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北約峰會在荷蘭海牙舉行正式會議。會后,各成員國領導人宣布支持大幅增加國防開支,并重申對集體防御的承諾。西方媒體稱,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自2019年以來首次出席北約峰會,而峰會議程也是為特朗普“量身定制”的,會議時長和會后聲明都變得簡短,大幅增加國防開支的承諾更是反映了特朗普的要求。據報道,要求得到滿足的特朗普在峰會期間表示,“峰會棒極了”“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長期以來一直質疑美國加入北約的價值,認為這個聯盟消耗了美國的資源。特朗普24日啟程前往海牙出席北約峰會,其他西方國家領導人齊聚海牙,似乎都明白自己的“任務”:北約尋求大幅增加國防開支,目標是達到本國GDP的5%。5%的目標由兩部分組成:GDP的3.5%用于傳統軍事系統,以及1.5%用于道路和橋梁等國防相關基礎設施,“成員國承諾到2035年,每年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投入核心防務需求以及國防與安全相關支出,以確保我們履行各自和集體的義務”。
從本質上來說,這其實依舊是美國債臺高筑以及相對衰弱的必然產物。美國國債問題已經成了特朗普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雖然驢象兩黨在國會已經達成協議,提高5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并且預計將會在7月份通過國會表決。但提高上限只不過是緩兵之計,高債務在高通脹雙層背景下,只會加速美國國債走向崩潰。因此特朗普本屆任期的一個核心目標,就是削減政府開支,減少債務以避免美國國家走向破產。
前不久的G7峰會正逢以伊沖突爆發,特朗普在峰會首日便以此為由縮短行程,提前返回白宮與國家安全團隊會面磋商。特朗普離開加拿大之前,還在G7峰會上拒絕簽署一項呼吁以伊沖突降級的聯合聲明,最終峰會發表了一項言辭上力挺以色列的聯合聲明。而這被認為是此次G7峰會寥寥無幾的成果之一。即便如此,在以伊沖突爆發之初,特朗普還是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就軍事行動是否會導致伊朗發生政權更迭爆發“口水仗”。
北約秘書長呂特(資料圖)
以伊沖突好不容易開始降溫,北約又開始拿中國說事,試圖在臺海掀起風浪了。在北約峰會召開前的新聞發布會上,北約秘書長呂特公開表示,中國的軍工企業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強力的制造商,他們制造武器,可不僅僅只是為了亞太地區的利益,不斷擴張的勢頭,可能對歐洲造成“巨大影響”。呂特認為,如果哪一天解放軍真在臺海動了手,那么中方肯定會讓俄羅斯幫忙,來牽制歐洲的勢力。基于此,歐洲加強防務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呂特表示亞洲的軍力顯著擴張會構成威脅,所以有必要增加軍費開支,對此,中方直接揭穿其險惡用心。中方明確表示,“2024年北約成員國軍費已達全球軍費總開支的55%,如今又要增加,勢必是在為越界擴權、圖謀東進亞太尋找借口”。中方此次不留情面地切中要害,直接將美國的野心揭露出來,或許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多北約成員國在增加軍費方面與美國產生更多分歧。
臺灣(資料圖)
今年是中國與歐盟建交50周年,在這個節點上,面對全球動蕩,中歐應是穩定的力量,而不是地緣對抗的工具。歐方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不要在涉及中國主權的問題上動搖、試探。臺灣問題從來不是外交議題,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和國家主權問題。中國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十四億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中華民族幾代人不曾放棄的歷史使命。如果有誰膽敢阻撓中國統一大業的勢力,中方決不輕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