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感情,本應是這世上最溫暖、最堅實的依靠。可現實中,不少家長卻在不經意間,用言語給孩子帶來了深深的傷害。那些脫口而出的氣話、隨意評價的話語,可能會成為孩子心里長久的陰影。這 3 句話,哪怕再生氣、再著急,也千萬不要在親生兒女面前說出口,否則后悔莫及。
“早知道生你這么不省心,當初就不該把你生下來”
最狠的話,傷最親的人
生活中,孩子調皮搗蛋、學習成績不理想,或是做出讓父母不滿意的事時,有些家長一氣之下就會說出 “早知道生你這么不省心,當初就不該把你生下來” 這樣的話。朋友家的孩子因為考試沒考好,被媽媽指責:“養你這么大,就考這點分,還不如不生你!” 孩子聽后,躲在房間哭了整整一晚,從那以后,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孤僻。
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全世界 。這樣的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多余的,是父母的負擔,嚴重打擊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期被否定的孩子,容易產生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即便父母事后后悔道歉,這些話語造成的傷害也難以輕易抹去。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傷人的比較,毀掉孩子的自信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這句話幾乎成了很多家長的口頭禪。孩子考了 95 分,家長卻說:“隔壁小明都考滿分,你怎么就不行?” 孩子學了新技能想展示,家長卻潑冷水:“這有什么,誰誰早就會了。” 這種無止境的比較,不僅無法激勵孩子進步,反而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無論怎么努力都不夠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成長節奏 。總是拿孩子和別人比,會讓他們失去對自己的信心,甚至產生逆反心理。聰明的父母懂得發現孩子的獨特之處,用鼓勵代替比較,讓孩子在認可中找到前進的動力。
“我們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你就不能懂事點”
沉重的道德綁架,壓垮孩子的心靈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努力學習,常常會說 “我們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你就不能懂事點”。本意是想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付出,可在孩子聽來,卻是一份沉重的心理負擔。表姐為了供兒子上大學,每天打兩份工,每次和兒子打電話都要說自己有多辛苦。時間久了,兒子雖然成績不錯,但卻患上了抑郁癥,他說:“我感覺自己像個罪人,永遠還不清父母的恩情。”
父母的付出不應該成為束縛孩子的枷鎖 。過度強調犧牲,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愧疚感,甚至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真正健康的親子關系,是讓孩子在感受到愛的同時,也能自由地成長。
親子之間的愛是純粹的,但言語的傷害卻可能讓這份愛蒙上陰影 。“早知道生你這么不省心,當初就不該把你生下來”“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我們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你就不能懂事點”,這 3 句話,無論何時都要爛在肚子里。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比較,才能讓親子關系更加親密,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