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是農歷六月初六,老輩人說這天天氣能看三伏熱勢。
三伏天從七月二十到八月十八,一共三十天,是一年里最熱的時候。現在離三伏還有二十來天,莊稼正長個兒,玉米抽穗、棉花結鈴,最怕高溫干旱。
老話說“三伏熱不熱,就看六月六”,這說法咋來的?六月初六在古代叫天貺節,“貺”是賜福的意思,老輩人覺得這天天氣有講究。還有說龍王六月六曬龍鱗,太陽毒不毒,能預兆往后熱不熱。
前兩年六月六晴得很,三伏天熱得玉米葉子都打卷,地里裂出縫。
今年呢?
要是六月六溫度比前幾天高不少,老輩人說“高三度,三伏熬”。不是真要高三度,是感覺明顯升溫,接下來可能熱得邪乎。
要是六月六火燒天,大太陽曬得人睜不開眼,“四十五日晴空照”,莊稼容易旱。
去年就有這情況,華北玉米地干得澆了三遍水,減產了8%。反過來,六月六刮北風,涼氣颼颼的,“三伏天把扇丟”,可能沒那么熱。
要是下雨呢?“蓑衣穿到七月中”,陰雨多,田里容易積水,得趕緊排水。這些農諺準不準?
前年六月六下了場雨,三伏天還真涼快些,沒超過35℃。但去年六月六晴,三伏天連續半個月40℃,農諺倒也對上了。不過現在看天,不能光信農諺,還得看天氣預報。
村里老張頭說:“老理兒是個參考,手機上的預報更細,啥時候下雨、多熱,說得明白。”現在曬被子的少了,年輕人用烘干機,可老廟還留著曬古籍的規矩。
農諺像老輩人的“土雷達”,現在科技是“新眼睛”,倆搭著用才穩當。
今年三伏到底多熱?等后天六月初六過了,再看天氣就有數了。要是晴得厲害,得提前給莊稼搭遮陽網,備足水;要是下雨,趕緊清溝排水。
農諺不是神仙話,是老輩人看天吃飯攢的經驗,現在還能幫咱少走彎路。
想知道今年三伏多熱?關注我,六月初六后第一時間更新天氣動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