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宮。沒人預料到,他會以這樣的方式“改變”美國。
上任伊始,他推行史上最大規模的富人減稅計劃,同時大砍窮人福利,引發黨內巨大爭議。
他公開干預盟友內政,要求以色列法庭撤銷審判;他甚至清洗美國之音,八成五員工被裁。一系列舉動,讓美國內外一片嘩然,甚至共和黨內部都出現罕見反彈。
特朗普的 “三連擊” 與爭議之舉
特朗普在短短 48 小時內的一連串舉動,讓人意想不到。
先看那 “大而美” 法案,在參議院的投票現場,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51 票贊成對 49 票反對,僅僅兩票的微弱優勢讓這個法案艱難地通過了關鍵的程序性投票。
這份厚達 940 頁的法案,也是特朗普極大的野心,計劃著未來十年給企業和富人減稅 4 萬億美元。
這本該是讓部分群體歡呼雀躍的事,可與之相伴的是削減 1.5 萬億美元的社會福利支出。
那些依靠醫療補助和食品券生活的人們,提高領補助的門檻,無疑是在他們本就艱難的日子里又添了堵。
而且還要提高 5 萬億美元的政府借債上限,這讓整個國家的財政負擔變得更加沉重。
也難怪馬斯克會大罵這是 “史上最大債務陷阱”,仿佛看到了美國未來被債務死死糾纏的可怕景象。
另外朗普插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腐敗案這事兒,他全然不顧國際關系中的常規界限。
在社交媒體上接連發聲,言辭之間滿是對內塔尼亞胡的 “維護”,一口咬定這是 “政治迫害”,還拿出美國對以色列援助的 “金主” 身份施壓,要求以色列司法系統撤銷審判甚至直接赦免。
以色列國內一片嘩然,反對黨領袖憤怒回擊。
法院也絲毫沒給面子,堅決按程序推進案件,這干涉別國司法的行為,讓美以之間原本看似堅固的關系也出現了絲絲裂痕。
還有那針對 “美國之音” 的舉動,特朗普毫不留情,罵它是 “民主黨的傳聲筒”。
此前就已經大刀闊斧地裁掉其 85% 的員工,如今更是要聯合共和黨人將它 “消滅”。
民主黨人自然是強烈反對,指責這是在削弱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戲稱這是 “給中國送了一份大禮”。
讓這一原本屬于美國內部的媒體整治事件,也成為各方關注和爭議的焦點。特朗普這一系列操作,真可謂是爭議不斷。
特朗普 “救友” 背后的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案件詳情
內塔尼亞胡的貪腐案已然成為了一場牽動全國乃至國際視線的大戲。
背后的故事可謂是錯綜復雜,而特朗普的介入更是讓這出戲的劇情愈發跌宕起伏。
2020 年初,那時以色列檢方正式以受賄、欺詐、違背公眾信任這三項重磅指控。
將時任總理內塔尼亞胡告上了法庭,消息一經傳出,整個以色列政壇都為之一震。
畢竟,一國總理坐在被告席上,這樣的場景實在是太過罕見,也讓民眾對國家的治理和權力運行產生了深深的質疑。
2025 年 6 月 3 日,內塔尼亞胡迎來了質證環節,預計要持續整整一年的時間。
每一次質證,都像是在聚光燈下的艱難踱步,各方的目光緊緊盯著,任何一點細節都可能被無限放大。
而到了 2025 年 12 月 10 日,更是迎來了一個備受矚目的時刻。
內塔尼亞胡第一次因為貪腐案當庭作證,那一天,媒體的鏡頭全都聚焦在了法庭之上,仿佛整個國家都在通過這些鏡頭,屏息凝視著法庭內的一舉一動。
在這場案件中,內塔尼亞胡可謂是焦頭爛額。
一邊是法律的嚴格審視,另一邊還要應對來自各方的政治壓力。
每次開庭前,他都要和自己的律師團隊反復商討,精心準備應對方案,就怕一個不小心,在法庭上陷入被動。
而他不僅要在法庭上為自己的清白據理力爭,還要在外面維持住自己的政治地位,畢竟作為總理,政治根基一旦動搖,那后果不堪設想。
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這邊呢,雖然手握赦免權,可面對這沸沸揚揚的案件,他態度堅決地表示。
赦免一事目前根本就沒被討論過,也沒有人正式提過。這無疑讓內塔尼亞胡少了一條可能的 “退路”,只能硬著頭皮在法律的戰場上繼續戰斗。
法庭上,雙方你來我往,證據的出示、辯駁的言辭,都讓整個庭審過程充滿了火藥味。
而在法庭外,以色列的民眾們也分成了不同的陣營,有人堅信內塔尼亞胡是被冤枉的,是政治對手的陰謀;也有人覺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應該讓真相大白于天下。
就在這樣的復雜局勢下,特朗普卻站了出來,在社交媒體上不斷為內塔尼亞胡喊冤。
