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人能否成大功、立大業(yè)、成大器、做大事,主要的決定因素有三大點,第一點是勤儉,這一點占比很大,但卻大部分都能做到;第二點是時運,這一點占比很小,但卻只有一半的機會;第三點是選擇,這一點占比也很小,但能每次都選對的概率卻十分稀少,這也是為什么說,古往今來,成大事業(yè)、大學問的人寥若星辰的癥結所在。
雖然大家都知道“選擇大于努力”,但是為什么選擇這項能力,卻直接降維式的過濾了大部分人,其中的奧秘就是“人生最難是選擇”。為了好好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民間流傳很廣的“父子騎驢”這個寓言故事來進行剖析,為你揭開隱藏在選擇背后的真相。對于父子騎驢這個故事,它的真實來源至今可能存在爭議,有人說出自《笑林廣記》,但檢索通行本《笑林廣記》未曾發(fā)現(xiàn),也有人說出自《伊索寓言》,但檢索通行本《伊索寓言》也未曾發(fā)現(xiàn)。但這個故事,卻在民間流傳頗廣。
父子騎驢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有一對父子,牽著一頭毛驢進城,路人看到他們有驢不騎,就議論紛紛,說這對父子真傻,明明牽著一頭驢,他們父子都不騎。這個父親一想,還真是,于是就讓兒子騎著,走了一段路之后,路人又議論紛紛,說這個兒子太不孝順了,自己騎著毛驢,卻讓父親在地上走。這個父親一想,也對啊,于是就讓兒子下來走,自己騎著驢,走了一段路之后,路人又議論紛紛,說這個當?shù)奶菪牧耍趺慈绦淖约候T著毛驢大搖大擺,卻讓這么小的兒子在地上走呢?
這個父親聽到路人這樣議論,覺得過意不去,就讓兒子和他一起騎著驢,走了一段路之后,路人又議論紛紛,說這父子倆太殘酷了,居然兩個人騎著這么瘦弱的驢,不怕把驢累死嗎?這個父親和兒子商議,要不他們父子倆把驢抬著吧?結果,他們倆吭哧吭哧的把驢抬著走,走了一段路之后,路人又議論紛紛,說這對父子真是大傻瓜,明明有驢不知道騎,還將驢子抬著,這是“腦袋被門擠了還是咋的”?這樣,故事是不是又繞回去了?
看完這個故事,是不是覺得特別幽默,有驢不騎有人要說你笨,兒子騎驢有人說兒子不懂得尊老,父親騎驢有人說父親不懂得愛幼,父子同騎有人說父子不愛護動物,父子抬驢有人說他們有驢不騎實在太傻。你看,無論他們怎么做,都有人議論,無論怎么選擇,都有人評說。所以,最后把這對父子也整不會了,這到底是騎驢,還是不騎驢,一下子成了一個兩難的問題。
其實呢,這對父子就是太在意路人的看法,結果導致無論怎么做,都被人議論。俗話說“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如果太過在意別人的說法,那就無法活出自己了。人活一世,不要活在別人的嘴里,而要活在自己的人生里,誠如但丁所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而這種敢于直面自己的選擇,往往是走向成功的“萬里長征第一步”!
通過“父子騎驢”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你做什么選擇,都不能令所有人滿意;無論你做什么抉擇,都會留下或大或小的遺憾。所以,不要太過在意路人的看法,誠如《五燈會元》所說,“但知行好事,不用問前程”,只要堅持做有意義的事,可能無論怎么選,都是對的,畢竟“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不過,從“父子騎驢”這個故事中不難發(fā)現(xiàn),選擇這項能力,看似十分簡單,但卻在關鍵時刻成為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殺手锏”。沒有人能夠一直選對,但是卻有人能夠通過實踐,對每次選擇都能做出最優(yōu)的判斷,從而在關鍵時刻,抓住機遇,成功逆襲。最后,也殷切地希望,大家都能做對選擇,成為人生贏家!
【本圖文由“尚書臺”新媒體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金蘭,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復制、翻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