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以“不確定時代:開放重塑增長”為主題的第十一屆歐洲論壇(巴黎)在巴黎工商會舉行。中歐政商學界代表圍繞“中歐雙方如何通過技術交流、投資合作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如何為產業增長注入確定性的動力”等議題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探尋方向。論壇認為,只有以開放擁抱機遇,用合作戰勝挑戰,就能一起譜寫更加繁榮的新篇章。
本屆論壇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巴黎大區工商會聯合主辦。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中國駐法使館公使陳棟,法國前外交部長韋德林( Hubert Vedrine ),法國前衛生部長韋朗( Olivier V é ran ),巴黎大區工商會會長多米尼克 · 雷斯蒂諾( Dominique Restino ),路威酩軒集團秘書長馬克 - 安托萬 · 雅梅( Marc-Antoine Jamet )等出席論壇。
雷斯蒂諾會長致歡迎詞。
論壇伊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管理學教授汪泓視頻致辭。汪泓院長表示,在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唯有 “ 開放 ” 才能在不確定中創造確定性。時值中歐建交 50 周年之際,中國和歐洲作為全球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可為當前不確定性的時代注入更多的確定性。法國是歐盟第二大經濟體和歐洲的重要創新力量,中法兩國都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致力于加強全球治理合作。兩國經貿合作已拓展至多層次、多領域、多維度,尤其在醫療健康、大消費、能源和科技等領域的經貿合作,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中歐、中法之間的緊密合作,本身就是穩定之錨、機遇之源 。
汪泓視頻致辭。
雷斯蒂諾 致歡迎辭 時 表示: “ 在當前諸多快速變革下,如價值鏈重組、可持續發展挑戰加劇、經濟主權日益受到重視等,法中關系正開啟全新篇章。法國企業亟需順應時代變局,而中國是諸多領域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也是法國企業的重要市場 —— 對法國優勢產業企業而言更是如此。但同時也應看到,中國市場正經歷深刻轉型,產業格局與監管態勢也在持續演進。 ” 他進一步強調了法國在醫療健康、能源、農食產品、消費品及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全球頂尖優勢,指出法國企業 “ 輸出的是質量、信任與創新三重價值 ” 。同時,他還著重闡明《法國 2030 》投資計劃是該國強化產業主權、支撐創新體系、培育全球競爭力產業的關鍵抓手。 他指出,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開放是一個戰略抉擇 —— 它意味著深化對話、提升適應能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巴黎大區工商會正是秉持這些精神服務海內外企業,也將繼續深化與來自全球的伙伴尤其是中國伙伴的合作。
陳棟公使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形勢呼喚中國與歐洲攜手,共同應對變局,探索增長新路徑,維護全球繁榮穩定。他指出,今年是中歐建交 50 周年。 50 年來,雙方逐步構建起深度融合,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雙方年貿易額從 24 億美元增至 8000 億美元,雙向投資從零增至 2600 億美元。作為中歐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法雙邊貿易額從建交時 1 億美元增長至 800 億美元;雙向投資合計超過 280 億美元。中法合作成果豐碩,雙方受益良多。
陳棟公使開幕致辭。
進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如何把握新機遇,創造中歐、中法合作新的增長點,陳棟認為一是正確看待彼此發展,主動擁抱競爭合作新常態;二是激發創新合力,實現優勢互補;三是深挖貿易潛力,便利雙向投資。他指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正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內需,這也為法國優質農食產品、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提供了廣闊空間。建議法國企業追蹤中國消費新趨勢,利用跨境電商平臺、社交平臺等手段,更快、更全面、更直接地面向中國消費者。同時,我們也鼓勵各自企業到對方國家投資興業,希望法方提供更加公平、公正、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當前,法國大量中小企業對中國市場感興趣,但又不了解中國,我們愿與法方機構加強協作,幫助法國中小企業邁出對華投資第一步。他表示,今年是中歐關系的 “ 大年 ” ,中歐之間有很多重要積極議程。期待雙方以此為契機,推動各項積極議程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我們雙方還要擴大相互開放,妥處經貿分歧,共同開創中歐合作共贏的下一個 50 年。希望法國繼續在歐盟內部發揮積極作用,以務實行動鋪路架橋,以中法合作助力中歐關系蓬勃發展。
