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蘭北部小鎮 WaiweraValley的山頂上,一群人身穿彩色的服裝,像是在做著某種儀式。
這讓本地人感到十分困惑。
這些人看起來是在為一座即將建成的佛像而做祈禱儀式。
對于本地居民來說,他們認為“太可怕了”: 平靜的生活正在被打破,令他們心生不滿。
01
突然間要修山頂大佛
Waiwera Valley位于奧克蘭以北,是一個寧靜的鄉村地區。
最近居民發現,有人要在這里建造一尊16.5米的佛像,且現在已經動工。
這尊佛像建造在一座60米高的山頂上,建成之后無論是在哪個方位,都免不了會映入眼簾。
要修的是蓮花生大士( Guru Rinpoche )佛像,很多藏傳佛教徒相信他擁有神通和加持力,是智慧與保護的象征。
完工后,這尊金色的佛像將在晨光中閃閃發光,周邊居民一打開窗戶,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它。
02
“先斬后奏”氣壞本地人
讓本地居民更憤怒的是——奧克蘭市議會居然在沒有征求他們意見,就批準了這項工程。
居民知道后趕忙向奧克蘭市議會詢問:為什么沒有讓周邊居民發表意見。
市議會的答復讓大家震驚:原來,這尊佛像是以“藝術品”的名義提交的,因此不需要資源使用許可,也就沒有義務通知鄰居,更談不上讓他們參與討論或有權反對。
居民David Pennington形容這尊佛像是個“巨獸”。
“這簡直太恐怖了,令人震驚。”
他擔心,這不僅是當地景觀的破壞,還可能吸引大量參觀者,打破鄉村的寧靜。
03
到底算不算是藝術?
而問題是,這個計劃中并沒有對“藝術”下明確定義。
“這就變成了一個漏洞。任何結構,只要被市議會認可為藝術,就能繞開居民意見。”Pennington說。
同樣住在該地27年的居民Klaudia Batten也表示,這樣的程序以后可能會再次重演。
“現在誰都可以在自家地上建點什么,只要說它是藝術品,就沒人能阻止。過程也根本不對公眾開放,全都在幕后操作。”
Batten找到了完整的申請資料和建筑圖紙。
當她看到這些圖紙時,她震驚地說:“這明顯不是藝術品。”
“這個明顯是一位宗教神祇,是他們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佛師形象,這根本是一座宗教雕像。”
根據資料,這個項目背后的組織是“Jeta’s Grove慈善信托”,該信托是新西蘭佛教協會的成員。
信托文件中寫明,他們的宗旨是傳播和教授佛法。
Jeta’s Grove的律師通過聲明回應稱:“這尊佛像是一個禮物,旨在作為和平與和諧的象征,面向所有信仰,同時傳播佛陀的倫理觀與教義。”
土地所有權信息顯示,這塊地歸屬的公司2024年3月才注冊,唯一的董事和股東是一位華人。
目前公司尚未就此事回應媒體。
代表Rodney選區的奧克蘭市議員Greg Sayers已經介入此事。
他表示,這尊雕像位置選得極不合適。
當他向市議會規劃人員質疑佛像是否屬于藝術時,對方居然拿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來舉例,比如大衛雕像。
市議會資源許可部門負責人James Hassall在回信中指出,這個“合規證書”一旦發出,議會就無法推翻。
Hassall也坦言,如果未來這座佛像被用作宗教用途,比如舉行禮拜活動,那么就有可能不再被視為“藝術品”,屆時就可能需要申請資源許可。
04
有人借它搞“反移民”
本地一些人反對的,是“建大佛不通知我”。
而另外一些新西蘭人,反對的則是“移民在新西蘭這片土地上建大佛”。
Destiny Church的Brian Tamaki,這一次又在個人平臺上發言反對。
并說“外來宗教正在統治我們這里”。
他還列舉了近期建造的其他宗教建筑(多是移民建造的)。
Orewa要建一座大型佛教雕像——不是私密場所,而是將外國宗教公然展示在新西蘭土地上。
奧克蘭南區要建一個印度教青年中心,還計劃立一座40英尺高的猴神Hanuman雕像。
在Drury,還擬建一個大型印度教寺廟群,整整4.5公頃的地要建多個廟宇。
同時寫道:
“現在請注意……地方選舉就要開始了,很快你會看到各種競選廣告牌。我敢保證其中很多名字是‘外國人’,他們要爭取你的選票。
“他們不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價值觀,而是想進入市議會,然后一股腦蓋章通過更多寺廟、清真寺、神像和神龕,占據你的社區。
“就是這些人,將決定你家附近能建什么;將塑造你的城市、社區和你孩子的未來。”
你以為他只是在反對其他宗教?事情并非這么簡單。
前幾天他還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直接公開反對中國、印度等國家的移民:
“新西蘭現在已經被淹沒了。被印度人、中國人、伊斯蘭教徒、菲律賓人、亞洲人、巴基斯坦人占領。
“他們來到這里不是為了融合或適應,而是為了最終‘接管’。”
在他的評論區,很多人持有類似的觀點。
“是的,我們這條街從曾經得過獎的街道變成了垃圾場,有人住在車庫里、隔壁開著‘中國人的洗衣房’、花園里都是雜草、大家說話都聽不懂。我們已經決定搬家了!”
當然也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你聲稱自己是在為新西蘭發聲,但你真正傳遞出來的信息卻是恐懼與排斥。把某些族群點名為威脅,把多元文化描繪成需要抵抗的對象,這不是愛國,這是偏見。
“這個國家從來就是由各種移民構建起來的,不論是近期的,還是更久遠的。
“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為我們的經濟做貢獻,在這里養育家庭,建設社區。這不是接管,這是真實的現代社會。”
05
多元文化的必然趨勢?
新西蘭社會正逐步從基督教文化主導的背景,轉向一個宗教多元、信仰選擇更自由的時代。
基督教群體從2018年的人口中占比36.5%,下降到2023年的32.3%。
印度教信徒比例從2018年的2.6%上升到2023年的2.9%,伊斯蘭教信徒從1.3%增至1.5%。
在多數移民文化中,宗教建筑的建立往往不僅僅是為了信仰本身,更是一種象征性的“落地”動作。
這些場所,既是移民的精神寄托,也承載著文化傳承、社區組織與公共身份的功能。
這種“先建廟,再聚人”的模式,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在移民眼中,這是歸屬與承諾;但在部分本地居民眼中,可能是“陌生”“沖擊”甚至“被取代”的焦慮。
大佛的爭端,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ref:https://www.nzherald.co.nz/nz/golden-buddhist-statue-set-to-tower-above-horrified-rural-community-because-council-says-its-art/L3Y4SOHZWNAHDBJVADALJHAQO4/
https://www.nzherald.co.nz/nz/census-data-nz-more-than-half-of-the-population-has-no-religion/YT2KJBSTQNBDTPVDHJYHNALIZA/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