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日報道 據哈通社6月24日報道,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舉辦的“青銅遇見金人”哈中文化交流活動上,哈中雙方通過各自文明的象征——中國青銅器與哈薩克斯坦“金人”,展現了彼此的文化尊重與交流。此次論壇被認為是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框架下推動區域合作與人文互信的重要舉措。
論壇上,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副校長卡季莎·代羅娃指出,此次論壇象征著兩國文化、藝術與教育領域合作的持續深化。她還強調,該校與中國高校保持著密切合作關系。
寶雞市位于中國陜西省西部,被譽為中國青銅器之鄉。寶雞古時被稱為“陳倉”,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中占據重要地位。論壇上,寶雞市文物局局長李曉毅介紹,該市現有28座博物館,館藏文物超過54萬件,其中青銅器達1.36萬件,包括“大盂鼎”“毛公鼎”等國寶級文物。這些精美器物不僅體現了高超的鑄造工藝,也展現了古代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生活的全貌,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寶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邊雅妮在發言中提到,本次論壇還展出了一件3000年前的青銅禮器“何尊”的復制品。她指出,“何尊”造型和獨特紋飾與哈薩克草原上發現的“金人”形象遙相呼應,分別代表著禮儀文明和草原英雄精神,成為“一帶一路”文明互鑒的璀璨星辰。她表示,希望通過此契機,雙方加強交流,互學互鑒,深化理解與合作。
邊雅妮表示,寶雞市希望從文化、旅游、產業三個方向深化與哈薩克斯坦的合作:在文化領域,推動“青銅與金人”聯合品牌項目;在旅游方面,鼓勵哈方機構共同開發“絲路文明探索”旅游線路;在產業領域,依托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哈方在高科技制造、能源裝備等領域建立更緊密合作,形成“中國制造+哈薩克資源”的互補發展格局。
哈薩克斯坦旅游和體育部副部長葉爾然·葉爾金巴耶夫表示,旅游已成為兩國人民心靈相通的重要紐帶,哈方正在積極推進共建聯合旅游線路與數字旅游生態系統,助力“現代絲綢之路”發展。
6月23日,“青銅遇見金人”中哈文化交流活動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辦。(新華社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