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車市價格戰硝煙彌漫、內卷嚴重。行業整體利潤率跌至令人咋舌的4.3%冰點,汽車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受到了影響。如今這場“血拼”戰終于出現了頓點?
6月28日,一則關于比亞迪將于7月1日取消限時“一口價”政策的消息引發熱議,這一動作被市場解讀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價格戰可能轉向”的標志性事件。
AI識股
圖片來源:網傳比亞迪銷售朋友圈
車市“價格戰“出現頓點?
“如果要下單,我們加班到多晚都可以。” 杭州的一位比亞迪銷售人員對橙柿互動電車志記者說,“今晚將是此前優惠政策的最后一晚,最好抓緊購買,后面肯定沒有這么大的優惠了”。
這位銷售人員表示,比亞迪將于明天00:00起取消包括王朝網、海洋網共22款智駕版車型的優惠報價方案、政策。此次取消的限時“一口價”政策始于今年5月23日,覆蓋王朝網、海洋網共22款智駕版車型,最高補貼達到驚人的5.3萬元。
AI識股
比亞迪于5月23日推出的限時“一口價”政策
有業內專業人士分析,比亞迪此次叫停“限時一口價”,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降價對銷量的轉化越來越低。2024年以前,比亞迪通過降價刺激銷量增長效果顯著,但今年以來,銷量增長逐漸放緩。有數據顯示,2025年1-5月比亞迪累計銷量176.34萬輛,完成了全年550萬輛目標的32%。此外,政策監管的收緊則是另一推手。今年5月底,工信部、中汽協聯合發文反對“無底線價格戰”,指出行業利潤率已跌至3.9%的歷史低位,并強調“價格戰沒有贏家”。
6月11日, 廣汽、吉利、 比亞迪等20余家車企宣布將供應商賬期統一至60天。這一舉動被視為汽車產業鏈打破“內卷困局”的第一步。而此次比亞迪的動作,再一次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買車還要不要等降價?
回看2024年,新能源車補貼退坡、燃油車庫存壓力大,車企們一窩蜂降價沖銷量。特斯拉帶頭“砍價”,新勢力跟著“貼錢賣車”,不少傳統車企被迫“參戰“。過去兩年,瘋狂的價格戰雖然短期刺激了銷量,但也透支了行業利潤,甚至威脅到產業鏈安全。
如今,比亞迪率先為“價格戰”按下暫停鍵,可能是市場回歸理性的一個信號。
這一舉措是否會引發行業連鎖反應,吉利、奇瑞、長城等國產廠商,以及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是否會跟進,將成為接下來市場關注的焦點。如果其他車企相繼跟進,共同發力,才有可能暫停中國車市的瘋狂內卷,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有望從價格廝殺,逐漸轉向理性、健康的價值競爭。
對于消費者而言,可能也不必再被"最后三天"的營銷話術綁架。無論在哪種消費環境下,消費者一定要清晰地認識到,價格并非唯一考量因素。一個好產品,價格適中才是最佳選擇。而過度的價格競爭可能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存在安全隱患。
下一次當你看到"限時優惠"的廣告時,不妨先問問:這到底是真讓利,還是車企的又一場心理博弈?
轉自:都市快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