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共繪新五年 共話幸福家”上海市婦女兒童發展“十五五”規劃人民建議征集活動(浦東專場)在浦東新區黨建服務中心舉辦。與會嘉賓聚焦家庭建設、兒童發展、婦女發展三大領域暢所欲言,為上海婦女兒童事業未來五年發展建言獻策。
筑牢家庭基石
家庭是婦女兒童成長的港灣。浦東新區社會組織合作促進會秘書長林怡瓊力主強化家庭社工隊伍專業化建設,明確服務標準與分級培育體系,使其切實成為家庭的堅實“守門人”。三孩母親孫金娥呼吁增加托育名額供給、創新服務形式,并加強科學喂養指導與隔代教養支持。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總經理丁瑜建議,政企攜手推進托育服務,在公共空間嵌入優質醫療與身心療愈資源,并建立生育友好型企業激勵機制。申同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征東則從法律與男性責任視角,提出設立家庭危機門診、推廣“離婚冷靜期2.0”、加強特殊家庭保護、普及父職教育及建立家庭律師制度等建議。陸家嘴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翁冬艷倡導成立家長志愿者團隊或智庫,通過街角公園改造、兒童議事廳等平臺促進家庭深度參與社區治理。浦東新區教發院院長李百艷提出構建“代際對話力、家庭幸福力、家教指導力和社會服務力”的“四個力”體系,強調家庭建設需系統性推進與多方協作。
守護兒童成長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建平臨港中學學生沈唐寧以青少年視角,關注網絡時代兒童面臨的挑戰,呼吁完善數字素養教育,強化內容監管,構建協同治理機制筑牢網絡安全防線。澧溪中學學生李王子從五育并舉角度,提出設立品德榜樣墻、建設創新論壇與云平臺、傳承傳統文化及創新勞動教育等建議,激發全面發展動力。浦東輔讀學校校長王英以“夢工坊咖啡”為例,呼吁建設更多社會融合空間,為特殊兒童打開就業與社會融入之門。上科大劉玥聚焦數字賦能,建議重視AI受眾分級,開發兒童友好應用,促進教育公平及加強科普供給。浦東精衛中心副院長陳發展關注建議建立兒童心理發育數據庫、開設家庭心理門診,并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及家校企醫合作。同濟大學于一凡教授從城市規劃切入,主張將“適兒化”改造融入城市更新,鼓勵兒童參與社區規劃,打造友好通學路徑和公共空間。
賦能女性發展
婦女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MamaPro主理人陳上上關注非傳統就業領域的媽媽,建議依托社區空間培育媽媽互助共學關系,激發其參與社區規劃運營的主體性與創造力。夢餉科技集團“愛豆”費芳芳呼吁政企聯動開發更多線上靈活就業創業機會,為女性尤其是單親媽媽創造更自由的就業環境。川沙新鎮大洪村黨總支書記費慧雅呼吁加強農村女性健康教育與心理疏導,提升其健康管理能力。區人大代表王妍聚焦女性心理健康,建議全域篩查職工心理狀態,建立基層心理健康服務點,加強干預評估。浦東幗苑家庭服務社家政員許彩榮為同行發聲,建議加強系統培訓提升職業榮譽感。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高雋關注女性的數字素養,特別是老年女性群體,同時探索AI向善在婦女兒童發展中的應用,縮小數字鴻溝。
浦東新區婦兒工委副主任,區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潘秀紅表示,將充分吸納各方意見建議,把民意轉化為規劃編制的實施路徑,共同為促進婦女兒童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現場,浦東新區婦女兒童發展“十五五”規劃人民建議征集活動啟動。即日起至7月16日,市民可通過“隨申辦”App、上海浦東新區門戶網站、郵寄信函等多種渠道積極建言獻策。
原標題:《未來五年,上海婦女兒童事業如何發展?他們這樣說……》
欄目編輯:顧瑩穎 題圖來源:新民晚報 徐程 攝 圖片來源:趙菊玲 攝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趙菊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