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曉博
今天早上,人民幣對美元的離岸匯率再創特朗普當選以來的新高,已經升值到了7.15附近,最高見7.1493。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1534,也站上了7.15字頭。
下圖是特朗普公布“對等關稅”以來,人民幣離岸匯率走勢,將近3個月里升值了大約3.7%。
如果你在關稅形勢最悲觀的時候換美元,目前已經虧了3.7%。
人民幣為何這么強?未來會升值到什么水平?
其實早在去年底,我在展望2025年的時候就告訴大家(點擊查看原文):
1、中美會爆發更激烈的關稅戰,由此引發人民幣匯率的劇烈波動。如果關稅戰持續時間比較久,匯率或許會貶值到7.8左右。
2、中美最終會達成新一輪貿易協議,而且耗時將明顯短于第一輪(2018年4月到2019年12月)。等中美關稅戰緩解、簽約,人民幣匯率將重返7.2附近,甚至更高。
回顧這些預測,可以看到整體輪廓是正確的。中美貿易戰一度非常激烈,但這是“以空間換時間”,用非常激烈的145%以上的關稅出價,縮短了僵持期。
現在,中美不僅達成了倫敦框架,而且框架的細節也獲得了雙方最高層的批準,并簽署了。接下來,是把框架變成更詳細的協議,最終簽約。
相信特朗普訪華之時,就是協議達成之時,甚至是簽約的時候。
由于中美新一輪關稅戰的僵持期戲劇性變短,所以人民幣沒有貶到7.6或者7.8,只到了7.4285就開始掉頭了。
這是人民幣匯率變強的第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美元變軟了。
美元為何變軟?這里面可以細分為3個“子原因”。
一是特朗普的蠻干,一度讓全球資本撤離美國,帶來了美元、美債的下跌。大家擔心美國成熟、穩健的金融體系,被特朗普玩壞。
后來特朗普承諾不炒掉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一度緩解了這種擔憂。但最近,特朗普又想提前提名美聯儲主席,來打壓鮑威爾的影響力。這再度引發了市場的擔憂。
二是特朗普希望降息,想看到美元弱一點。
美元太強,會讓美國商品很難外銷,不利于制造業回流美國,也很難實現特朗普給鐵銹地帶選民的承諾(更多就業機會,更高的工資)。
美元之所以太強,是因為美元當前的利率明顯偏高,基準利率在4.25%到4.5%左右。正常情況下,利率應該是目前的一半,甚至更低一些。
目前的超高利率,是疫情后美國直升機撒錢帶來高通脹(通脹率一度超過9%)導致的,需要用高利率壓制通脹。
目前美國的通脹率顯著回落,但尚未回落到美聯儲的目標(不超過2%)。再加上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一直等等看,不急于降息。
三是美聯儲降息預期上升。
現在,美國的失業率反彈到了4.2%,關稅問題也正在化解,對通脹的推升作用或許不那么明顯。
所以,一般預測今年9月會降息,2026年會有更多次(5次到6次)的降息。明年5月以后,鮑威爾將卸任,特朗普會任命一個傀儡美聯儲主席,降息節奏會加快。
如果你現在到香港的銀行里存美元定存,會發現:6個月定存利率最高(3.6%到3.7%左右),12個月的反而要低一些,因為降息預期已經非常強烈了。
在美聯儲降息預期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美元當然會走軟。
下圖是美元指數,最近在加速下跌,已經到了96.67附近。
美元指數代表著國際金融市場對美元強弱、利率升降的預期,會顯著影響美元跟其他幣種的匯率關系。
比如美元對歐元也是貶值的:
對英鎊也是如此:
對新加坡元:
美元對韓元:
對美元升值最顯著的,是中國臺灣的新臺幣:
新臺幣為什么升值這么多?因為民進黨跪了,在跟美國的關稅博弈中無條件放棄自我,要什么給什么。
今年5月初,韓國央行行長曾在米蘭表示,包括新臺幣、韓元、日元等升值,都是美國要求的。這證實了,所謂“海湖莊園協議”不是空穴來風。
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包中,肯定包含了一項不會公開的內容:要求對美國存在貿易順差的伙伴貨幣升值。
至于每個貿易伙伴會如何做,是立即、無條件、100%滿足美國的要求,還是慢慢來,存在差異。臺灣省當局,顯然是最軟弱的。近期貨幣升值較多的,主要是亞太地區的貨幣。
對美國貿易順差比較多的越南和印度,反而沒有怎么升值,但可能會對美基本實現零關稅。
要么關稅很低,要么貨幣升值,要么減少非關稅壁壘,要么三者結合起來,無非是這些選項。
關于人民幣匯率,我維持之前的看法:
1、由于疫情后放水程度不同,通脹程度不同,人民幣匯率存在被低估的情況。如果沒疊加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合理的水平應該是5.5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
2、支撐人民幣內在價值的,主要是中國人的勤勞和日益提高的受教育水平。如果沒有西方的無理打壓,當前7.15的匯率,中國制造可以橫掃世界。在跟西方達成貿易協議的情況下,讓人民幣適度升值,避免貿易摩擦,做長遠生意是合理的。
3、如果中美能順利在9月初簽署協議,中間沒有大的波折,則人民幣將在年內重返7以內,明年隨著美聯儲更多降息,還可能升值到6.8左右,甚至更高一些。如果中間有波折(比如中美再起較大沖突),則匯率會有波動。
最近,中國央行在貨幣政策委員會二季度例會的新聞通稿里,再次強調“把做強國內大循環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一個重要信號。
這意味著,中國將進一步降低對出口的依賴度,提高國民收入和消費能力,用國內市場消化高產能。這也意味著,人民幣匯率會適當升值。
我之前提出過,中國要成為真正超級大國的三段論:
第一個階段,成為世界工廠,在絕大多數工業制成品上拿下世界第一,甚至50%以上的份額,靠出口拉動經濟;
第二階段,成為超過美國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讓世界離不開中國,獲得關稅談判主動權,經濟制裁的主動權。
第三階段,成為金融、科技強國(尤其是基礎研究,0到1的創新)。人民幣成為硬通貨、世界性貨幣,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科技創新上持續領先。
我們用40多年走完了第一個階段,現在要邁入第二個階段了。
辦法是提高財富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比,把下圖中不斷走低的曲線拉上來。
老百姓有錢了,有能力消費了,中國才會真正富強,擁有貿易主動權。
如果政策得當、制度不斷優化,第二個階段再用20到30年就可以完成。
然后是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它或許能在第二個階段完成后10年或20年達成,關鍵看政策,看制度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