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美食,請關注+置頂我,謝哈
好吃的人,哪兒都想去
羊城晚報《潮人文脈》11月16日版面圖
來了,坐會,喝杯茶。
首先這是一篇古早的文章,現(xiàn)在的龍湖古寨已經(jīng)日月?lián)Q新天,變了模樣。
但是,并不妨礙我們從歷史長河中窺見它發(fā)展的軌跡和印記。
所以我們找來了羊城晚報《潮人文脈》一篇舊文好文,與諸君共賞,也歡迎各位留言交流。
下面正文開始。
即刻出發(fā)
May Day
Travel
潮州·龍湖古寨
古城潮州之中,韓江秀水之畔,坐落著一座千年古寨——龍湖寨。
龍湖古寨素有“小潮州”之稱,始創(chuàng)于宋,圍寨于明,繁盛于清。
這里南北通達、商賈薈萃,不僅見證了明清時期潮州府港口商貿的繁榮,也記錄了一批批潮人漂洋過海謀生,又心系故里、報效桑梓的華僑歷史。
俯瞰龍湖古寨 林哲 攝
近日,龍湖古寨迎來喜訊——第十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公布,龍湖古寨成功入選,捧回國字號華僑文化基地牌匾。
這是潮州市繼去年硯峰書院入選后,又一次捧回國字號華僑文化基地牌匾。這也意味著,龍湖古寨其背后所蘊含的潮“僑”元素和華僑文化,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
素有“潮居典范、祠第千家、書香萬代”美譽的千年古寨,日漸成為展現(xiàn)潮州深厚文化的一塊生動招牌。
龍湖古寨正門 林哲 攝
槳聲搖曳,華僑自古寨“出海過番”
煙波浩渺、水天一色,韓江碧水在秋日暖陽下泛著粼粼波光。沿著萬里碧道漫步,來到韓江中下游西岸,龍湖古寨那片古香古色的圍墻映入眼簾——
龍湖古寨原名塘湖,位于潮州市潮安區(qū)龍湖鎮(zhèn)內,面積約1.5平方公里,東面與韓江為鄰,北、西、南三面被池塘環(huán)繞,碧水如鏡長達1.5公里,形成水映古寨的嶺南水鄉(xiāng)獨特景觀。
韓江與古寨相互依偎、密不可分。在歷史上,得益于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古寨成為韓江流域重要的水運重鎮(zhèn),明清時期更是潮州府重要的貿易商埠、重要港口和南粵古驛道,南北通達、商賈薈萃。萬千潮人在這里乘船“出海過番”,各種文化在這里交流融合,涵養(yǎng)出獨特的民俗風情。
“龍湖古寨曾經(jīng)是潮汕平原的重要貿易商埠,也是海絲之路的一個節(jié)點,汕頭開埠前,華僑要‘過番’也多數(shù)在這里乘船。”龍湖古寨講解員吳福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龍湖人,擔任講解員已經(jīng)有十八載春秋。對古寨的熱愛,讓他對寨里人文歷史、故事傳說、點滴變遷都爛熟于心。
“龍湖古寨在明末清初時,是潮州韓江西溪的出海口,也是古潮州府的西港,是潮汕地區(qū)歷史最悠久的古港,水路帶來了無數(shù)商機。”吳福昌介紹道。數(shù)百年間,遠航的帆船總是從這里起航,載著勤勞勇敢的潮汕人離開港口,一批批被迫漂洋過海的“探險家”各自有了不同的命運。在與海浪的搏斗中,他們仍心系桑梓,通過僑批等途徑為家鄉(xiāng)親人送來金錢物料,也給古寨帶來新奇的外部文化。
羊城晚報記者在走訪中看到,古寨內辟三街六巷,不僅有“四馬拖車”“單背劍”“四點金”等特色潮式建筑,各民居的門廊立面裝飾濃重,門簪、門匾、對聯(lián)、側壁則多繪風俗彩畫;門框、柱梁、柱礎、欄桿、臺階等都用石雕,尤其喜歡用石鼓、瑞獸、獅子等。建筑裝飾精美絕倫,薈萃木雕、石雕、貝雕、嵌瓷、彩繪、貝灰塑等潮州民間工藝的精華。
除了濃濃“潮味”外,還有線條洗練的宋式建筑、風格簡約的明式建筑、華貴尚美的清式建筑、中西合璧的華僑建筑……據(jù)介紹,寨中保存著100多座古建筑,堪稱“潮汕古建筑博覽”,是研究潮州華僑文化、移民文化、商業(yè)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珍貴的大型民居聚落。
“這些大大小小、中西風格結合的院落,就是華僑文化的最好見證者。”吳福昌告訴記者,“目前,古寨保存近十座完好的大僑宅、50多個祠堂,130多個公廳(公廳是祭祀祖先的地方)。”
龍湖古寨內商鋪售賣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
鐘聲悠遠,家風傳承澤被萬千后人
事實上,海外歸來的華僑雖然在龍湖修繕故居,但他們多數(shù)不會回鄉(xiāng)定居,修建好的老宅大多仍由故鄉(xiāng)的親戚照看。既然如此,那華僑們又何必花巨資在千里之外興建院落呢?
