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檔案保護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實踐應用,近日,上海市檔案服務和教育中心主辦、上海城建職業學院承辦的“科技時代的匠心傳承——長三角檔案保護技術專項研習班”在申城拉開帷幕,吸引了來自長三角及全國各地的檔案館、高校文博場館從業人員參與。
此次研習班為期五天,共開設15節專題課程,內容涵蓋檔案病害檢測、保存環境控制、修復實驗室建設、數字化采集與仿制等多個關鍵技術環節,突出“科技+傳統”的融合理念,推動檔案保護技術向專業化、系統化邁進。
在技術理論方面,多位業內專家深入解析關鍵標準與操作規范。上海市檔案館張建明主任圍繞“紙質檔案/文物病害檢測指標與方法”,系統梳理了當前主流檢測手段及其適用場景;環境凈化與空氣控制專家林金建從國家相關標準出發,詳細講解了檔案保存環境的監測要求與空氣控制難點,為各地檔案館優化庫房環境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實踐方面,文物保護專家劉存良帶領學員開展紙質文物常見病害識別與檢測技術實操,提升一線人員的基礎診斷能力;紙質檔案修復專家孟曄與非遺傳承人王采琦通過“書畫古籍裝裱難點與實用技巧”課程,結合理論講解與動手操作,幫助學員掌握傳統技藝與現代修復理念的融合方法。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檔案保護中的探索應用也頗受關注。上海交通大學檔案與文物保護技術中心主任陳曉俊與AI專家張承共同探討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與底層算法提升檔案數據采集、圖像修復與信息提取的效率與精度。這一方向不僅拓寬了檔案數字化工作的技術路徑,也為未來智能檔案管理打下基礎。陳曉俊強調,檔案保護應構建科學的技術體系,并注重專業人才梯隊建設。
作為主辦方之一,上海交通大學近年來持續推動檔案保護技術平臺建設,2021年成立檔案與文物保護技術中心以來,已逐步形成集科研、教學、實踐于一體的綜合平臺。2023年起,該中心與多家行業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2024年成為上海市檔案學會保護技術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聯合市檔案局(館)舉辦“科技時代的匠心傳承”檔案保護技術創新論壇。
原標題:《AI賦能檔案保護技術,檔案文博守護者齊聚申城研習技能》
欄目編輯:郜陽 圖片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易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