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14日,這天是楊開慧烈士英勇就義60周年的日子,這天毛岸青全家回到了板倉,參加了紀念楊開慧犧牲60周年暨楊開慧雕塑揭幕典禮。這張照片就是在當天拍攝,毛岸青和妻子邵華、兒子毛新宇站在楊開慧塑像前的留影。
據楊開慧紀念館保存的檔案中,詳細記錄著毛岸青在建國后5次回到板倉的時間,分別是:1962年5月9日、1977年4月2日、1983年2月3日、1986年3月1日和1990年11月14日。
換句話來說,1990年11月是毛岸青生平最后一次回到板倉,這年他67歲,身體情況很不好,走路需要人攙扶。就在這張照片拍攝結束,毛岸青說了一句話,結果現場所有人員都流下了眼淚。
只見毛岸青看著楊開慧的塑像說:“媽媽,你好年輕啊。”那一刻,現場人員都默默抬頭注視著這尊楊開慧的塑像,那是根據楊開慧年輕時的形象雕刻的,她意氣風發,對未來充滿希望,可最終卻在29歲時英勇就義。
1927年8月底的一天,毛主席護送楊開慧和孩子回到板倉。根據黨中央的安排,毛主席將以特派員的身份前往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此時的湖南到處都是白色恐怖,毛主席深知如果將楊開慧和孩子帶在身邊,那將危險萬分。
在分別時刻,毛主席對楊開慧說:“霞(楊開慧,號霞,字云錦),我這一次一走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如果我犧牲了,你也不要過于難過,努力把三個孩子撫養長大,讓他們繼承我的遺志,這樣我就是在九泉之下也會很欣慰的。”
楊開慧當時沒想到,這一別便是永別。當時楊開慧剛生下毛岸龍不久,毛岸英5歲,毛岸青4歲。在毛主席離開的日子里,楊開慧一邊照顧三個孩子,一邊在板倉秘密進行地下黨工作。由于敵人的破壞,楊開慧根本無法獲悉毛主席的情況。
在無數個日日夜夜,楊開慧將自己的思念寫在無法寄出的信件中。上世紀80年代,板倉人民政府派人在修繕楊開慧故居時,在泥磚縫和檐頭里發現了楊開慧當年所寫的信件,內容情真意切,充滿對毛主席濃濃的思念之情,令讀者無不動容。
比如1929年12月的信件中,楊開慧寫道:
在外人看來,楊開慧是一位文靜、賢惠的女子,平時話語也不多,可她思想豐富、意志堅強。1930年10月24日晚,楊開慧在板倉家中被軍閥何健派出“清鄉”隊抓捕,一同被捕的還有毛岸英和保姆陳玉英。
楊開慧被捕時,他穿著一件淺藍色的竹布單長衫,腳上是一雙青布鞋。在獄中,無論敵人如何威逼利誘,楊開慧都不為所動。何健派人告訴楊開慧,如果公開宣布脫離跟毛主席的關系,就釋放她。
楊開慧直接拒絕了,只見她義正言辭地說:“你們讓我跟毛澤東脫離關系,做不到!除非海枯石爛,太陽從西邊出來!我死不足惜,惟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1930年11月14日清晨,楊開慧在長沙陽門外的識字嶺刑場被槍決,年僅29歲。
在被押送去刑場前,楊開慧緊緊抱著毛岸英說:“我最親愛的孩子,如果將來你有機會再見到爸爸,你就說我非常想念他,我不能再幫助他了,請他一定要多多保重。”楊開慧去世一個月后,毛主席通過繳獲的報紙才得知一個消息,他悲痛萬分。
在給楊開慧兄長楊開智信中,毛主席寫道:“開慧之死,百身莫贖!縱有萬箭穿心,不似這般苦!”由于楊開慧去世時,毛岸青才7歲,加上后來他跟大哥毛岸英在上海流浪時頭部受重傷,這導致他對母親的記憶并不多。
但是,毛岸青一直無比思念母親。如今再次回到板倉,當親眼看到母親的塑像被樹立時,他感動不已。當毛岸青回到北京后,他跟妻子邵華聯名寫了一篇名為《親愛的媽媽,你好年輕啊》的紀念文章。
閱讀文章,通篇都是對母親的無盡思念,毛岸英和邵華深情地寫道: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在北京病逝,享年84歲。次年6月,邵華病逝,享年69歲。根據父母的遺愿,毛新宇將他們的骨灰送回板倉,安葬在楊開慧的墓園里,永遠陪伴在母親身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