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團隊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增強植物多樣性減少了全球森林土壤中的一氧化二氮排放》。該研究首次量化了增加樹種多樣性在減少森林土壤一氧化亞氮(N2O)排放方面的潛力,強調了在森林中保持較高的樹種多樣性作為一種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策略的重要性。
論文發表鏈接截圖。
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多樣性喪失會削弱生態系統生產力和功能。N2O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N2O自然排放源,因此森林N2O通量的微小變化會對全球氣候變暖產生重大影響。然而,目前對森林N2O排放量的估算仍存在不確定性,且未考慮到樹種多樣性變化如何影響N2O排放。
華東師大團隊將來自全球森林的201個配對觀測數據與基于中國亞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研究平臺(BEF-China)的三年原位N2O通量觀測數據相結合,利用效應值(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評估樹種多樣性對森林N2O通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樹種多樣性增加對全球森林土壤N2O通量具有顯著的負效應(R2=0.64,P<0.05),且無論是文獻數據還是原位觀測數據,均呈現出隨著樹種多樣性增加,N2O排放下降的趨勢。
植物多樣性-土壤-N2O通量模型模擬不同樹種多樣性情景下全球森林土壤N2O排放。受訪團隊供圖
研究團隊將植物多樣性因子納入N2O過程模型,構建植物多樣性-土壤-N2O通量模型,量化不同樹種多樣性情景下的全球森林土壤N2O排放。模擬結果表明與單一樹種相比,擁有2種樹種的森林可以減少全球森林10.39%的N2O排放;擁有24種樹種的森林減排效果最大,達56.30%。
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博士生左涵靈為論文第一作者,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周小奇教授與河口海岸全國重點實驗室侯立軍研究員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經費共同資助。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