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風聲偏緊,避免失聯,煩請大家同步關注一下我的小號“飛箭財經”
作者:余飛
“文化荒漠”、“高教洼地”,這是深圳一直以來的標簽。
然而,過去十年,深圳用行動擺脫了這個標簽,也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所有人:
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沒有錢解決不了的,還有一部分是需要更多的錢。
01
瘋狂建學校
財大氣粗的深圳,過去十年向教育端瘋狂砸錢。
2022年深圳教育支出965.3億元,在各項支出中占比最大,占財政支出比重21.1%。
一年教育支出965.3億元,這個數字是很多省會城市一兩年的財政收入總和。
這一教育支出,在全國排名全國第三,僅次于上海、北京。上海去年的支出是1260.8億元,北京是1170.2億元,是全國僅有的兩個教育支出超千億的城市。
同時深圳的教育支出,是廣州的1.55倍。
當然,教育支出和學生規模有關??慈司拍芨玫乇容^各城市的教育投入規模。
從目前各城市的總在校生來看,深圳的規模為266.2萬人,包括學前教育(幼兒園)、義務教育(小學、初中)、高中教育(中職、高中)、高等教育(研究生、本??疲?,以及針對少數視障、聽障人群的特殊教育。
這一規模中,人口第一大市重慶最多,高達638.3萬人。其次是廣州、鄭州,都在400萬以上。之后是成都、石家莊、北京、上海、武漢、西安。深圳在校生人數規模全國第10。
以此可以計算出,深圳的在校生人均教育支出為3.57萬元/人,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上海,高于北京,是廣州的2.64倍。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2023年,深圳教育支出1001.5億元,較2022年又增加了5.3%,且是全國僅有的教育支出超千億的三個城市之一。
2024年,深圳市財政局披露的數據顯示,全市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700.87億元,。
去年的教育支出1020.6億元,占財政支出比重超20%。
在瘋狂砸錢的背景下,深圳的各類學校如雨后春筍般涌出。
來看一組數據:
2024年,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含幼兒園)2987所,比2023年增加47所,增長1.6%。其中:公辦學校(園)1746所,比2023年增加74所,增長4.43%;民辦學校(園)1241所,比2023年減少27所,下降2.13%。
將時間線拉長來看,2014年深圳各類學??偭?094所,十年時間,學校增量接近1000所,相當于每年增加100所學校。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深圳市教育局
02
義務教育補齊短板
2021年深圳市發布了 《關于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
到2025年,深圳全市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74萬個,新增幼兒園學位14.5萬個,加上此前規劃新建公辦高中階段學位9.7萬個,到2025年,深圳共將新建基礎教育學位近百萬個。
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的基礎教育學位增加了13.1萬個,2022年增加了20.6萬個,2023年增加了20多萬個。
2024年增加了18萬個,五年累計新增82.5萬個,超過“十二五”“十三五”學位建設總和。
來源:深圳市教育局
以此計算,2021至2024四年時間里,深圳基礎教育學位增加了71.7萬個。
以此來看,2025年只要按照過去三年的平均速度發展,就能圓滿完成目標。
深圳義務教育階段的學位緊張問題,一直困擾著深漂一族,以至于很多人為了子女學業問題,不得不兩地分居。
這個問題,在這幾年得到了有效解決,并將在未來幾年里,全部解決。
因為按照目前的建設速度, 加上原有的 基礎教育學位, 未來五年深圳的基礎教育學位緊張問題,基本能夠得到解決。此外,人口大趨勢下,義務教育階段的生源,也會有所收窄。
深圳市發布的 《深圳市基礎教育布局專項規劃(2022-2035年)》所規劃:
到2025年,建成一批高品質、集約共享的基礎教育學校,可提供270萬座基礎教育學位;到2035年,規劃預控基礎教育學位364萬座,建成學位不少于300萬座。
270萬座學位這一規模,完全能夠實現幼兒園與基礎教育學位的全覆蓋。
深圳市教育局數據顯示,各級各類在校學生總數278.68萬人,比2023年增加3.88萬人。
這里包含了高等教育學生、高中生、初中生、特殊教育學生、小學生、專門學校學生、幼兒園在園生。
將高等教育學生、特殊教育學生、專門學校學生排除在外。
根據深圳教育局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中小學、中職(含技校)、幼兒園在校(園)人數合計258.39萬人。
未來不僅全覆蓋,而且會大幅增加公辦占比,壓縮民辦占比。這也是深圳這幾年的重要任務。
2022年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深圳市財政局、深圳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聯合發布了《深圳市公辦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提出:
到2025年深圳市一共成立80個公辦教育集團。
集團化辦學的目的之一,就是推動民轉公。
根據深圳市教育局披露的2021年數據顯示,深圳共有2766所學校(園),其中民辦1309所(園),民辦占比47.3%。這一占比2020年為49.3%。
而2023年年末,全市有2940所學校(園),民辦1268所,民辦占比已經降至43.13%。
這里是所有學校的公辦與民辦占比。
按照《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內容,為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到2025年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67.3萬座。 屆時,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量將下降至15%左右。
