60架以上,甚至要100架,顯然在三年以內,俄方都無法造出來了。
伊朗的國土面積較大,周邊強敵環伺,不僅需要大航程的戰斗機,也需要數量充足的戰斗機,那么僅有一款蘇-35戰斗機不夠,因此殲-10C戰斗機就成了非常理想的補充選項。
蘇-35戰斗機與殲-10C戰斗機的性能特點不同,殲-10戰斗機為單發的中型機,主要優點為價格較低,對巴基斯坦出售的單位在8000萬美元的水平。
殲-10C戰斗機性能也相當不錯,一點也不比蘇-35戰斗機差,尤其是配備的PL-15E空對空導彈非常有效,實戰中擊落了6架印軍戰斗機,最大射程超過180公里。
殲-10C戰斗機存在的問題只是航程較短,實際相對蘇-35戰斗機而言,載彈量也顯得少,但只是相對于重型戰斗機。以伊朗的條件,僅以制空作戰為目標,不需要追求載彈量,各項性能完全夠用,以制空作戰為核心的設計理念也符合伊朗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殲-10C戰斗機的交付速度相當快,本來就處于批量生產中。伊朗需要數量在40架以上,可能達到80架,由于國內對殲-10C戰斗機的需求已下降,可以優先供應出口。只要協調一下,伊朗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第一批殲-10C戰斗機。甚至伊朗可以先采購一批二手機,先進行應急。
伊朗早已對殲-10C戰斗機產生了興趣,不久前,伊朗國防部長訪華,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國防部長會議。這是以伊沖突結束后,伊朗國防部長首次訪華,西方媒體懷疑他的目標可能是為了采購軍火,主要采購對象就是殲-10C戰斗機。
目前以伊沖突沒有真正地結束,隨時可能戰火重啟,故而時間緊迫。伊朗雖然憑借彈道導彈與無人機,具備反制以色列的能力。但是空中力量已成為其致命弱點,在戰斗機方面嚴重落后。伊朗早在2023年就采購蘇-35戰斗機,但是到現在也沒有交付一架,只有同期訂購的雅克-130教練機交付了。
現在最大的問題依然是伊朗是否愿意同時引進蘇-35和殲-10C戰機?雖然從財政、后勤等角度,伊朗不太可能同時購買兩款戰機,但是在戰爭背景下,有什么比更快的速度獲得所需戰斗機更重要的?這屬于伊朗需要先想明白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