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陸爍宜
來源丨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丨陸爍宜
編輯丨鄭琳
5月21日,長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裕集團”)IPO申請獲受理,成為今年滬市主板受理的首個IPO申報項目。6月13日,該公司進入問詢階段。
招股書顯示,長裕集團是一家鋯類產品及特種尼龍產品供應商,產業主要應用于汽車、通信、消費電子、高性能陶瓷、醫療等領域。2022—2024年(報告期),長裕集團的營收分別為16.69億元、16.07億元、16.37億元,雖未能實現大幅增長,但總體保持穩定。
時代商業研究院發現,長裕集團前五大客戶群體并不穩定,其中第一大客戶為關聯方,2024年長裕集團的營收回升,與其當期對該第一大客戶的銷售激增有關。此外,長裕集團報告期內還曾出現另一名前五大客戶,且招股書中未披露與該客戶的交易背景信息,雙方相關收入真實性及是否存在關聯交易仍未知。
5月27日,就公司業績波動及盈利能力、第一大客戶為關聯方、與前五大客戶的真實交易背景等問題,時代商業研究院向長裕集團發送郵件并嘗試致電詢問。7月1日,時代商業研究院再次致電該公司,但截至發稿,對方仍未回復。
鋯類產品貢獻近七成業績,第一大客戶為關聯方
招股書顯示,長裕集團成立于2019年,由劉其永、姜益軍等20名股東共同出資設立。截至招股書簽署日(2025年5月13日),劉其永、劉策父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共計控制其53.20%的股權。
目前,鋯類產品是長裕集團的核心業務板塊,為其創造約七成的收入。招股書顯示,根據東方鋯業(002167.SZ)2023—2024年年報披露的數據測算,同期長裕集團氧氯化鋯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比例分別為31.51%、29.90%,是該行業的龍頭。
而受到鋯類產品售價下降的影響,報告期內長裕集團的營收并未實現大幅增長。
報告期各期,長裕集團的營收分別為16.69億元、16.07億元、16.3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57億元、1.88億元、2.05億元。由此測算,報告期內長裕集團營收、歸母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0.95%、-10.79%。
長裕集團在招股書中稱,2023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受鋯英砂及其他主要原材料市場價格下降影響,公司鋯類產品銷售單價及銷售收入下降,2024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較2023年有所回升。
時代商業研究院發現,2024年長裕集團業績回升,主要是受第一大客戶采購額激增驅動。
報告期各期,長裕集團第一大客戶均為第一稀元素化學工業株式會社(下稱“第一稀元素”,股票代碼:4082.T),長裕集團對其實現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56億元、1.16億元、1.50億元,占長裕集團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37%、7.22%、9.17%。其中,2024年長裕集團對第一稀元素的銷售金額同比增加了3411.34萬元,高于當年長裕集團總營收的同比增加額(2973.14萬元)。
然而,Wind數據顯示,2024—2025財年(前一年4月1日至當年3月31日),第一稀元素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10.12%、-2.06%,營收持續下滑,而2024年第一稀元素對長裕集團的采購額卻同比增長29.40%,與第一稀元素整體營收的變動趨勢并不一致。
需注意的是,第一稀元素是長裕集團控股孫公司山東廣垠廸凱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廣垠廸凱凱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參股股東,因此是長裕集團的關聯方。
那么,長裕集團對第一稀元素的銷售定價是否公允?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長裕集團對第一稀元素的銷售均價分別為1.95萬元/噸、1.44萬元/噸、1.33萬元/噸,跟對非關聯方的銷售均價差異率分別為0.47%、-2.89%、-2.29%,即2023—2024年,其對第一稀元素的銷售均價低于非關聯方。長裕集團并未解釋造成上述差異率的原因,僅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向第一稀元素銷售氧氯化鋯產品的均價與非關聯方售價基本一致,交易價格公允。
神秘客戶退出前五大客戶之列,招股書未披露相關交易背景信息
除了第一稀元素,報告期內長裕集團前五大客戶群體存在明顯變動。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長裕集團前五大客戶的集中度分別為26.49%、20.35%、22.91%,整體有所下降。
其中,2022年長裕集團的前五大客戶分別為第一稀元素、SN(USA)INC.、國瓷材料(300285.SZ)、ELEMENTIS集團、MATERIAL TRADING COMPANY,LTD(下稱MTC);2023年,SN(USA)INC.和MTC退出前五大客戶之列,而潮州市豐業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潮州豐業”)、淄博加華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淄博加華”)新晉為其前五大客戶;2024年,四川鴻泰鋯業有限公司、索爾維集團、江蘇易初新材料有限公司取代國瓷材料、潮州豐業和淄博加華,成為長裕集團的前五大客戶。
在不斷變更的大客戶中,MTC頗為神秘。
招股書顯示,2022年,MTC是長裕集團的第五大客戶,對長裕集團的采購額為6000.21萬元,占比為3.60%,采購商品為鋯類產品。然而,2023—2024年,該公司已退出長裕集團前五大客戶之列。
盡管曇花一現,但是時代商業研究院發現,截至2024年12月31日,長裕集團報告期內共簽署了19張重大銷售合同(合同金額在1200萬元以上),其中MTC獨占4張,合同價款分別為376.9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701萬元)、253.4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16萬元)、213.2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28萬元)、184.7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24萬元),履行期限或簽訂時間基本集中在2022年前三季度。
相比之下,第一稀元素僅有2張大單上榜,合同金額分別為207.3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86萬元)、1474.00萬元,履行期限或簽訂時間分別為2022年1月、2024年1月。
值得關注的是,在長裕集團的招股書中,MTC僅出現了5次,且未披露該公司的任何背景信息。因此,長裕集團對MTC銷售收入的真實交易背景及是否存在潛在關聯交易等信息目前仍是個謎。
通過公開渠道,時代商業研究院搜索到一家名為Material Trading Company Ltd.的企業。官網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總部位于日本東京,主營稀土,產品覆蓋鈧(Sc)、釔(Y)等。
而根據東方鋯業2023年年報,該公司接受政府補助的項目中,存在從氯氧化鋯廢母液提取稀土鈧的研究及產業化項目。而長裕集團向MTC銷售的鋯類產品,最終也可能被其用于提煉稀土鈧,與上述同名日企在主營產品上或存在重疊。
(全文2356字)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時代商業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