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早就說過,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防備個人沖動的欲望,就像防守城池一樣;守住自己的嘴巴,就像拴緊瓶口一樣。
不論是防備個人沖動的欲望,還是守住自己的嘴巴,本質(zhì)上,就是安身立命,以及所謂的“明哲保身”。
很多人不理解,閉上嘴巴,跟明哲保身,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關(guān)系可就大了。嘴巴太多的人,不僅不會幸福,還會招惹來諸多的麻煩和禍事。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一個提醒:守不住嘴巴的人,再努力,都會特別命苦。
02
嘴巴太多,這是為人處世的大忌。
每個人,都需要花兩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花六十年的時間學閉嘴。
說話很容易,可閉嘴就特別困難了。
說話,這是人之本性,只要你沖動了,那你就會想說話。
閉嘴,這是反人性的,需要你克服想要說話的沖動和念頭。
人在江湖,為什么需要閉嘴呢,不是說越巧舌如簧越好嗎?
并不是越巧舌如簧越好,而是越守口如瓶越好。畢竟,說話容易“說多錯多”。
說得越多,錯得也就越多。有可能,你的某句話,連得罪了別人都不知道。
與其揣度別人的心思去說話,不如閉上嘴巴,保持沉默,基本都不會得罪人。
03
口無遮攔的人,都沒有什么好人緣。
一個問題:好人緣,是不是“說”出來的?
表面上看,好人緣是“說”出來的。可實際上,好人緣并不是“說”出來的,而是“不理人是人非”做出來的。
你口無遮攔,說了別人的是非、壞話,那你覺得,別人會對你有好態(tài)度嗎?不會的。
你啥都喜歡說,把別人的隱私、缺陷都說了出來,那你覺得,別人會跟你友好嗎?不會的。
嘴巴能說會道,這固然是好事。可問題是,再怎么能說會道的嘴巴,也總有說錯話,得罪人的時候。
你看那些老江湖,從來都不會侃侃而談,只會偏于一隅,保持沉默,哪怕你問他們一些事兒,他們都會打太極。
這,就是真正的人情世故,也是真正的明哲保身之道。
04
守不住嘴巴的人,再努力,也都命苦。
東漢末年有一大才子,楊修。
楊修天生聰慧,還是豪門大族的子弟。父親楊彪,更是東漢末年的重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種。
在曹操時期,楊氏一族投靠了曹操,楊修也到了曹操手下工作。對于有才華的楊修,曹操很是欣賞。
可楊修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嘴巴太多,不懂得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
一次兩次點破曹操的心思,曹操不介意。可在漢中戰(zhàn)場前線,楊修竟然看破說破曹操“雞肋”的心思,逼得曹操不得不殺了楊修祭旗。
這說明了什么?
本事再大,才華再高,也都會被“嘴巴”所拖累。
反觀同時期的司馬懿,沉默寡言,潛龍勿用,隱忍待發(fā),竟然笑到了最后。
05
寫到最后
說話,看似好事,可如果口無遮攔,那就是壞事了。
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能說什么,不能說什么,這都是有講究的。
尤其是在名利場上,嘴巴一多,可能樹敵的概率就更高了。
與其說多錯多,不如閉嘴不談。
正如《增廣賢文》所言:“聞事不說,問事不知。”
聽到什么,都不要說出來;別人問你什么,都要回答不知道。
嘴巴閉上了,是非矛盾就減少了,處境安穩(wěn)了,日子也就好過了。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