對于這一問題,吳福昌認為:“許多過番(出國)華僑的畢生心愿,就是保住故鄉(xiāng)的祖屋,在潮汕人的習俗里,祖屋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變動的,像是一種外出潮人與故鄉(xiāng)的鏈接,世世代代不會中斷。華僑后代花重金興修故居,正是受到這種心系桑梓的家訓家風所影響。”吳福昌回憶道:“幾年前,劉子興的后人子孫曾回故鄉(xiāng)走訪,一口潮汕話說得純熟,傳統(tǒng)的禮節(jié)也未曾忘記,讓我們非常感慨,華僑后代們不忘鄉(xiāng)音,想來正是遠在海外的潮人們言傳身教不忘根之所在,通過家庭教育耳濡目染的緣故。”
有這樣一句潮諺語——“臨檐水,點點滴,滴滴無差池”,說的便是潤物細無聲的家風傳承。國家語保工程廣東省首席專家、著名方言學家林倫倫認為,潮人好家風與潮人優(yōu)秀文化息息相關,潮汕向來重視家風教育,崇文重教的風氣一直延續(xù)至今。
在崇文重教的家風文化傳承影響下,古寨人才薈萃,不負“書香萬代”的美稱。據(jù)《潮州府志》和《海陽縣志》查考的進士、舉人就有60多名,最為著名的有潮州府唯一探花姚宏中,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許宏宥,御倭名吏廣西布政使劉子興,潮州明代前七賢之一的太卿成子學,一門三科甲的夏建中、兒子夏宏、孫子夏懋學,一代名吏肖廷玉等。潮州市區(qū)牌坊街39座古牌坊中就有5座為紀念龍湖先賢而建。國際漢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盛贊龍湖古寨“人杰地靈”,親筆題贈墨寶褒揚。
記者在走訪時留意到,在龍湖古寨內最大的僑宅方伯第的大門兩邊,分別篆刻著“繼志述事光前烈、成德達材啟后人”,在屋內,隨處都能看到諸如“傳家有道惟忠厚”等題字,還有象征著一路清廉、一路連科等寓意的壁畫。這正是潮人先輩重視家風教育、家風文化代代傳承的縮影。
放眼整個龍湖古寨,類似的裝飾屢見不鮮。“潮人家風教育,不僅要鞭策子孫用功讀書、規(guī)范為人處世,更是要他們光耀門楣、報答家鄉(xiāng)祖國,讓家族代代昌盛,是有很長遠的眼光。”吳福昌介紹道,近年來,家教家風實踐基地、家風文化廉政勤政教育基地等多張牌匾先后落在龍湖古寨中,成為許多青少年的學習之地,前來打卡的八方游客也在游玩中感受著獨特的潮汕文化魅力。
據(jù)了解,目前,龍湖古寨被列入“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獲得“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批廣東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廣東最美麗鄉(xiāng)村示范區(qū)”“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等稱號,被潮州市臺港澳事務局、潮州市僑務局授予“港澳臺及海外青少年交流基地”。
【文脈一線】
秋日游古寨:看建筑,嘗美食
近日,伴隨著爽朗秋風,羊城晚報記者前往潮州人氣打卡點之一的龍湖古寨打卡:從韓江邊碧道上俯瞰,整座龍湖古寨三街六巷清晰可見,猶如一幅古樸幽靜的鄉(xiāng)野畫卷;順著城墻門走進寨中,并不寬闊的石磚路兩邊坐落著傳統(tǒng)房屋,綿延而去望不到盡頭,悠悠古韻的青磚古巷、以嵌瓷點睛的潮式建筑,虬枝盤翠的古榕樹相繼映入眼簾,仿佛吟唱著千年古村落的歲月長歌。