綜合來看,未來深圳的學生,不僅擁有充足的學位供應,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公立。
03
高等教育,洼地變高地
高教一直以來都是深圳的短板,畢竟年輕。
從1979年立市算起,深圳不過46年。從1980年成立經濟特區算起,深圳才45歲。
和北上廣這些老牌一線城市沒法比,與南京、武漢、西安、成都、長沙這些擁有悠久歷史的高教重地,也沒法比。
在過去四十多年時間里,深圳的經濟、科技、產業、人口得到了飛速發展。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1979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是31.41萬人,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1798.95萬人,翻了57.3倍。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深圳市統計局
去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全國第二。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1979年深圳的GDP為19638萬元,也即1.96億元。1983年突破10億,1989年突破百億,1996年突破千億,2010年突破萬億,2016年突破2萬億,2021年突破3萬億,達到30664.85億元,2024年高達36801.87億元,四十多年翻了18776倍。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深圳市統計局
此外,深圳的工業實力,在全國已經無出其右。
作為中國工業第一城,去年深圳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沖破了5萬億,高達5.4萬億,與工業第二城蘇州、第三城上海之間,形成了斷崖式的領先地位。
制圖 :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同樣沖破了5萬億,高達5.4萬億,相比于蘇州、上海,同樣有斷崖式的領先優勢。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但高等教育的發展此前沒有跟上腳步。
人口不斷涌入,帶來的壓力便是,房價高企,醫療和教育發展步伐嚴重跟不上腳步。
所以,才有了過去十年深圳教育的瘋狂追趕,瘋狂建學校。
上面已經說到,義務教育的學位緊張問題,高等教育也在過去十年實現了大翻身。
去年深圳市公開了幾組數據:
十年新建高校8所,高校數量達到17所,8所高校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6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44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
近三年新增基礎教育學位54.4萬個,超“十二五”“十三五”總和;
全市各類人才超679萬人、高層次人才2.5萬人、留學回國人員超 20萬人,越來越多人才匯聚深圳這座“讓人圓夢的城市”;
全社會研發投入1880.49億元、占GDP比重達5.81%;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0年居全國城市首位……
十年新增8所高校,放眼全球,可能又是一個孤例。
當然,這一數量相比于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南京、武漢、西安、成都、長沙等老牌城市,仍不值一提。
但深圳的高等教育質量,已經不遜色廣州。
深圳的學校,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在深圳這座全國經濟第三城地位加持下,深圳的很多高校錄取分數線都超高。
比如去年才批復的深圳理工大學,當年錄取分數線最低都要624分,直接比肩中山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更是超過了其本部的錄取分數線。
此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的錄取分數線都是985高校的標準。
而深圳技術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也在一本線之上。
04
深圳瘋狂建學校背后
深圳瘋狂建設高校與基礎教育學校背后,補短板,滿足深圳的教育需求,當然是目的之一。
另外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則是賦能科創。
科創、工業是深圳這座城市的底色。
在不久前本號分析深圳一季度進出口值破萬億的文章中,我說過,深圳的出口能夠連續32年位居全國第一, 離不開其高新技術含金量的工業,而高新技術含金量的工業, 離 不開其強大的科創賦能。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盡管過去幾十年都在虹吸其他高校畢業生 來深, 深圳并沒有因為缺少大學 導致缺少人才而煩惱。
但是,作為科創之都,如果本身的科教實力不夠雄厚,說不過去,而且也是對自身科創實力的一種閑置。
深圳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科創實力賦能自身的學校,培育出符合深圳需求的人才,從而反哺自己的科創,形成一個閉環。
在這個閉環里,既滿足了教育需求,也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科創實力,從而推動其工業、經濟實力進一步增長,這才是深圳瘋狂建設學校的目的之一。
原創不易,辛苦動一動你的小指頭,在文章右小角點個在看、點個贊。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轉載、廣告投放、加讀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備注來意,否則不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