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兒童、青少年運動損傷高發。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寶山院區成功完成一名15歲籃球少年的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在修復膝關節損傷的同時,完美避開了影響生長發育的關鍵部位——骨骺。這是華山醫院兒科中心開展的第一例運動醫學科手術,也是寶山院區自3月引入運動醫學科后的“第一刀”。
“我當時防別人,突然跳起來,落地沒落穩,一下子疼到站不起來,腿伸不直也彎不了,讓人給抬下了場。”在一場籃球對抗中,小吳意外扭傷膝蓋,當即出現劇烈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等癥狀。經華山醫院急診檢查,X光顯示骨骼無異常,但核磁共振診斷為前交叉韌帶斷裂。
前交叉韌帶是膝蓋中部交叉的兩根韌帶之一,連接大腿骨和小腿骨,有助于穩定膝關節。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華英匯介紹,腿骨兩端有負責長高的“生長板”——骨骺。兒童和青少年的骨骼仍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因此小吳的治療不能簡單照搬成人方案。
“在傳統韌帶重建手術中,醫生需要在脛骨和股骨上鉆孔打‘隧道’來固定新韌帶,但這樣可能存在損傷骨骺、妨礙下肢發育的潛在風險,甚至影響到未來的身高和腿型。”華主任介紹。
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重返球場的強烈愿望,華主任決定將小吳收治在兒科中心,在具備專科優勢的寶山院區開展手術:“此次手術的難點在于‘既要穩住膝蓋,又不能碰生長板’。”
面對這一挑戰,團隊為小吳量身定制了“過頂位”重建技術。“就像繞道走,新韌帶不鉆危險的‘骨頭隧道’,而是沿著股骨外側髁的后緣‘溜邊’固定住。”華主任解釋道,這就能有效避免在股骨側鉆取骨道,從而將損傷骨骺的風險降至最低,手術時間也相對縮短,更契合青少年患者的耐受度。
6月26日,華英匯團隊在寶山院區為小吳實施手術。整個手術僅用1小時就順利完成。術后第二天,小吳就能在保護下拄拐下地行走,第三日即出院回家休養。按照康復計劃,大約兩周后小吳就可以嘗試脫拐走路,1-3個月內重點加強肌肉力量和平衡感。3個月左右,小吳就能循序漸進地恢復他熱愛的中低強度籃球訓練,重返球場的日子指日可待。
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標志著華山醫院寶山院區“兒科+運動醫學”跨學科模式正式落地。華山醫院寶山院區院長尹波介紹,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作為國內頂尖學科,擁有“運動醫學”及“運動康復”兩個國家衛健委臨床重點專科,是華山醫院重點發展的特色學科之一。科室每年門診量十萬人次,并特別設立了青少年運動損傷專病門診以及足球運動損傷門診,接診了來自全國各地足球運動員,治療其運動損傷。
“通過兒科+運動醫學的醫療模式,我們把華山總院的運動醫學引進到寶山院區的兒科來以后,能夠極大地緩解上海北部地區兒童運動損傷就醫難的局面。”尹院長表示,接下來,運動醫學科將在寶山院區常態化開展青少年運動醫學診療服務,通過技術創新與體系優化,讓更多年輕的運動愛好者在保障生長發育的前提下,獲得重返賽場的機會。
華主任特別提醒:“兒童、青少年運動損傷具有隱匿性,及時診治至關重要,如果X光檢查正常不代表沒有問題。若出現關節腫脹、交鎖或反復疼痛,需通過核磁共振排查半月板、韌帶等軟組織損傷,避免影響未來的生長發育和運動能力。”
寶山MAX科技園二期獨棟單體順利竣工!
快來跟著“潮玩頂流”Labubu一起游寶山濱江→
暑假開啟,來這里賞荷潑水、摸魚觀鳥吧!
記者:孫子瓔 仲昱峰
編輯:潘喬雨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