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歐洲盟友們期待已久的北約峰會落幕。而那句拉丁語格言“Si vis pacem, para bellum”(欲求和平,必先備戰),也再次成為了本屆峰會的核心議題。
是的,歐洲人又一次選擇了“加碼軍費”作為和平的保障。北約成員國在會后決定:自2035年起,成員國將把本國GDP的5%用于軍費支出。
▲圖源: Imago/PA
數字之大,堪稱冷戰以來之最。而歐洲北約盟友近乎“卑躬屈膝”的態度,也讓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此顯然十分滿意,他在峰會結束之后大贊東道主荷蘭:“我愛荷蘭,這次峰會太棒了 !”
歐洲國家提升軍費的態度雖好,但現實卻很“骨感”。
會后,德國和法國這對“歐盟雙核”迅速冷靜了下來。德國總理默茨此前雖信誓旦旦表示要將德國國防軍打造成“歐洲最強的常規軍隊”, 但《法匯報》指出:德國在無人機技術、部隊數字化、防空系統等關鍵領域均嚴重滯后,而那些轉交給烏克蘭的武器系統,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補充。
▲圖源:dpa-Bildfunk/Alex Brandon
《每日新聞》報道稱,在德國近期通過的預算草案中,將2025年的軍費支出定為國內生產總值的2.4%。即便德國的債務剎車目前已進入暫停階段,但到2029年,軍費也僅能推到GDP的3%左右,距離5%的目標仍相去甚遠。
法國也對5%的國防目標“相當頭疼”。法國國家統計局24日宣布,法國的國家債務已達其經濟總量的114%。作為歐盟的第二大經濟體,其財政赤字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5%。若要將國防支出提高到3.5%,2030年需投入1100億歐元,而現有的軍費規劃僅為730億歐元。按照法國原本的七年期軍費計劃,到2030年國防支出也僅略增至GDP的2.3%。就目前財政吃緊、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這一目標幾乎無法實現。
▲圖源: EPA
相比之下,意大利的債務問題更甚,達到GDP的135%,總理梅洛尼明確表示,不會增加債務、也不會削減支出,而是寄希望于“國防投資帶動經濟增長”。此外,意大利民眾也對大幅提升軍費的決議持保留態度,絕大部分民眾持和平主義立場。
西班牙則拒絕了北約的軍備擴張目標,至于東歐的一些國家,比如匈牙利,根本沒興趣“備戰”,更傾向于與俄羅斯保持對話。
歐洲的部分國家正在努力備戰,實現“5%的軍備要求”,但這些國家,到底是備的誰的戰?
▲圖源: AP/dpa | Mindaugas Kulbis
蘇黎世聯邦理工的軍事專家博士波普(Roland Popp)在接受《柏林日報》采訪時表示:“如此明顯地忽視歐洲文明的基本價值觀以及從歷史中得來的慘痛教訓,顯示出歐洲精英們的歷史健忘癥,也表明他們已無力捍衛歐洲自身的利益。這種人,不應再擔任公職。”
的確,現在的歐洲,讓不少學者想起了百年前的災難前夜。
▲圖源: AFP
歷史學家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在《夢游者》中曾這樣描述1914年的歐洲:精英們深信自身存在必要性,隨時準備對抗,卻無力緩和局勢。
在托爾施泰德的敘述里,“戰爭,是讓最卑劣的人披上榮耀外衣、獲得權力的手段。”今天的歐洲,或許正再次夢游一條通往戰爭的歧路上。
那么現在,又有誰能來阻止他們?
(歐洲時報德國版小婺生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