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一輛載著溫情的歸鄉車從千陽縣人民醫院緩緩啟程。82歲的李滿倉老人裹著柔軟的護具,在救助站工作人員及其子女的陪伴下踏上了回鄉的路。車窗映出他濕潤的眼眶——這場跨越40年的漂泊與等待,終于在2025年的夏日,畫上了圓滿的句點。
困境中的“生命接力”:從受傷老人到暖心救治
6月14日正午,千陽縣張家塬派出所的警車閃著紅藍燈停在千陽縣救助站院內。民警與寺坡村村民攙扶著一位左腿嚴重變形的白發老人——他是82歲的李滿倉,因意外摔傷倒在破舊農房內,被鄰居發現后緊急送醫。
“老人意識模糊,眼神里全是惶恐。”救助站工作人員回憶,老人說自己從甘肅天水市流浪至此40余年,其間一直與子女斷聯。
一場“生命接力”隨即啟動:千陽縣救助站第一時間協調縣人民醫院派救護車接診,同步聯系專業家政機構安排24小時陪護;縣醫院開辟綠色通道,骨科醫生連夜制定治療方案?!袄先送炔抗钦蹏乐?,但生命體征必須穩住?!敝髦吾t生說:“這是我們的首要任務?!?/p>
尋親路上的“跨地攻堅”:四十年離散終得線索
治療之外,更艱巨的任務是尋親。李滿倉因長期流浪,戶籍早已注銷,與子女的聯系線索僅存于2023年張家塬派出所人口排查時的模糊記錄:“戶籍地甘肅清水縣,曾用名李代兒,育有2男2女?!?/p>
“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要幫老人找到家。”救助站站長陳康說。6月20日,千陽縣救助站聯合張家塬派出所民警,帶著泛黃的調查記錄奔赴甘肅清水縣。在當地派出所的全力配合下,僅用3小時便鎖定李滿倉子女的下落——兒子李建明見到工作人員時,手捧一沓泛黃的尋人啟事,聲音哽咽:“我們找了40年,尋遍了陜西、甘肅的大街小巷,以為父親早不在了……”
病房里的“時空重逢”:四十年思念終得安放
6月21日清晨,千陽縣醫院病房的門被輕輕推開。李滿倉躺在病床上,原本渾濁的眼睛突然亮了——站在面前的,是他記憶中總追著喊爹的小女兒,是騎在他脖頸上摘棗的二兒子。“爸,我們找得你好苦!”大女兒撲在床前,淚水打濕了老人的手背。
“這些年,我不敢想你們?!崩顫M倉顫抖著撫過子女的鬢角,“怕想多了,心更疼!”電話那頭,在部隊服役的大孫子聲音堅定:“爺爺,等我退伍,我給您養老!”病房里,祖孫三代的哭聲與笑聲交織。
團圓背后的“民生注腳”:善意織就的溫暖網絡
為確保老人歸程安全,救助站工作人員翻遍多家醫療護具店,為他定制了腰腿部固定器。
“這不是一個人的團圓,是無數善意的交匯?!鼻ш柨h民政局局長石峰表示,“近年來,千陽縣建立‘救助+公安+醫療’聯動機制,已幫助12位流浪多年的人員找到家人。李滿倉的故事,正是這一機制的生動實踐?!?/p>
今日,李滿倉的子女向救助站贈送錦旗,紅底黃字寫著:“千里協調施援手 救助接返恩情深”。歸鄉車上,老人望著窗外漸入甘肅境內的山峁,輕聲說:“到家了,真好?!?/p>
四十年漂泊,四十年等待,終在這個夏日,因一群人的堅守、一座城的溫度,書寫了最動人的團圓詩。正如李建明所言:“是國家的好政策、政府的真作為,讓我們這個破碎的家,重新完整了。”
(記者 楊東世)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