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嚴格依據權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結合最新動態及歷史數據,最終觀點保持中立。結尾附有參考資料
17架運輸機轟鳴著降落在以色列軍用機場,卸下成箱的“地獄火”空地導彈、無人機和防空設備。此時距離以色列與伊朗宣布停火,才過去不到72小時。
機身上歐美國家的標志在陽光下格外刺眼——這不是和平的序曲,而是下一場戰爭的彈藥押運。
停火?更像是中場換彈。以色列剛和伊朗打完一輪高強度對抗,防空系統幾乎被拖垮。
伊朗發動了超過500枚導彈和近1000架無人機的飽和攻擊,以色列日均防御成本超3億美元,攔截率卻一路下滑到66%。
倉庫見底時,美德14架運輸機在6月19日緊急降落,送來“箭-3”反導系統攔截彈和“愛國者”導彈續命。不到十天,至少17架運輸機接力抵達,機艙里塞滿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套件和防空導彈。
這些裝備不是用來閱兵的——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已下令軍方制定新計劃,目標直指伊朗核設施與彈道導彈能力恢復,同時劍指也門胡塞武裝。
彈藥補給線背后是美國近乎無底洞的支持。今年1月美國剛批準80億美元對以軍售,包含精確制導彈藥和空對空導彈;3月又追加近30億美元,光重型炸彈就有35,500枚。
甚至連2026年才交付的CH-53K重型運輸直升機,也提前簽了訂單。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內塔尼亞胡要的,是立刻能燒起來的戰火。
當世界目光聚焦飛機卸貨時,加沙南部正上演更荒誕的戲碼。6月5日,內塔尼亞胡罕見承認:以色列正在武裝加沙的貝都因部族武裝,稱這是“保護以軍士兵生命的正確策略”。
但聯合國報告揭露,這支武裝的頭目亞西爾·阿布·沙巴卜,早被指控系統性劫掠人道援助物資。救援車隊屢遭攔截,面粉和藥品轉眼出現在黑市。
前國防部長利伯曼的批評更尖銳——這就是“內塔尼亞胡親自下令武裝的一群罪犯”。
這種“以亂制亂”的策略暴露了以方的困境:既想削弱哈馬斯,又拒絕承擔加沙治理責任。
聯合國人道事務辦公室發出警告:加沙秩序正在崩塌!民眾為搶糧喪命,而部族武裝的槍口對準的是救援卡車而非敵人。當地方黑幫被包裝成“安全合作伙伴”,加沙的人道災難已滑向深淵邊緣。
明知彈藥消耗趕不上補給,為何以色列還要雙線開戰?答案藏在特拉維夫的法庭里。6月30日,以色列媒體曝出內塔尼亞胡以“打擊胡塞”為由,推遲了本周本該開庭的貪腐案審判。
這場牽扯好萊塢賄賂、傳媒利益輸送的官司糾纏他五年,而戰爭成了他唯一的護身符。從2023年10月阿克薩洪水行動至今,內塔尼亞胡不是在戰場,就是在奔赴戰場的路上。
更微妙的是特朗普的配合。6月25日和28日,他連續兩次公開呼吁以色列司法系統“撤銷內塔尼亞胡的起訴”。
表面是盟友聲援,實則藏著美方的焦慮——特朗普怕極了內塔尼亞胡為自保再次引爆中東。
畢竟以色列已通知美國:本周就將打擊也門胡塞武裝的機場、電站和領導人據點。從加沙到紅海,炮火成了內塔尼亞胡最順手的擋箭牌。
以色列低估了對手的韌性。當歐美運輸機群穿梭補貨時,伊朗用一套“真假導彈陣地”戰術消耗以軍火力。
借鑒2020年公布的地下發射系統部署方案,他們通過“導彈農場”大范圍機動,分散以色列打擊火力,甚至故意暴露假目標誘敵消耗彈藥。這種策略讓伊朗在承受空襲后,仍能保持可觀的導彈反擊密度。
更關鍵的是本土防御調整。全國及時斷網阻斷遙控無人機襲擊,一周內抓捕近百名以色列特工,部分空域防空系統成功恢復運作。
這些動作讓伊朗在遭受打擊后,仍能維持對以色列的持續施壓。德黑蘭街頭雖蕭條,但反擊意志未潰——民眾撤離了,工廠卻在趕工下一批導彈。
特拉維夫街頭,內塔尼亞胡站在被伊朗導彈炸毀的廢墟前誓言報復;加沙黑市里,面粉袋上的歐盟標志尚未撕去,已明碼標價。
當聯合國官員看著援助監控屏幕上的紅點(物資車隊)接連消失時,他按下警報:加沙秩序正在崩塌。
歐美運輸機的引擎還在轟鳴,但卸下的每一枚導彈,都在為更深的漩渦加速。
參考信源:特朗普再次為內塔尼亞胡辯護,呼吁以色列檢察官“放過比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