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航總局發布通知稱,為切實保障航空運行安全,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此番規定緣起于今年以來發生多起旅客攜帶的充電寶等鋰電池產品在機內起火冒煙事件。
充電寶目前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而開始出現。在功能機時代,手機電池可拆卸充電,智能手機出現后,手機廠商幾乎都采用了“不可拆卸電池”的設計。但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耗電應用,如視頻、游戲、導航、直播等等,導致許多手機用戶出現電池續航焦慮,為移動電源帶來了巨大的需求,市場甚至衍生出“共享充電寶”這一商業模式。
充電寶誕生后一直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2017年,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2016年移動電源產品質量風險監測分析報告》,監測的102批次移動電源產品中有77批次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問題發現率為75.5%。直到2018年,國家有關部門發布《信息技術便攜式數字設備用移動電源通用規范》,制定了相關行業標準。2023年,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CCC認證管理,并于2024年8月1日正式實施。
此次充電寶行業被嚴格整頓主要源于產業安全風險。早在6月初,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一批3C認證證書被“暫停”或“撤銷”的充電寶品牌型號清單,涉及多個知名品牌。有關報道顯示,北京多所高校因安全隱患緊急排查并禁用某品牌充電寶,迫使該公司發布產品召回通知,隨后,多家公司也參與召回。據悉,這些公司使用了同一家企業的電芯,而該公司未經批準變更電芯原材料,埋下安全隱患。
這并非是一起偶然的產品事故,而是行業“內卷”的必然結果。市場對充電寶產品的消費訴求存在兩個相互沖突方向。在生產端,要求充電寶容量更高、輸出功率更強,能夠實現快速充電。一方面這是技術創新過程,另一方面這也會進一步提高成本并帶來安全挑戰,因為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會承受更大電流和發熱量,容易導致電解液分解、氣體膨脹,進而引發鼓脹、燃燒乃至爆炸。
在消費端,價格則成為一個決定性因素。電商市場上有太多100元以下的充電寶產品,也占了銷量的重頭,因此,企業在拼技術的同時還要拼價格。但是,相關研究數據顯示,一枚優質電芯的成本價約為40元至50元,而為了減少成本,企業就會要求電芯供應商降價,供應商則可能因此在原材料上壓降成本。這也是此次多個充電寶品牌大面積召回產品的原因。
在一般情況下,價格與質量往往成正比。2017年江蘇省的充電寶監測報告顯示,價格區間在0-150元的產品問題發現率為81.4%,151-200元的為50%,200元以上的為25%,符合“價高質優”的一般規律。有媒體通過對主流電商平臺的歷史數據追蹤發現,相關品牌同一款快充充電寶,2021年售價在人民幣129元至149元區間,到了2024年底降低到了69元。
現在,許多消費者購買電子產品都在電商平臺上完成,而平臺可以提供海量的產品供消費者選擇,大多數人更關注價格因素。但在此過程中,一些不良的價格競爭導致相關企業不得不降低成本,這會進一步影響到質量與安全。安全失守過程是“內卷”的結果,但根源在于安全底線亟需有效的“守門人”。目前,汽車行業“內卷”與充電寶行業高度類似,都需要“守門人”盡職盡責。
充電寶已經進入大功率階段,行業標準需要與時俱進。需要建立起“反內卷”的防護體系,全面完善相關行業的質量安全標準體系與監測監管機制,守好安全質量的底線,避免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市場占有率而通過犧牲質量獲得價格優勢。全社會需要形成“反內卷”、守底線的共識,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也是發展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