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我最近在聽李辛老師的臨證課,剛好聽到一個還挺有意思的觀點,跟我近期的思考特別契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他講“不要過那種頭懸梁、錐刺股的生活,短期來看可能會集中力量取得一個成就。但長期來看,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家人,身心都是有害的。”
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我暫停工作專心休養已經有8個月的時間了,現在特別、特別贊同這句話。
遙想我在2017、2018年還寫過諸如“人為什么要努力”、分享自己巔峰時期可以“一天工作16小時”的文章……(扶額)當年真是不是天高地厚,現在看來都是黑歷史了。
在人生的前31年,我幾乎一直在一種慣性中輪回:集中發力一段時間,辦成一件“大事”,完結之后,身體和精神都繃不住了,再休息很長一段時間,把垮掉的身體重新養回來,周而復始(諸如小時候突擊考級練一整天琴,高三挑燈夜讀,大學考試周抱佛腳,畢業后做博主副業的時候深夜批量趕稿子,開個訓練營,盯購物節大傳播,考個研之類的)……
其實今年上半年,以前的客戶還有找過我三次,想要重新做老業務線的內容;但是去年“急流勇退”是我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做出的決策,出于對風險、收益、自己身體和精力各方面的綜合考量,所以我一點都沒猶豫,果斷再次拒絕了。
雖然這8個月因為懷孕身體遭了不少罪,但是最近見過我的身邊人都一致認為,我今年整體呈現的精神狀態已經和去年判若兩人。我瑜伽老師說,去年及更早的年份,我每次上課,感覺人都是蔫的,像是“飄進教室里”了一樣,做動作也沒什么力氣,一堂課上10min就沒電了;現在盡管天天在嗷嗷“這里疼,那里也疼”,但整個人是有神采的、面色紅潤的,即使是孕反吐到什么都吃不下的時候,臉色也比去年要好,孕晚期了還能練完全程。
就很神奇對不對,雖然天天都在各種不舒服,但其實精神和體力都已經next level了。
除了體力變好之外,這幾個月還收到一類特別讓我開心的反饋,是關于我的朋友們,有時和我分享一些自己公司的事,或者去做企業咨詢的經歷,問一些我的看法。他們說我現在“一眼就能切中要害”,而以前我是看不了這樣的準確度和深度的。
唔,我來想想怎么形容這種狀態,才能讓讀者朋友們更準確地get到我的意思呢?
大家都跑過800m或者1000m對吧,當你跑得特別快的時候,即是已經越過了終點線,你知道自己應該停下來,也很難馬上停下來,還會在往前沖出去一段。如果你一直以一個節奏在朝著一個方向奔跑,就好像在一個恒定速度、恒定角度的傳送帶上,你看所有的事物和問題,其實都不是它們原本的模樣,而是疊加了你行進中的這個角度和速度,只是因為你身在慣性中,所以不知道“你已經疊加了”這件事。
那可以想象,你做的決策,是基于這個“走哪兒帶哪兒”的角度和速度的,并不算客觀中立的判斷;你給別人的建議,也是你“站在傳送帶視角”看到問題之后的建議,帶有強烈的自己的慣性,而并不一定真的適合對方。
而且人習慣了高速之后,就會很恐懼停下來。就會為了讓自己“不要閑著”,拼命去做很多事,通過忙碌來形成充實的假象。
這個就很像800m跑步考試沖過終點之后,一旦停下來,突然感覺血都涌到臉上了,又紅又脹,非常難受;腿也開始酸軟和疼痛了,一不小心就要坐在地上的感覺。可是,你在跑步的時候,身體是沒有這么強的不舒服的感受的,剛一停下來就會有。因此,你會不敢停下。
那種“頭懸梁、錐刺股”的特別努力的狀態,就好像去參加800m跑步考試一樣,你會一股腦往前沖,但是可能很快體力就耗盡了;如果慢慢跑,一點點鍛煉耐力,日積月累,一天下來能跑幾公里也不覺得疲累。
我覺得自己之前就像一直在800m沖刺,累倒;再換一件事,再考一次800m,再累倒……由此周而復始。
身體和精神一直處于一種開散的狀態,就像一個手機,邊充電邊放電,留下的電量始終不足5%,隨時在關機的邊緣。創業要考慮各方面的細節特別多,釘釘需要隨時待命第一時間響應客戶,做傳播又要考慮風險生怕出紕漏,真的是“連睡覺都在神經緊繃”的狀態。而且我21-24年不是還同時在北大讀MBA嘛,前兩年有考試,第三年有論文,雪上加霜繼續耗電。還有各種社交……得嘞,5%的電量也給耗到1%了。