古寨內的青磚幽徑
中西合璧的布政使祖屋
從古寨的寨門進入,初入時甚窄,步行百余米,轉入一處幽徑,便可來到一座院落前。院落古樸大方,屋檐上精美的雕刻圖案仿佛在向來客訴說著它往日的繁華,這就是龍湖古寨中最出名的一座僑宅——方伯第。
方伯第
豎立在古寨北門的碑記中,記載著明朝鄉(xiāng)賢劉子興帶領鄉(xiāng)民籌資固寨、抗擊倭寇的事跡。方伯第是由劉子興的后裔、新加坡僑領劉正興先生歷時三年所建,于民國十二年(1923年)落成,總占地面積為1648平方米。
方伯第中,不僅有石雕、木雕、屋脊嵌瓷、門窗臺灰塑、浮雕、彩繪、壁畫等潮式建筑特色,也有很多西方建筑印記,法國瓷磚、灰塑安琪兒、羅馬花式窗蓋等為建筑平添華麗的異域風情。
方伯第的羅馬樣式窗戶裝飾
門前屋后的題字也十分吸睛。第一進是進士第,門匾北鐫“鶴算龜齡”,門肚四幅“孝”“悌”“忠”“信”是潮州名人陳景仁所書,據(jù)說當年陳景仁僅寫“進士第”三個大字,潤筆費就多達一千個大洋。第二進門的門匾背鐫“豐沛舊家”,門樓肚又有對聯(lián),上題“繼業(yè)榮朱第 成功耀紫門”,因劉子興官至廣西布政使(職位相當于現(xiàn)在省長一職),為一省的最高行政長官,對聯(lián)就在此處敦促后代繼承家業(yè),光宗耀祖。
全國唯一的先生祠
龍湖古寨中的王侗初先生祠,是一座全國絕無僅有、專門為老師設立的祠堂。
全國唯一的先生祠
據(jù)講解員介紹,明萬歷年間,福建人王侗初在龍湖寨開館授徒。他甘于清貧,畢生精力都用于培養(yǎng)教育學生。王侗初無兒無女,學生們感恩老師之恩,為他養(yǎng)老送終。祠中的《府憲撰給碑記》印證了潮州人尊師重教世代相傳之純良家風。
孝順富商為生母建造阿婆祠
在國內,公祠到處可見,但女祠少之又少。龍湖古寨內的阿婆祠,建于清康熙年間,已有340多年歷史,是當年富商黃作雨專為他生母周氏所建。
據(jù)介紹,潮汕地區(qū)稱阿婆為“赤腳”(也就是丫環(huán)),是買來的。俗話說“阿婆生子阿娘得”,赤腳過世以后因沒有牌位不能入祠。這位阿婆剛好生了一個既孝道又有錢的兒子叫黃作雨,所以才建了這座比一般公祠規(guī)模還大的祠堂,供奉生母牌位。
不單如此,黃作雨還在夏厝巷建一座女子書齋,專門供小姐們讀書,表明其敢與舊禮制作戰(zhàn),提高婦女地位,也是進步文明的見證。
美食與民俗,古寨重現(xiàn)舊時風光
沿著街巷一路走來,兩側商戶的特色小吃令人食指大動,除了有龍湖燉糕、龍湖酥糖,還有潮州工夫茶、老藥桔茶等。不僅如此,民俗活動也豐富多彩,舞龍、舞獅、英歌舞、潮樂、游鯉魚、賽燈籠等深受游客喜愛。
古寨內的民俗活動 溫億中 攝
近年來,龍湖古寨不斷加強保育活化,通過溪河池塘整治凈化,府第祠堂保護修繕,街道巷陌美化綠化等,提升了龍湖古寨歷史文化旅游體驗,也讓古寨煥發(fā)悠然古韻,先后成為香港中華攝影學會采訪創(chuàng)作基地、中國民俗攝影協(xié)會采訪創(chuàng)作基地、潮州市作家協(xié)會文學創(chuàng)作基地、廣東省潮菜文化研究會潮菜研究基地、潮州文化研習基地等。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非著名食客聚集地,帶你吃遍五洲四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