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跨越時間長河,見證歷史變遷,
它們凝結(jié)過去,連接當下,傳承未來。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遺產(chǎn)耀中原,
帶您走進古建筑、古遺址、古墓葬,遍訪石窟寺,
聆聽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動人故事。
△點擊音頻,聽有趣的廣播劇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遺產(chǎn)耀中原》,今天我們探訪的是與王陵相伴的森森廟堂——芒碭山漢代禮制建筑基址。
芒碭山漢代禮制建筑基址航拍
游客:導游,這山頂上光禿禿的石臺基,看著平平淡淡,能有什么門道?
導游:您可別小看這里!這處石臺基是2006年考古隊發(fā)現(xiàn)的漢代“大工程”,占地足足1055平方米!您腳下踩的,可能是漢文帝祭祀高祖的廟堂,也可能是梁王舉行盛大儀式的祭壇!
游客:這為什么要建在山頂上呢?
導游:問得好!芒碭山是西漢梁國王陵的“心臟”,周圍山峰葬著八代梁王。您想啊,祭祀先祖的殿堂建在主峰上,居高臨下,既能鎮(zhèn)守陵墓,又能“通天達地”。可惜后世采石破壞嚴重,如今只剩殘垣斷壁,但考古學家還是從瓦片堆里發(fā)現(xiàn)了西漢早期的繩紋板瓦,這可是兩千年前的“建筑身份證”!
芒碭山漢代禮制建筑基址出土的鐵質(zhì)工具
游客:導游,這地方有沒有什么神秘的傳說呀?
導游:傳說劉邦曾在此斬白蛇起義,后來漢文帝為紀念高祖,特命人在“龍興之地”建廟。還有人說,梁王每逢朔望日,必帶巫師登臺占星,祭天時百盞銅燈齊明,照得山頭如白晝!雖是真假難辨,但您看這石墻上殘存的飛天雕紋,是不是像在云端起舞?
游客:難怪叫“禮制建筑”!那現(xiàn)在我們還能看到當年的祭祀的痕跡嗎?
導游:您瞧東墻外的三塊柱礎石,中間那塊刻著十字柱心,當年木柱就立在這兒撐起回廊。這里升格為“國保”后,專家們加了防雷設施,還給殘墻做了加固。如今雖不能復原全貌,但站在臺基上遠眺群山,依然能感受到漢代王侯“祭告天地”的恢弘氣魄!
芒碭山漢代禮制建筑基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芒碭山主峰,是西漢早期罕見的石木結(jié)構(gòu)高臺禮制建筑。其規(guī)整的條石墻體、精妙的夯土工藝及與梁王墓群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為揭秘漢代祭祀制度與建筑技藝提供了珍貴物證。2013年,國務院將其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遺產(chǎn)耀中原》由河南省文物局與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聯(lián)合出品,聚焦對外開放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講述河南文旅文創(chuàng)融合發(fā)展的生動實踐,保護文化遺產(chǎn),傳承文化根脈。
來源: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程冰冰 谷艷敏 羅曼 馬翔 羅棟巍
圖片來源:商丘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