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伊朗的新聞太多,以至于搶了俄烏前線的風頭。這幾天的戰爭情形其實對烏克蘭很不利。一是俄軍加大了對前線的攻擊態勢,更多有經驗的士兵被派到前線參與進攻,尤其是蘇梅方向面臨的進攻更加猛烈。蘇梅市有失去的風險。二是俄軍加大了無人機和導彈進攻烏克蘭城鎮的力度。烏克蘭的防空系統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
對于俄軍來說,庫存武器彈藥消耗很大,生產端的產量也趕不上前線巨大的消耗量。正常的邏輯是要省著點用,反正速勝烏克蘭是不可能的。同時,俄軍的人海戰術造成了巨大的傷亡率,靠人海沖鋒已被證明是事倍功半的行為,這么玩兒并不明智。
但俄軍為啥要這么做?這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一,由于歐美的制裁,俄羅斯本土經濟一直在惡化,各行各業都很難干。但唯獨軍工產業異常興旺。這個行業解決了大量人口的就業,對戰時經濟的貢獻很大。打個比方,這就像一輛“生死巴士”,一旦停下來就會爆炸。在歐美還在進一步加大制裁的情況下,俄軍在前線打的越兇,對軍工產業的需求就越大,反倒能促進經濟發展。這真是一個殘酷的笑話。
二,又是因為俄羅斯國內年輕人就業不暢,疊加俄軍提高了參軍補貼。在這個夏天,主動報名參軍的人居然變多了。俄軍最擔心的兵員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緩解。這才是俄軍重拾人肉沖鋒的原因。
三,俄軍內部層層加碼的KPI考核讓軍令執行走了樣。如果總部命令今晚攻占某村莊,執行部門會把命令修改為某鎮,而一線長官會把命令變成某幾個鎮。只有這樣才能完成任務——攻占的地域越大,調動的資源才能越多,最終考核才能過關。但這種方式帶來的問題也很多。比如支援的友軍經常誤入烏軍陣地,這些人被抓俘虜之后方才明白收到的信息是錯誤的——對方說好了今晚已經攻下A鎮,讓我們配合攻打B鎮,結果A鎮還在烏軍手中。
四,俄羅斯國內物價還在走高,甚至連最普通的土豆價格都在飆漲。據說很多人買了土豆制造伏特加,一下子把土豆價格炒高了。據統計,自開戰以來,俄羅斯的酒精消費量一直在快速增長。有人戲稱伏特加是拉動俄羅斯經濟的“第二引擎”。看來多喝伏特加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這讓我想起了羅曼諾夫末期的社會風氣,無數的青壯年男人被驅趕到了前線,有的甚至六個人才能分到一桿槍,但前線的伏特加供應卻始終沒停頓。對于俄羅斯人來說,酒精就是一種信仰,只要有伏特加在,暫時就可以忘記一切煩惱,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怕前線當炮灰。也有人表示,伏特加消費指數與俄軍戰斗力強不強有密切關系。這段時間伏特加消費指數飆漲,從另一個角度佐證了俄軍為啥攻勢很猛。
當下這種高強度的進攻必然是不可持續的,它透支的是俄軍未來的戰斗能力。從戰爭開始就已經證明,那種靠集團沖鋒式的作戰模式已經落伍,但在官僚習氣嚴重的俄軍內部,很多作戰方式不是輕易能改掉的,主要原因是里面牽扯到大量軍官的利益。也許對有些人來說,也許大炮一響,真的是黃金萬兩。但對于另一些人來說,尸骨無存,親人落淚,悲劇日日上演,不知何日是個盡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