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6月25日,香港文化巨匠蔡瀾離世,一個時代落下帷幕。
然而在鋪天蓋地的悼念聲中,一個不和諧的聲音打破了這片哀思——通信專家項立剛發表長文。
直指這位備受尊崇的文化名人不過是個“徒有虛名”的商人。
同時還直指蔡瀾“拍三級片起家”、“冒充文化人”,更爆出其曾“逼迫陳寶蓮”的驚人指控。
從香港四大才子到“徒有虛名”,蔡瀾的人設是否即將崩塌?
當年輕一代只知其美食點評時,他的過往經歷中究竟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一面?
香港“四大才子”蔡瀾離世
6月27日,蔡瀾微博賬號發布了一條簡短的訃告,宣布這位香港文化名人于6月25日在養和醫院安詳離世。
消息傳出后,娛樂圈掀起了一波悼念潮。
舒淇發了張蔡瀾的照片,陳法蓉寫道“尊敬的蔡生,一路走好”。
楊迪更是回憶起十三年前錄制美食節目時的往事,感慨蔡瀾那句“吃遍需三世,今生已無望”的豁達。
導演陳嘉上的悼詞最為動情,蔡生走好,幸運曾受你教導。畢生感激。
就連巨星成龍也發長文悼念蔡瀾,甚至還稱呼蔡瀾是其“半個師父”。
網友們的評論也是一邊倒的贊美,有人說這個老頭兒一生沒白活,幽默風趣、灑脫不羈。
有人感嘆世界上又一個有趣的靈魂走了,還有人稱贊他先生之風,如山間松濤,似壺中茶沸。
看這架勢,簡直像是送別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宗師。
蔡瀾的頭銜確實唬人,他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金庸、黃霑、倪匡齊名。
人們這樣形容他們四人,寫武俠的金庸、寫流行曲的黃霑、寫科幻的倪匡和寫美食的蔡瀾。
他一生出版了超過200本書,擔任過《舌尖上的中國》的總顧問,還是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
在美食界他的地位幾乎無人能撼動,人民網甚至說過,談到“會吃”,蔡瀾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說實話單看這些成就,蔡瀾確實配得上“文化巨匠”四個字。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通信專家項立剛站了出來,發表了一篇火藥味十足的長文,把蔡瀾批得體無完膚。
項立剛可不是什么無名之輩,他是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學研究生出身,現在是國內通信業知名觀察家。
這人說話向來直來直去,不給面子,他在文章里毫不客氣地指出,蔡瀾的起家史其實相當不光彩——靠拍三級片賺到第一桶金。
項立剛特別提到了故事,17歲的陳寶蓮在母親的脅迫下簽約出演《燈草和尚》,蔡瀾作為監制。
他不僅利用合同施壓,要求她拍攝露骨戲份,還親自指導她如何“賣弄風騷”。
這個年輕女孩的人生從此陷入混亂,最終在29歲時選擇跳樓結束生命。
這可不是什么陳年舊事能一筆帶過的,項立剛認為,蔡瀾后來的文化人身份,不過是有了錢之后的精心包裝。
他成立的“大路電影公司”專門制作三級片,《聊齋艷譚》以1128萬港元創下三級片票房紀錄。
后來又推出《燈草和尚》《女機械人》等系列,靠著這些,蔡瀾賺得盆滿缽滿。
其實想想也是,一個人的錢總得有個來路,據悉蔡瀾晚年住在香港全海景酒店套房,請八九個人照顧自己,過著奢侈的生活。
這些錢從哪來?項立剛的質疑不無道理,更讓人項立剛覺得諷刺的是。
就是這樣一個靠情色電影起家的人,后來搖身一變成了文化名人,還被尊為“香港四大才子”。
項立剛對蔡瀾的批判還不止于此,蔡瀾曾經說過的一些話,也引起了非常的爭議。
項立剛怒批蔡瀾
項立剛對蔡瀾的批判還不止于此,他特別指出,蔡瀾所謂的美食家身份,其實也經不起推敲。
這位“美食權威”的評論往往流于表面,缺乏真正的文化內涵。
項立剛表示在那個時候的社會,某些人通過資本運作和輿論包裝,成功實現了身份的華麗轉變。
即便過往經歷存疑,只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就能獲得文化界部分人士的認可和追捧。
這些急于彰顯自己文化身份的人,往往通過相互吹捧來證明自己的圈層歸屬。
回望90年代的香港,那個特殊時期確實給了某些邊緣行業從業者轉型的機會,就比如蔡瀾。
然而時代已變在今天的中國大陸,試圖通過類似途徑獲得文化認同,拍個三級片就想要裝文化人已經是不可能了。
更離譜的是,蔡瀾對待女性的態度。
據南方網一個記者表示,他雖然被蔡瀾拒絕了采訪的請求,但表示蔡瀾在接受其他人采訪時公然說過“女人最大的優點就是蠢”,還洋洋得意地談論自己的61段情史。
厄爾項立剛在文章中辛辣地指出,這些所謂的“風流韻事”,說白了就是用金錢維系的交易關系。
這種物化女性的陳腐觀念,在今天看來格外刺耳。
可蔡瀾不僅不以為恥,反而把這當成自己“瀟灑”人生的資本,一生無兒無女,但到老了也并不后悔。
他也點評過陳寶蓮,當時更多的人是承載陳寶蓮的美貌,而蔡瀾則表示“羊肉不膻,女人不騷,皆無味。”
這個評價也是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即便是后來他解釋到評價女人的這句話,指的是女人旺盛的生命力,但依舊是不能讓人接受。
說到蔡瀾的晚年生活,那更是精致利己主義的極致體現。
他不住在自己家里,而是長期住在香港的高級酒店套房,為什么?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樣可以隨時享受酒店的服務,不用操心任何家務事。
蔡瀾去世后的悼念潮,在項立剛看來,不過是香港文化圈的一場集體表演。
項立剛在文章中反復追問,為什么要向一個逼良為娼的人致敬?這個問題直擊要害。
當整個文化圈都在歌頌蔡瀾的“成就”時,卻沒有人提起陳寶蓮的名字,那個17歲的女孩,她的悲劇難道不值得一提嗎?
蔡瀾留給這個世界的,除了200多本書和無數美食評論,還有一場關于價值觀的大討論。
他的離世引發的爭議,比他生前的任何作品都更有意義,因為它讓我們看到,在物質豐富的今天,精神層面的貧瘠依然存在。
項立剛的批判或許過于尖銳,但他提出的問題卻不容回避。
當我們緬懷一個公眾人物時,究竟應該看重什么?是他的商業成就,還是他的道德品質?是他的個人魅力,還是他的社會貢獻?
紅星新聞2025-06-27——眾星發文悼念蔡瀾
光明網2025-06-27——香港“四大才子”時代正式落幕
南方網2025-06-27——追憶蔡瀾:他攜舊日風流遠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