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臺試驗車,讓特斯拉股價暴漲超過10%,告別政壇的馬斯克,一回公司就整了個大活。
6月22日,首批的十多臺特斯拉Robotaxi,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投入試運營,正式開啟了特斯拉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吸引了數百位死忠粉和業內人士嘗鮮,當他們的試乘視頻公開,6月23日,特斯拉的股價直接一飛沖天,盤中上漲超過10%,最后收于8.23%,市值增長千億美元。網友直接開玩笑說,平均一臺Robotaxi,給股東帶來100億美元的收入。
從長遠預期角度來看,華爾街也普遍給出了樂觀預估,甚至有分析人士將特斯拉股價預期提高到了500美元,什么概念呢?現在才327美元一股。這也標志著,特斯拉終于跳出了長期不發新車導致的低迷,擺脫了馬斯克在政壇瞎折騰的負面影響,終于回到發展的軌道上來。
可問題在于,自動駕駛出租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概念了,中國有蘿卜,美國也已經有Waymo和Cruise,特斯拉雖然2015年左右就開始立項研發,但起了大早趕了個晚集,跳票無數次,搞了10年才面世,作為一個后來者,憑什么能引發資本狂歡?莫非Robotaxi真有完美的表現?
01 Robotaxi,老司機啟動!
首批體驗者的評價中,高頻詞就是“絲滑”、“舒適”。Robotaxi在絕大多數場景中,都能做到絲滑行駛,不會急減速或者急剎車,轉向輸入和回正也溫柔而精準,不會一點點修正,更不會在車道里面畫龍,坐起來絲毫沒有突兀感,就跟老司機在前面開車一樣。
在能見度不高的夜間,Robotaxi也沒有出現明顯的退步,依然可以在較遠距離上識別障礙物,不管是找路找標線,還是拐彎,還是可以做到精準執行。
Robotaxi的一些機制,甚至讓體驗者覺得驚艷,比如說剎停的問題,很多駕駛員都掌握不好剎車的力度,再加上動能回收的干擾,很多時候剎車的時候車子會往前“闖”一下,俗稱剎車點頭。Robotaxi完全交給系統來駕駛,反而能更好地拿捏剎車力,剎停那一下極其平穩。
對于路上的很多突發情況,Robotaxi也能機智應對,一位博主在體驗時就拍到,有個路人走在人行道邊緣位置,再多一步就進機動車道。換了真人司機,可能看都看不見,但Robotaxi在不到半秒的時間內就反應過來了,馬上減速緩行,直到行人走出機動車道才開始提速。
對于一些非人形的物體,Robotaxi同樣有很高的識別率,像奧斯汀市里有很多野生小鹿,它們橫穿馬路,Robotaxi也能及時減速避開。
除此之外,Robotaxi還懂禮讓應急車輛,如果碰上警車、救護車想超車,它會迅速??康铰愤叄尦錾ǖ溃辉谀承r候,Robotaxi又懂得“適當違法”,如果周圍的車全都超過了限速,它也不會死守規則,而是跟上前車的速度,拒絕當移動路障。
Robotaxi的絲滑表現,總體上符合大家的預期,畢竟特斯拉最新的V13版本FSD系統,在行業內已經是標桿,按照高盛的說法,V13能在97%的駕駛過程中無需人工干預,關鍵干預距離達到了400~450英里。Robotaxi作為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待遇更好,要求更高,其能力應該至少達到或者超過了V13的水平。
除開自動駕駛本身的表現,特斯拉在交互層面上也做了很多特殊改進,用來給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務,沒錯!那塊一直被吐槽雞肋的后排小屏,終于找到了它真正的用途,乘客上車之后,點擊后排屏幕的按鈕才能出發,如果需要中途下車,也是通過屏幕操作。
在乘車過程中,這塊屏幕還可以顯示地圖、路線和即將到達的時間,可以操控車內的空調,可以用來播放歌曲或者廣播。
特斯拉甚至還搞了個幽默彩蛋,Robotaxi的支付頁面中,居然有個支付小費的選項,當你奇怪機器人為什么需要打賞并且點進去,就會彈出個“just kidding”,逗你玩,別當真。
02 不完美的自動駕駛
總的來說,Robotaxi在試運營初期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但可圈可點不等于完美。
報完喜我們也該報憂了,因為首批體驗者大多帶著記錄設備,Robotaxi偶爾抽風的畫面也被一一記錄了下來,比如說有跟拍的博主發現,Robotaxi會莫名其妙在空曠路段幽靈剎車,仔細回看視頻片段后,他發現了共同點,幽靈剎車時,附近正好都有警車停在路邊,可能是Robotaxi避讓應急車輛的邏輯有問題。
