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搞了個大動作,批準向以色列出售價值5.1億美元的彈藥,包括7100多套JDAM制導套件,能組裝成7000枚精確制導炸彈。這可不是小數目,相當于以色列空軍一下子多了一支“炸彈大軍”。
為啥美國這時候給以色列送彈藥?
說白了,就是要把以色列打造成中東的“超級堡壘”。以色列一直盯著伊朗的核設施和導彈基地,美國這是在背后撐腰,讓以色列有足夠的火力去壓制伊朗。這些JDAM炸彈可不簡單,價格比巡航導彈便宜多了,幾萬美元一枚,卻能實現“指哪打哪”。比如MK-82型炸彈配上制導套件,能精確打擊地面目標;BLU-109型鉆地炸彈專門對付地下掩體,像伊朗納坦茲核設施的地面建筑就被這種炸彈炸得夠嗆。
美國這么做,一方面是鞏固和以色列的戰略同盟,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以色列的頻繁打擊,削弱伊朗的地區影響力,甚至引發伊朗內部動蕩。畢竟,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已經放話,只要伊朗恢復核計劃,以色列隨時可能再動手。
以色列有了7000枚炸彈,伊朗的麻煩大了?
以色列這次拿到的彈藥,直接瞄準了伊朗的“命門”。首先,伊朗的核設施和導彈基地是以色列的重點目標。比如納坦茲核設施,以色列空襲后切斷了電力供應,導致地下離心機受損,雖然沒完全摧毀,但短期內伊朗的鈾濃縮能力肯定受影響。
再比如福爾多核設施,雖然深藏地下100多米,普通炸彈炸不透,但以色列可能通過持續轟炸周邊設施,慢慢消耗伊朗的防御能力。 更關鍵的是,以色列的打擊策略正在從“一次性突襲”轉向“常態化壓制”。過去以色列可能隔幾年搞一次大動作,但現在有了美國的彈藥支持,他們可以定期派戰機進入伊朗領空,甚至像這次空襲一樣,戰斗機直接飛到德黑蘭上空投彈,而伊朗空軍卻毫無還手之力。
這背后的原因很現實:伊朗空軍主力還是50年前的F-14、米格-29等老古董,連以色列的F-15、F-16都打不過,更別說F-35了。以色列的F-16I“雷暴”雖然空戰性能一般,但對地攻擊火力超強,掛滿炸彈就能大搖大擺進伊朗領空。
伊朗要買殲-10?中國武器能不能頂住以色列的轟炸?
伊朗現在腸子都悔青了。早在2020年,中國就愿意以優惠價格向伊朗出售殲-10C和紅旗-9防空導彈,甚至允許用石油交換,但伊朗卻選了俄羅斯的蘇-35和S-400。結果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自己都不夠用,伊朗只能干等。
這次以色列空襲,伊朗空軍連升空的勇氣都沒有,防空系統被以色列反輻射導彈打得七零八落,徹底暴露了裝備落后的問題。 要是伊朗真買了殲-10,情況可能大不一樣。殲-10C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5E導彈,超視距攻擊能力遠超伊朗現有的F-14和米格-29。霹靂-15E射程超過145公里,能在以色列加油機進入敘利亞上空時就發起攻擊,迫使以色列后撤加油機,縮短戰斗機的作戰半徑。
這樣一來,以色列F-15、F-16想進入伊朗領空就得掂量掂量,只能靠50架F-35撐場面,空襲效率會大幅下降。 不過,中國現在可能不太愿意賣。一方面,伊朗軍隊在實戰中表現拉胯,要是買了殲-10卻用不好,會影響中國武器的口碑;
另一方面,伊朗內部被以色列滲透得厲害,存在技術泄密風險。看看巴基斯坦,2020年果斷買了殲-10CE和紅旗-9,這次印巴沖突中直接把印度的陣風戰斗機打下來,徹底扭轉了空中劣勢。伊朗要是早學巴基斯坦,也不至于被以色列炸成這樣。
結語:武器背后的“站隊”邏輯
以色列靠美國彈藥撐腰,伊朗想買中國武器救命,這背后折射出中東的地緣博弈。美國用“彈藥外交”鞏固盟友,以色列則充當其在中東的“打手”;中國武器性價比高且不附加政治條件,但伊朗過去的猶豫讓自己陷入被動。未來,伊朗能不能抓住機會,從“美俄依賴”轉向“自主防御”,或許就看這一次選擇了。畢竟,戰場上的勝負往往就在裝備代差的一念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