聲稱這是一場 “政治迫害”,還仗著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這一 “底氣”,公然向以色列的司法系統施壓,要求撤銷審判甚至直接赦免內塔尼亞胡。
他的這一舉動,瞬間在以色列國內炸開了鍋,反對黨領袖拉皮德憤怒地回擊。
指責特朗普根本無權干涉一個獨立國家的司法,而以色列的法院也堅守原則,沒有絲毫動搖,依舊按照既定的程序穩步推進案件。
特朗普與 “美國之音” 的恩怨情仇及影響
特朗普與 “美國之音” 之間的糾葛堪稱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戲
2019 年,那時 “通俄門” 調查鬧得沸沸揚揚,“美國之音” 在報道中火力全開。
不斷放大相關證據、大肆渲染指控,幾乎要將特朗普置于輿論的深淵,讓他在民眾眼中成了 “人民公敵”,這無疑在特朗普心中埋下了不滿的種子。
而到了 2020 年美國總統大選陷入混亂之際,“美國之音” 的立場更是讓特朗普怒火中燒。
它直接站隊拜登,稱呼其為 “President-elect”,還大張旗鼓地引用歐洲領導人的賀電消息。
這在特朗普看來,簡直就是 “叛國” 行為,自己國家的媒體竟倒向對手,這口氣怎能咽下。
于是,特朗普認定 “美國之音” 早已背離了正軌,淪為了民主黨的 “宣傳部”,完全不符合他所秉持的 “美國優先” 理念。
其實 “美國之音” 自身本就存在角色定位的矛盾,它作為由聯邦政府資助的 “官方媒體”。
卻又聲稱要保持 “新聞獨立”,在政局動蕩之時,這種矛盾就被無限放大,立場難以做到真正中立,總是搖擺不定。
而且其 “母機構” USAGM 也是問題重重,管理混亂、財務不清以及政治干預嚴重等情況頻出,就像一個千瘡百孔的大船,在輿論的海洋里艱難航行。
特朗普可不會坐視不管,他開始對 “美國之音” 大刀闊斧地整頓。
大批員工被裁撤,那些拜登政府任命的高層更是被毫不留情地趕走,手段可謂雷厲風行。
這一行為瞬間在國際上引發了強烈震動,各方紛紛發表看法。
有人覺得這是美國內部政治撕裂的外在體現,也有人指出 “美國之音” 的逐漸 “啞火”,正預示著全球輿論格局的重大變化。
原本由美國主導的輿論優勢正在一點點瓦解,全球敘事的重心好似悄悄發生了偏移,開始朝著新的方向轉移。
特朗普支持率下滑
特朗普的支持率起起伏伏,而近期,更是一路下滑,跌至歷史最低點。
就拿他做出的一些重大決策來說,先是將國民警衛隊和海軍陸戰隊部署到洛杉磯去鎮壓抗議活動,這一舉措在民眾眼中。
讓許多人對其產生了不滿情緒,覺得這破壞了社會應有的和諧與穩定。
緊接著,又下令對伊朗的三個核設施進行空襲,這一軍事行動更是讓國際局勢變得緊張起來,也讓國內民眾擔憂會陷入不必要的戰爭泥潭,重新點燃了民眾對白宮決策的諸多質疑。
2024 年 4 月 2 日,他宣布對全球加征 “對等關稅”。
自 4 月 5 日起,全球進口商品被加征 10% 基準關稅,隨后還對中國、歐盟等分別加征高額稅率。
這一政策剛一出臺,全球貿易局勢瞬間變得動蕩不安,國際貿易的鏈條仿佛被打亂了節奏。
而美國國內的市場更是受到了巨大沖擊,股市在當日就上演了暴跌的慘狀,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以及標普 500 指數紛紛大幅下跌。
投資者們損失慘重,市場分析人士也紛紛表示震驚和擔憂,普通民眾更是感受到了經濟壓力,生活成本隱隱有上升的趨勢。
這些種種行為,都讓美國民眾對特朗普的信心大打折扣,民眾的不滿情緒不斷累積,反映在支持率上就是持續下滑。
從各項民意調查來看,無論是《新聞周刊》的報道,還是輿觀調查公司、紅腹灰雀集團等所做的調查,都顯示出特朗普的支持率處于不佳狀態,凈支持率不斷創下新低。
他后續在國內國際事務上的一些決策,讓支持率的波動變得更加劇烈,也讓他的政治形象在民眾心中變得越發模糊起來。
參考信息來源:
觀察者網——特朗普:干掉“美國之音”!
新華社——特朗普:腐敗案審理妨礙內塔尼亞胡“干大事”
環球網—— 特朗普再次為內塔尼亞胡辯護,呼吁以色列檢察官“放過比比”
環球網——以色列法院同意內塔尼亞胡推遲聽證會的請求
央視新聞——以色列法院取消兩場涉內塔尼亞胡案聽證會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特朗普稱美國之音電臺是“徹頭徹尾的災難”,并呼吁摧毀它
北青網——民調顯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支持率跌至新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