而且Robotaxi對“路邊”似乎有什么誤解,有好幾個博主都遇上了,來接自己的特斯拉不靠邊,直接在路中間違章停車打雙閃,讓你橫穿機動車道上車。你在行駛過程中按下臨時停車的按鈕,也可能遇到類似的情況,車就趴在路中間不動了,最后還是博主撥通服務中心的電話,特斯拉才通過遠程控制讓Robotaxi重新開始行駛。
有個博主還拍到了Robotaxi突然抽風的驚魂時刻,當時它正在直行,似乎是進了路口之后才意識到自己位于左轉道,于是Robotaxi短短幾秒內反復橫跳,一下左轉一下直行,把方向盤扭來扭去。最后還沖進了對向車道,違章逆行了幾十米,所幸當時對面沒有車。
由此可見,Robotaxi的系統還是不夠穩定,絲滑歸絲滑,可靠性存疑。
而且大家要知道,Robotaxi的試運行區域只有很小很小一塊,也就是奧斯汀的南城區,面積僅70多平方公里,特斯拉完全可以針對南城區的道路狀況,做針對性的適配和優化。優化完了還是這個結果,不免讓人有點失望。
從另外一個細節中,你也可以看出特斯拉的謹慎,或者說不自信。每臺Robotaxi都配了安全員,坐在副駕駛上,他們時刻手握著車門把手,網友猜測,特斯拉應該是把車門按鈕改造成了Robotaxi的急停按鈕,危險情況下,安全員一按就能剎停。
除了門把手上的按鈕,車機屏幕上也有個退出自動駕駛的按鍵,目前已經出現過至少一次安全員接管的情況。當時前方有臺UPS快遞車突然停住,并且開始倒車,Robotaxi完全沒有識別到,還是徑直朝卡車開去,安全員眼疾手快,馬上點按退出。
咱們都不用看什么復雜的原因參數,光沖著“仍需安全員”這點,Robotaxi的氣勢就低了競品一頭,早在2022年,美國的另一家無人駕駛出租車公司,Waymo,就已經撤除了安全員,允許車輛在完全無人監管的狀態下接客營業。
所以這又涉及到了一個新的問題,Robotaxi不僅來得晚,現階段水平也沒有一枝獨秀,憑什么能贏得資本青睞?
且不說資本,五星好市民們沒跑去砸Robotaxi就已經夠離譜了。美國人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排斥,是全球出了名的,當初Waymo和另一家無人駕駛出租車公司Cruise,派無人出租車上路行駛,幾乎第一時間就遭到司機工會的抗議和抵制,數千名出租和網約車司機沖到政府門口,舉著“No drivers No peace”的標語,問候Waymo的全家,讓官員把他們的飯碗還回來。
而普通市民也把無人駕駛出租車當成了馬路殺手,因為早期自駕系統邏輯混亂,經常死機趴窩堵路,給市民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麻煩,2023年1月,一臺Cruise因為沒有識別到綠燈而趴窩,還趴在電車軌道上,導致舊金山輕軌癱瘓了17分鐘,4月,一臺誤入窄路又不會倒車的Waymo,逼停了前面的所有車輛,40分鐘后才有安全員趕來,將車輛開走。
然后自動駕駛出租車還時不時撞個人,懟個車,搞得民怨四起,大家都懷疑其安全性,想把它們從城市里踢出去。
在最糟的時候,有的路人看見Waymo抄起石頭就砸,用樁桶堵住Cruise的去路;還有很多人類駕駛員故意在路上別自動駕駛出租車,讓它們的系統燒腦,當地警局都不得不派警車跟在Waymo后面,以防這些昂貴的機器遭到破壞。
同樣是自動駕駛出租車,同樣是不完美的技術,怎么到特斯拉這里,大家就變得如此寬容了?不僅不噴,還捧著它。
03 Waymo向左,特斯拉向右
這一切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技術路線。
Waymo的無人出租車在路上一眼就能分辨出來,頭頂著巨大的設備,而特斯拉Robotaxi幾乎跟普通model Y沒有區別,就貼了個貼紙。這才是資本看好它的關鍵。
Waymo看起來復雜,是因為它使用傳統的多模態融合路線,架了一堆高精度雷達和傳感器,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Waymo使用的底子多為豪華車,其主力捷豹I-pace本身就不便宜,最終導致一臺Waymo的成本接近20萬美元,一些分析人士往低了算,也要14萬美元,你折合人民幣都百萬了。
高昂的車價,再加上各種各樣的研發、運營成本,讓Waymo無法降低其打車價格,在有些試點城市,Waymo會比網約車價格高大概30%,但是不給小費;在大城市就差得更遠了,9英里的往返路程,能找你要120美元,要知道當地出租車價格才3美元/英里,就算加10%的小費也沒這么夸張。
reddit上甚至有老哥發出疑問:同樣一段路,Waymo要23刀,Lyft(與uber類似的打車平臺)只要13刀,差得這么多,平時都是誰在坐啊?都是我這樣跑來體驗科技的游客嗎?