拉法蘭在主旨演講時表示,世界進入動蕩不安的時代,而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中國是和平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從未對外挑起戰爭,只有被動捍衛自己的權益。因此,中國是值得信賴的和平的合作伙伴 。 他強調, “ 合作有一個敵人,這個敵人就是無知 ” ,相互理解對于構建協作、開放的法中關系至關重要。展望法中關系的未來,他表示,首要任務就是增進共識,并對此提出建議: “ 我們歐洲人必須付出更多努力去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化,了解中國是什么;而我們的中國朋友也必須理解歐盟是什么 —— 這是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創新性建構,是民主國家匯聚在一起并通過長期的協調過程自然而然地共同決策的產物。 ” 他表示 ,相較于關注當前全球環境中的短期變化,長期戰略更為重要。他指出聯合國安理會改革、人工智能發展與監管合作是中國和歐盟可著力尋求富有成效合作的關鍵領域。 “ 若對未來缺乏共同的愿景,則我們在當下無法成為良好的伙伴。正因如此,我認為專家學者、管理者、企業家、民間社會力量等各方必須攜手努力,確保我們的日常合作能在長期發展中更富有積極性和建設性。 ”
拉法蘭作主旨演講。
韋德林 在主旨演講中 ,法中有堅固的友誼,也存在著分歧。分歧不可怕,主要是能夠彼此尊重,用友誼來彌合分歧。法中合作過去有很好的范例,也有顯著成果,我們要總結經驗,面向未來,共同迎接挑戰。他指出,法中關系蘊含著 “ 欽佩、相互吸引和張力等等元素,共同譜寫了一段佳話 ” ,但也強調了法中有必要共同正視當今全球環境的現實,包括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及隨之而來的所有影響。他認為美國局勢的演變對全球秩序至關重要,而歐洲 “ 受特朗普的影響最為深重 ” 。在論及美國主導秩序近期的變化屬于短期還是長期性質時,他進一步指出 “ 建議大家不必再期待親全球化的美國朋友會回歸 ” ,并斷言 “ 我們身處不同往昔的世界,但各方所受沖擊不盡相同 ” 。他闡述了這些事態發展將如何使歐中關系復雜化的可能路徑,并指出歐洲內部在此問題上存在分歧: “ 目前相對多數派主張強化自我保護,而活躍的少數派則認為此舉不明智,提出 ‘ 我們或許需要自我保護,但整體上必須開展合作 ’” 。在提到 “ 即將面臨的艱難時刻 ” 時,他強調這些挑戰恰恰印證了構建穩固中法關系的重要性。最后他指出,當前變局為中法深化合作創造了機遇,并強調綠色轉型與科技發展是雙方潛在合作的關鍵領域,因為法國在電動汽車等領域具備 “ 頂尖專業能力 ” ,而中國則擁有 “ 卓越技術實力 ” 。
韋德林作主旨演講。
論壇上,韋朗前部長等嘉賓圍繞 “ 中法大健康產業開放機遇 ” ,雅梅秘書長等嘉賓圍繞 “ 中法大消費市場的增長驅動 ” 等議題展開圓桌討論。 韋朗 強調,中國醫療創新領域取得了快速發展,并討論了醫療衛生合作對中歐關系所提供的獨特機遇,指出歐洲的監管效能與中國近期的創新成果相輔相成,雙方可互鑒以構建高效的合作模式。他表示: “ 此類合作將使中國和歐洲成為長期伙伴和全球引領者;中國需獲取歐洲的市場準入,歐洲則需要深化與中國創新資源的對接。 ” 雅梅 回顧了 LVMH 集團 1992 年在華開設首家門店的歷史,并指出如今集團 21.5 萬名員工中有 10% 任職于中國業務板塊,凸顯了中國乃至亞洲對歐洲奢侈品市場的戰略價值。在列舉歐洲奢侈品牌在華面臨的本土品牌競爭、政治話語基調變化及標準差異等關鍵挑戰后,他強調: “ 若當前緊張態勢導致發展困局,我們不妨共同探尋新橋梁與新通途 —— 這也正是本屆論壇的使命所在。 ”
圓桌論壇聚焦大健康產業。
圓桌論壇聚焦中法大消費市場。
論壇現場一角。(圖 黃冠杰 攝)
在全球面臨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經濟深刻變革、可持續需求增長、供應鏈格局重構等多重不確定性挑戰的背景下,企業需在新價值鏈崛起的趨勢下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模式。中法兩國作為東西方文明對話的典范,要以 “ 開放 ” 為錨點,深化戰略協同,探索重塑增長的核心。中國和歐洲作為全球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可為當前不確定性的時代注入更多的確定性。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由中國政府和歐盟聯合于 1994 年創建的商學院。 “ 歐洲論壇 ” 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2012 年創辦,已在歐洲 7 個國家舉辦 30 場,并連續第十年在巴黎舉辦。 200 多位全球政商學界嘉賓受邀發表演講, 8000 多位海內外企業嘉賓參與,有力推動了中國與歐洲和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歐洲時報記者黃冠杰、靖樹報道)
編輯:晴
(轉載請注明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eastwest8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