前面說的,無論是精氣神看起來更好,還是朋友們反饋我在商業上的評論更有深度更準確了,其實只是因為,我從原來的慣性中脫離出來了而已。
意味著我不在那條傳送帶上,所以看待事物的角度是相對中立客觀的,不帶我原本的角度和速度;意味著我不是一邊放電一邊充電,而在持續地給精神和身體充電,僅此而已。
你看,手機電量足的時候,一般用起來都比較順暢,不怎么卡頓;電量不足的時候插著充電器用,就又燙又卡。
人的改變有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二階段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階段是“知道自己知道”,第四階段是“不知道自己知道”。這就是一條完整的覺察、看見自己的慣性,再到改變、形成新的慣性的過程。
最難的就是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慣性慣性,就是因為太習慣了,所以很難看到。接觸修行之初,剛開始練習轉念的時候,我可興奮了,覺得自己進步好大,能看到以前這么多自己沒注意到的地方。現在已經4年了,顯而易見的“黑點”早都被挑完了,剩下的大量的是隱性的、猶如冰山水下部分一樣的念頭和慣性,壓根看不見。
而“停下來”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讓你“被迫”放下自己原本的角度和速度,讓你脫離那些頑固的慣性,回到一個相對靜止的狀態,這樣才能看到事物本身的面貌。
因為回歸了“本來面貌”,我越來越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清晰自己做什么“又開心又不累,足夠稀缺,而且對他人價值很大”,清晰自己下一步要往哪里走。順便對苦覺有了更深刻的體悟,更深刻地理解了生活,提升了身體和心識覺知的敏銳度,還有一只治愈人心的活潑小崽……在這樣的“大禮包”面前,身體的疼痛真的不算什么。
我們現在特別喜歡逗小崽,跟TA做一種游戲,把手(或者貓爪)放在我的肚皮上輕輕戳,TA的小手手會放在對應的地方,就好像兩個人(或者貓)隔著肚皮擊掌一樣。玻姐和劉同學都很喜歡這種互動,他倆經常來戳著玩。
我有好多想玩的東西、想去的地方,之前一方面是總有“更重要的事”排到前面輪不到它們,另一方面有些活動成年人自己去玩會感覺差點意思、不夠盡興。接下來幾年終于可以借口“帶娃”去滿足自己憋了很久的貪玩的心和好奇心了,哈哈哈哈哈……
松弛不是刻意做出來的,而是當你清晰了自己想要什么、想要去往哪里,外界的變化、別人的行為和觀點,對你的影響就會變小。
人的痛苦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不知足,明明只有7分力氣,非要去爭取10分的生活;只有10分力氣,卻要追求12分的生活。我以前經常拿自己的腦力做標尺,覺得應該像“傳統意義的創業者”一樣,從早忙到晚,卻不顧心力和體力的基本盤;不想放下高消費,賺的多花的也多,不想精簡“看起來有價值的社交”,只能持續消耗自己?,F在極簡生活,降低消費,少操心少思慮,少社交,幸福感高多了。
同理,有的人留在大城市就是很拼很累,退一步去二線城市就會舒服很多;有的人明明腦力體力都不夠維系一份大廠工作,硬要爭取,即使進去了也會如履薄冰,時間久了健康會出問題,其實退一步也許更合適。
我再也不可能回到以前那種“精神緊繃,努力過度,電量耗盡”的工作生活節奏中了。嘗試過、體驗過才知道什么是真的好。
等我卸貨完,帶(玩)娃夠了,想恢復工作了,重啟一個事業,我也再也不會總是想著“大干一場”了。我只想像慢跑一樣地工作和生活,不為了幾分幾秒到終點,而是享受這個跑步的過程。享受我的事業,享受和人打交道的過程,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不錯過崽崽人生中每一個“第一次”、每一個重要時刻……
積累下來的公里數,說不定比之前“頭懸梁,錐刺股”的姿態,考了N場800m的總和還要多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舒服的節奏呀~
我們下周四14:00見~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