你想想,這定價,普通人又沒撈到什么實惠,還得忍受Waymo影響就業市場、干擾交通,能不氣嗎?Waymo自己也欲哭無淚,車費再高也覆蓋不了成本,三年虧了50億美元,這苦我跟誰說去?
而特斯拉已經轉向了純視覺方案,使用端到端的模型,所以Robotaxi的硬件幾乎和市售車型完全通用,幾乎不需要做任何改造,成本大幅降低,一臺model Y在美國起售價才6萬美元,如果特斯拉使用更廉價的后驅長續航版,那么車價才4.5萬美元。
注意!這還僅僅算了市場售價,而非特斯拉自己左手倒右手的成本,它自己就是制造商,實際成本更低。
雖然Robotaxi目前還沒出收費標準,只是簡單按每趟4.2美元算,但馬斯克在去年的發布會上公開承諾了,特斯拉Robotaxi要靠著低成本,把出行價格打到每英里0.20~0.40美元,別說Waymo這種奢侈玩具了,網約車的價格都是它的兩三倍……
就像汽車行業那句名言,“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馬斯克要是真能讓普通人做到無痛出行,那Robotaxi現在出點事、犯點蠢,都是在可接受范圍內,出租車司機的抗議也不重要了,誰敢反對幾千萬出行者省錢,你就是罪人,反倒是Robotaxi直接配享太廟。
從另一方面來講,Robotaxi現階段的不穩定,有比較大的概率在未來得到解決,至少資本是這么相信的。
雖然Waymo有先發優勢,靠著數千臺車上高精度傳感器積累了大量數據來迭代邏輯,但特斯拉 FSD 也有法寶,它實現了數據驅動的自我進化循環,所有特斯拉車輛在用戶駕駛時,都會運行影子模式,也就是在后臺同步使用 FSD 算法并對比人類操作,當FSD模擬的操作和人類駕駛員的實際操作出現差異,系統就會自動上傳該場景數據,作為FSD的學習資料。
目前全世界有700萬車主,都是特斯拉的免費訓練員,再加上Robotaxi的成本更低,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推廣,據說今年底部署數量就能超過Waymo,這些車輛可以持續提供訓練數據,讓Robotaxi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成熟,并且適應更多不同的地區,在資本眼中就成為“未來可期”。
04 人在家中躺,車子去賺錢?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不僅僅想幫普通人省錢,也愿意帶著他們一起賺錢。
Robotaxi的商業模式,不僅僅是像waymo那樣單純由官方運營車隊,官方自負盈虧。此前馬斯克曾表示,Robotaxi 將是Airbnb和Uber的融合體,特斯拉車主可通過App,將自己車輛并入Robotaxi網絡,為別人提供出租車服務,并且可以靈活加入和退出。
這就意味著,特斯拉今后將允許其它企業大規模購買自己的車,然后成為Robotaxi的服務提供者,就像現在的出租車公司一樣,只不過沒有了司機。對于那些富裕家庭來說,也可以用閑錢買幾臺來跑出租,當做一種投資,整個過程不用你自己注冊公司,也不用費事搞什么許可證。哪怕對于普通特斯拉車主而言,也可以在自己不用車時讓它自己去賺點外快,補貼家用。
反正Robotaxi和市售的特斯拉車型,在硬件層面都是一樣的,無論車子屬于誰,用起來都沒區別。
車主們賺了錢,特斯拉自然也能從中分成,而且滴滴等平臺賺錢的路子,特斯拉也一樣能用,在車機屏幕上賣點廣告位,賣一下能優先叫車的會員,再融合一下外賣之類的本地服務,這又是一大筆收入。
只要大家被這種賺外快模式吸引,特斯拉近幾年不斷下滑的銷量,也會馬上扭轉。當特斯拉的銷售說出,“人在家中躺,車子去賺錢”,隔壁友商的什么冰箱彩電大沙發,突然就變得不重要了,競品們多出來的哪些配置和性能,壓根不算大事啥。國內那些被卷麻了的特斯拉銷售,總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把,抓緊時間在朋友圈嘚瑟。
按照瑞士銀行團隊的估算,如果項目進展順利,到2040年,僅美國一地,Robotaxi網絡就能擴展至230萬輛車的規模,其中4成為官方自營車隊,6成來自其它企業和普通車主,每臺車年均運營里程約50000英里。而特斯拉在Robotaxi上的年收入,可能達到2030億美元,其中860億美元為利潤。
當其它車企奇怪于特斯拉車型六七年不換代,感嘆特斯拉江郎才盡,這家不走尋常路的企業,已經悄然切換了賽道,準備化身為“車+軟件+互聯網平臺”三合一的出行巨頭。
野心是很大的,餅是很漂亮的,資本自然會調高預期。但這個宏偉的目標最終能不能實現,還要看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能否像大家預想中那樣飛速進化,如果幾個月、幾年后Robotaxi還在不停抽風,那這一切都只是泡影。
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事業,馬斯克是沒份了,讓特斯拉再次偉大,他倒是可以多盯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