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撰文 | 方文峰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力、方文峰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The BMJ)發表肺癌領域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TROP2 ADC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研究本月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公布關鍵數據后,時隔一周全文以快速通道模式(FAST TRACK)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
The BMJ)。值得關注的是,這是研究團隊繼今年4月在《自然·醫學》(
Nature Medicine)發表蘆康沙妥珠單抗治療經治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I/II期研究結果后,短短兩個月內第二次登頂國際頂級期刊
研究截圖
兩項研究分別從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精準治療與臨床診療策略創新維度,展現了中國腫瘤研究團隊在全球學術舞臺的引領力,持續產出的高質量成果更標志著中國學者正以卓越的創新智慧與科研實力,深度改寫腫瘤領域的國際研究格局。
精準鎖定EGFR突變人群,破解TROP2 ADC療效密碼
肺癌是全球因癌癥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種,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病例的80-85%。對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盡管靶向EGFR突變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帶來了顯著的初始療效,但大多數患者最終都會產生耐藥性,導致疾病進展。當患者接受EGFR-TKI和鉑類化療后疾病持續進展時,治療選擇變得極其有限,傳統化療藥物療效不佳且副作用較大,臨床面臨著巨大的未滿足需求。在這一背景下,全球抗腫瘤治療研發團隊紛紛將目光投向了TROP2——一種在多種實體瘤腫瘤細胞表面高表達的跨膜糖蛋白。
蘆康沙妥珠單抗作為一款新型TROP2靶向抗體偶聯藥物(ADC),其獨特之處在于采用了自研偶聯技術、全新的細胞毒性有效載荷以及高藥物抗體比(DAR)值,確保了藥物在血液循環中的穩定性,并能精準遞送有效載荷至腫瘤細胞內部,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害。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張力團隊開創性地發現EGFR突變可顯著增強蘆康沙妥珠單抗的內吞作用和抗腫瘤活性。這一機制上的突破,指導OptiTROP-Lung03研究精準聚焦于EGFR突變NSCLC患者,避免了此前同類藥物在未篩選患者群體中III期試驗的陰性結果,為試驗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體現了中國研究團隊在研究方案設計上的智慧。
療效與安全性雙重突破,成果兩度被頂刊發表
OptiTROP-Lung03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簽、隨機對照II期臨床試驗,旨在比較蘆康沙妥珠單抗與多西他賽在既往接受過EGFR-TKI和鉑類化療失敗的晚期EGFR突變NSCLC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2025年4月10日,蘆康沙妥珠單抗治療經治晚期NSCLC的突破性成果率先在線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醫學》,揭示了蘆康沙妥珠單抗在EGFR突變型NSCLC患者中卓越的抗腫瘤活性。
緊隨其后,2025年6月5日,OptiTROP-Lung03研究的更新結果重磅發布于《英國醫學雜志》。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經盲法獨立評審委員會(BIRC)評估,蘆康沙妥珠單抗組的客觀緩解率(ORR)高達45%,而多西他賽組僅為16%,差異達29%(P<0.001)。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方面,蘆康沙妥珠單抗組為6.9個月,多西他賽組僅為2.8個月,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70%(HR 0.30,P<0.001)。在總生存期(OS)方面,蘆康沙妥珠單抗組和多西他賽組均未達到中位總生存時間,但蘆康沙妥珠單抗組已顯示出顯著的OS改善,死亡風險降低51%(HR 0.49,P=0.007),經交叉校正后OS優勢更為顯著(HR 0.36),死亡風險降低64%。
盲法獨立評審委員會(左)和研究者(右)評估的無進展生存期
總生存期(左)和經RPSFT模型校正后的總生存期(右)
在安全性方面,最新數據顯示,蘆康沙妥珠單抗表現出良好的耐受性,≥3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和嚴重的TRAE發生率低于多西他賽,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療選擇。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蘆康沙妥珠單抗組未觀察到間質性肺病的發生,同時也未發生治療相關的停藥或死亡。這一結果不僅驗證了該藥物的安全性優勢,更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優化提供了強有力的循證醫學證據,為晚期腫瘤患者的長期治療管理帶來新的希望。
全球首個肺癌TROP2 ADC在中國獲批上市
基于OptiTROP-Lung03研究的積極結果,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于2025年3月4日批準蘆康沙妥珠單抗上市,用于治療經EGFR-TKI和含鉑化療治療后進展的EGFR基因突變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這一批準使得蘆康沙妥珠單抗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用于肺癌的TROP2 ADC,確立了其在該治療領域的標準地位,標志著肺癌治療進入全新的精準靶向化療時代。
蘆康沙妥珠單抗的成功,不僅為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了亟需的高效低毒治療新選擇,更以其獨特的作用機制與臨床優勢,為全球抗腫瘤藥物研發提供了極具價值的中國方案。目前,多項針對EGFR突變NSCLC的III期臨床試驗正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推進,旨在進一步驗證蘆康沙妥珠單抗在更廣泛患者人群中的療效和安全性,力圖為肺癌全程管理開辟全新路徑。
新聞發布會合影
這一突破性進展,既是全球腫瘤學界共同努力的智慧結晶,更是中國研究團隊從臨床需求出發的創新能力和國際學術影響力的集中彰顯。相信隨著更多研究的開展,蘆康沙妥珠單抗有望在肺癌治療領域實現更多適應癥的突破,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更大的生存獲益和更好的生活質量,持續推動肺癌診療向“精準化、個體化、長生存”的目標邁進。
研究者簡介
通訊作者 張力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內科主任導師、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肺癌首席專家
中國抗癌協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免疫治療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非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腫瘤支持與康復治療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臨床研究學分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臨床醫學會精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
研究者簡介
第一作者、共同通訊作者 方文峰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醫師、教授、華南惡性腫瘤防治全國重點實驗室PI、博士研究生導師
國家高層次人才項目青年人才
廣東省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青年拔尖人才
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
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非小細胞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鼻咽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非小細胞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廣東省抗癌協會鼻咽癌專業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精準醫學與分子診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臨床醫學會真實世界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醫學界腫瘤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本文來源: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訂閱號
責任編輯:Sheep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